银行急推“低波”理财产品,摊余成本法靠谱吗?
随着债市波动持续,银行的理财赎回压力如影随形。巨量赎回之后,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近期各大银行纷纷推出主打收益净值低波动的理财产品,其中不少是以摊余成本法计算估值。据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市面上招银理财、华夏理财、杭银理财、苏银理财等大约有十余款主打低波动的理财产品在售。
多家银行急推低波理财产品
“近期债市波动确实相对较大,最近理财到期的客户,我会尽量推荐他们购买新推出的低波产品,以获取相对稳定的收益。”招商银行兰州分行客户经理张平表示。目前,购买理财的客户对于净值的波动非常敏感,不少客户打电话来询问是否有更稳健的产品。
事实上,上述理财经理所在的招商银行手机银行App理财首页中,已设立稳健低波专栏,专门推荐低波动类产品。
2022年是净值化元年,但不少投资者对净值波动风险的接受能力还是相对较低。根据中国理财网数据,截至2022年6月底,持有R1级和R2级风险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数量占比合计超过90%,其中持有R1级风险产品的投资者数量占比持续上升,较年初上升4.94个百分点。
本轮债市波动下,不少银行为了向下“兼容”客户的风险需求,开始推出以摊余成本法估值的理财产品,并在营销端开始发力宣传。
近日,华夏理财发行的某固收纯债封闭式产品,产品业绩基准为3.60%~4.00%,期限453天,100%投资固收类资产,无权益仓位。该产品采用摊余成本法,消除持有净值波动风险。该产品12月15日~12月21日发行,最低发行规模为1000万,在某代销银行客户端已有783人购买,相较于同期使用市值法的同系列产品,该产品购买人数高出7倍。
苏银理财一款个人现金管理类产品,七日年化收益率在2.03%,随时申赎。其宣传页首条强调采用摊余成本法计算,收益较为稳定。
除了使用摊余成本法估值的低波产品外,多位银行理财经理也推荐了一些通过资产配置优化、理财波动性更低的产品。这类产品在宣传上也被列上“低波动产品”标签。
例如,中银理财某192天封闭式理财产品的投资策略中就说明:将精选债券并持有至到期,到期收益确定性高。该理财内部人士指出,这部分低波产品是通过将债券期限和理财期限匹配,从而使得收益更具有稳定性。
交银理财推出的一款90天封闭式理财产品中,业绩比较基准为3.01%。也通过投向同业存款、低波债券等资产,同时配置少量期限匹配的高等级债券获取息票收益,从策略上控制产品波动。销售该理财产品的客户经理解释,“低波债券是指国债、地方政府债券这类信誉好、风险小的债券,波动更小。”
这类通过资产配置策略优化,达成“低波”目的的理财产品目前的市场表现也相当亮眼。上述交银理财产品在募集期间有超过34052人次购买,销量居前。
摊余成本法靠谱吗?封闭式理财或迎逆袭窗口期
“产品采用摊余成本法估值,净值曲线相对平滑,产品整体的抗波动能力大幅度提升。”在华夏银行某固收纯债封闭式产品的宣传页中,第一条就强调摊余成本法的优势。上述苏银理财产品宣传中也使用大篇幅对市值法和摊余成本法进行对比,展现低风险、收益较为稳定的特点。
(苏银理财某产品微信宣传文章)
但事实上,不少业内人士并不看好摊余法估值理财产品,认为只是目前银行为了稳定投资者的阶段性策略。一方面,由于摊余成本法不透明、期限错配等因素,理财产品收益表现容易失真,甚至可能导致“刚性兑付”,不符合金融市场健康发展的大方向。另一方面,目前使用摊余成本法的限制也相对较多,可发行的产品类型十分有限。
根据“资管新规”第十八条规定,目前只有两类封闭式产品可以使用摊余成本法。一是所投金融资产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的并持有至到期;二是所投金融资产暂不具备活跃交易市场,或者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也不能采用估值技术可靠计量公允价值。
第一财经记者咨询了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等多家国有大行内部人士,他们透露目前暂时没有大规模发行使用摊余成本法估值理财产品的计划。“目前从产品设计端而言,都在考虑增加纯债式封闭理财产品的比例。”一位大行内部人士指出。
此前,理财市场上一直是开放式产品“一家独大”。根据理财中心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2年上)》显示,2022年上半年,开放式产品累计募集资金45.79万亿元,占理财产品募集总金额的95.56%。
而此次债市引发的银行理财赎回潮,让封闭式理财产品迎来逆袭机会。兴业研究在研报中指出,目前市场环境下,发行长久期纯债式封闭理财产品正当时。当前封闭式银行理财产品规模仍较低,理财产品拉长久期的潜力较大。考虑到当前信用债已经具备较高的配置价值,叠加监管机构维稳可能性较高,当前时点发行长久期纯债式封闭理财产品,同时渠道部门鼓励客户适当拉长配置期限,既可以降低净值波动对客户的影响,又可以享受未来利率下行的估值收益。
近期,封闭式理财产品规模已经有一定增加迹象。普益标准监测数据显示,12月5日至11日,全市场共新发封闭式理财产品458款,环比增加53款,在当周全市场新发理财产品中占比8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