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合规,陆金所、人人贷、网信理财等6家平台都做了这些变动…下一个是谁?(为啥 4S 店不收利息也要贷款给你买车?)
导语
从去年12月,陆金所推出陆金服开始,陆续已有6家大平台将P2P业务进行拆分。可以说,拆分P2P已成互金大平台的整改方向,或许不久之后,将有更多的平台加入这一队列。
作者:欧阳 | 来源:布谷TIME(id:bgtime)
自从P2P网络借贷暂行管理办法以后,为了合规,各家平台都在积极动作,近期似乎掀起了一阵剥离P2P的潮流。
陆金所
去年12月,陆金所宣布剥离了P2P业务,上线陆金服来承载这一部分。
产品方面,陆金服有稳盈-安e、稳盈-安e+、稳盈-e保系列产品等等,目前官网显示的几款产品均为36个月,年利率8.4%。
网信理财
今年1月,网信理财将其P2P业务移至网信普惠。目前,其官网显示,交易总额已超1386亿元。
根据公告,网站升级后,网信理财由北京经讯时代科技有限公司运营,提供网络借贷、保险、证券、资产管理等多类产品的交易信息中介服务;网信普惠由北京东方联合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运营,提供网络借贷信息中介相关服务。
网信普惠均为长期产品,大多期限在12个月以上,甚至长达36个月,相应的收益也偏高,目前在11.8%—13.5%之间,均对接小额消费贷。
玖富
近日,玖富也发布了《官网及主体变更公告》。公告称,北京玖富普惠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简称玖富普惠)为玖富集团旗下全资子公司,是玖富集团旗下唯一从事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服务的法人主体,承接运营玖富网络借贷信息服务平台。
“玖富普惠公司已取得北京市通信管理局颁发的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不过,玖富与上述三家平台相比,性质上有所不同,单从玖富和玖富普惠的官网来看,二者区别不大,算是变相将P2P业务独立。
人人贷
就在不久前,人人贷也已对WE理财业务进行调整:新开发了人人贷网贷理财平台,专门从事P2P业务。原有的人人贷WE理财则提供基金、定期理财等产品。
人人贷网贷理财平台承载U计划、薪计划、散标和债权等P2P资产。该平台由人人贷商务顾问(北京)有限公司运营,于2017年4月13日上线。
原有的人人贷WE理财平台则提供基金、定期理财等产品信息,将转由北京微财科技有限公司运营。
根据公告,人人贷WE理财平台与人人贷网贷理财平台将实现信息的传递和交互,用户可以使用人人贷WE理财账户同时登录人人贷WE理财平台和人人贷网贷理财平台。
凤凰金融
近期,凤凰金融将其P2P业务拆分至凤凰智信。
公告称,网贷将由北京凤凰智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运营,凤凰智信是凤凰金融的全资子公司,于2016年5月在北京注册成立,注册资本金5000万元。
不过,虽说已经转出,凤凰金融仍有网贷频道,只是直接跳转到了凤凰智信。
目前凤凰智信有凤锐通、凤灵珑系列产品。凤灵珑对接个人信贷资产,据介绍,期限12-36个月,收益率7.3%—9.3%,不过目前均为24个月产品,收益8.8%。凤锐通则是凤凰金融原有的产品,现在被迁移至凤凰智信。
这个做法有没有很眼熟?没错!行业老大哥—陆金所就是这么干的。
狐狸金服
4月15日,搜狐旗下狐狸金服正式推出了一站式互联网综合理财平台——狐狸慧赚。
所谓综合理财平台,从其官网看,已有理财、网贷、基金三大板块,其中基金还未上线。
产品方面,理财板块有慧盈、慧优等系列产品。慧盈、慧优均为金交所产品,合作的交易所有厦门国际金融资产交易中心、吉林东北亚创新金融资产交易中心、深圳前海航空航运交易中心等。
官网介绍,慧优系列年化收益4.3%—6.5%,慧盈系列收益5%—8%。就现有项目看,期限大部分不长,多在2个月以下,也有产品期限长达20多个月。产品规模大致在20万至100万之间。
另据官网,狐狸慧赚还将推出慧保系列,“保险保障,稳定增值”,或许这一系列产品将是有履约保证险的产品。
此外,据悉,狐狸慧赚未来还将增加互联网保险、互联网基金以及海外资产。
笔者在看到这个新平台时,第一反应是:这是把网贷业务拆分出去了。
目前狐狸慧赚所展示的网贷板块,点击之后,会直接跳转至大家所熟知的搜易贷。
而新平台上线之前,搜易贷也有金交所产品,不过,现在已经迁移到了新平台。
也就是说,网贷已经独立于狐狸金服的其他业务。
据介绍,目前狐狸金服已经布局了理财平台狐狸慧赚、P2P平台搜易贷、消费金融小狐分期,以及征信平台云征信等。
“把网贷拆出来,成为单独部门,合规化。本身升级为金控集团,另做一个理财页面,卖金交所产品,卖基金,用网贷流量给理财页面导流。这是接下来的很多大平台的调整方向。”一位业内人士如是说。
不过,在他看来,赚钱的还是网贷。导得成、导不成,影响没那么大。
还有业内人士表示,几家平台先后剥离P2P业务是为了合规,也有避免混业经营的原因。但通过剥离P2P业务,使其他业务不受P2P网络借贷办法限制的方式是否可行,尚未有定论。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p2p头条的意见。已获得授权转载,版权归作者所有。
责任编辑:
4S店工作多年的老同学告诉我:利息压根不是4S店的盈利点;重点推,实际上销售不是单纯的想拿提成,而是另外的两个大头,4S店也是。
实际上4S店想要挣的钱是,以及完成金融业务KPI。
金融贴息、是需要申报审查材料并等待结算的水平业务支持,是各个品牌的厂家给我们消费者的优惠政策,这其实跟4S店没什么关系,4S店扮演的角色是什么?
就是协助我们想要买车的人成交并且办手续。
但凡是人家出力,天下攘攘皆为利来,自然也是为了赚钱。
4S店为我们想要贷款买车的人办这些贷款的手续自然会收钱,这个钱被称为“贷款服务费”。
那么,厂家为何要给我们金融贴息(比如免息)呢?
两个出发点:
第一个:提高销量
很多想要买车的,包括我身边的亲朋好友,真的是很多大学毕业工作以后,或者是找对象的时候,发现没车是真不行,就像想买车,但是家里本身条件一般,尤其是贷款买房的,再买车压根真的拿不出来十几万甚至是几万块钱,这时候4S店说,我们可以贷款买,而且没有利息,如果换做是你,你会买吗?
我想90%以上的人会选择买,尤其是每个月收入稳定的更会买,每个月还2000块钱感觉毫无压力,大不了少花点,也要买车;
还有的手里有点钱,但是相中了一辆贵点的车,全款买不起,既然4S店可以贷款,我又不是没能力还贷款,感觉还是很不错的,买贵的。
其实我们仔细看确实真是的消费市场远没有达到人均全款购车无压力地收入水平。
年收入3-8万的穷人,8-15万的属于低产者,1-3万的事很穷人,其实处于这三个区间的是大多数,而我们可以看市面上的汽车3-8万的有多少?8-15万又占到了多少?很多人为什么年薪不过6万左右,却要买十几万的车?
第二点:为经销商创造利润,厂家自然不能单单考虑用户(我们车主)层面,从某种意义上说,经销商也是他们的客户,而且是大客户。
有很多的门槛是非常高的,比如吉利、、哈弗;
还有一些品牌只授予集团公司,比如大众、丰田、本田等
比如我们听到某一家大众4S店倒闭了,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什么?
肯定不是品牌没落的问题,而是这家经销商老板资金链出现了问题,但凡是能够代理到这些品牌的经销商真的是可以到这赚钱,车型好卖、政策完善,甚至品牌商那边还教给经销商怎么赚钱。
我们再说金融政策的时候,你注意到了吗?
我说的是“贴息”而非“免息”,在商务政策中,是没有免息这个说法的,只不过是合理分配贷款额和不超过政策补贴上限的情况下,可以实现免息而已。
当然,品牌厂家都会有一个非常清楚的指导方案,让经销商跟消费者明白多少的贷款额度跟贷款年限。
所以,4S店会向想要买车的人推免息贷款买车有多好,除了有一个办理贷款的服务费以外,还可以提高4S店的盈利点,同时还能完成厂家对经销商的金融业务考核要求,可以说是,甚至是多雕。
比如,这个月4S店贷款买车的客户达到50个,可以返利50000;
如果贷款买车的客户达到100个的话,就可以返利120000;
达到150个的话,返利200000。
贷款买车的人越多,4S店的返利点就越高。
对于4S店的销售来说也是一样,4S店接收到品牌商的返利政策以后,就会给每个销售定任务以及奖励政策,都是根据这个思路来的,4S店销售为了多赚钱,自然也会想要你贷款买车,可能一辆车的差距就是几千块钱。
比如一个4S店销售的底薪是5000块钱,完成两个贷款买车的任务就可以拿到6800块钱,如果一个都没完成的话可能只能拿到3600块钱,差距还是挺大的,销售之所以给你推贷款买车,就是为了完成考核目标以及更高的提成。
但销售的提成跟买车的数量其实并不成正比,在4S店上过班的都了解这一点,有的销售卖了10辆车,还不如卖6辆车的销售拿的钱多,这是原因之一。
其实前几年的时候,95%以上贷款买车的其实都会默认在4S店直接买,说到车险的话,对4S店来说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利润来源,卖一份车险的提成甚至要比买车本身的提成要高的多;对4S店来说除了提成以外,就是返点。
随着“3·15”消费者权益日的临近,近期上海消保委联合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课题组做了一项调研,指出多家商业银行去年上半年到期的部分理财产品,最高预期收益率与实际收益率差距很大。而这些理财产品,多为“结构性”银行理财产品。
那么,什么是结构性理财产品?投资者该怎么看待它的预期收益率呢?市面上名目繁多的银行理财产品,其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运行机制?一直被投资者抱怨的那些不透明的内幕到底是什么?第一财经记者就此采访了包括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相关负责人以及某银行产品开发部门高管在内的银行业内人士。
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人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结构性理财产品不同于一般理财产品,广大投资者要选择与自己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的产品。”
偏“债”VS偏“股”
表面来看,目前市面上银行的一般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约在4%左右,而且是不保本不保息的;但结构性理财,最高预期收益率高于一般理财产品,有的在年化6%一线、有的甚至可以超过年化10%。而且,据第一财经记者从监管方面采访获悉,在沪银行业结构性理财产品中,92%还是“保本型”产品。
更高的收益率、加上大比例的保本产品,乍一听会让部分投资人感到困惑,难道这不符合风险与收益成正比的基本道理吗?
其实不然。在某银行产品开发部门高管看来,如果要给银行理财产品分个类,这些产品大致呈现两种走向,“一种更偏向于‘债’类理财、一种更偏向于‘股’类理财。”他表示。
银行的一般理财产品,就是该人士所谓的偏向“债”类的理财产品,这更像是一个借贷的延伸。投资人的钱并没有一一对应地去投了某一个标的,而是进入了一个“资金池”,和其他人的资金一起运作;而相应的,银行那头还有一个“资产池”,由银行采购央票、银票、企业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等,将其虚拟地置入一个池子内,体量大致与“资金池”相当。
据统计,截至2016年末,在沪商业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中,逾9成均为此类“资金池-资产池”类理财产品。
由于这种理财产品的资产“采购”权事实上在银行手中,因此投资人获取的基本上为一笔标准化收益,并不会因为其中个把标的坏账,收益就从4%突然变成了3%。“虽然监管要求这类产品不得说自己保本保息,但事实上,仅就目前情况来看,这类产品或多或少有银行的隐性信用在里面。”上述银行产品开发部门高管表示,如果真遇到了资产利率随着市场利率有所下降,或者资产质量下滑了,银行可以通过发新一期理财产品时降低收益率来调剂。
但从银行的定价角度来看,“资金池-资产池”类理财产品其实无法形成固定定价模式,市面上参差的收益率基本是参考了发行产品当时市场上资金面收缩情况、同业竞争情况而定,银行会对其手上的“资产池”进行成本和收益估值,然后将成本通过产品分摊给投资者们,再将收益“蛋糕”一块一块分给银行管理部分、托管部分、销售和渠道部分、信托费用部分,最后留下的那块“蛋糕”给产品购买人,参考理财产品期限进行定价。
不过,这种一般银行理财虽然至今保持着刚性兑付,预期收益率也均为到期实际收益率,但一名券商银行业分析师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这种理财产品的风险不在于单笔违约,而在于机构整体的流动性风险。目前已曝出3起中小金融机构同业理财打破刚兑事件,个别中小金融机构的交易风险已经引起同业警觉。由此,投资人也需要考虑某个机构的“系统性”问题。这也是此类产品被要求注明“不保本不保息”的原因。
“基石”+“期权”
不同于上述一般银行理财产品,被消保委重点指出“最高预期收益率与实际收益率差距很大”问题的结构性理财,则是一种更偏向于“股”类的理财,换言之其背后是投资人真的在一一对应做投资,每单投资都有一个确定的标的。
什么是结构性理财?市场普遍将其解释为:“基于衍生产品或者衍生品交易方式的创新性金融工具”,其核心部分是期权定价模型(Black-Scholes-Merton Formula)。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相关负责人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将其解释为,商业银行结构性理财产品内嵌期权、互换等衍生交易,产品收益与利率、汇率、各类指数等标的的波动挂钩,其运作方式与一般理财产品不同。
对于收益率,该负责人称,此类理财产品设有预期收益区间,根据市场表现情况获得对应收益,并不能保证实现产品设置的最高预期收益水平,而一般理财产品只设置单一预期收益率。
那么,结构性理财产品的结构设计究竟是怎样的呢?上述产品开发部门高管“庖丁解牛”,他分析称,目前银行最常见“结构化产品”的产品结构,基本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风险控制的“基石”,一部分是争取收益的“期权”。两者的占比分配取决于该产品对收益的预期以及对风险的承受程度。
“基石”部分是指,银行将客户投资本金的相当一部分来作无风险投资或交易,产生一个固定的预期收益。比如目前银行较流行购买“零息债券”,即一种以贴现方式、不附息票发行的债券,而银行可于到期日时按面值一次性获得本利。
除债券方式以外,“基石”部分也有其他操作途径。东亚银行(中国)财富管理处总监陈柏轩此前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曾透露该行的一款结构性理财操作方式,其“基石”部分使用了美元利率掉期,用交换期权封住了一个固定收益。
“封住一个固定收益后,银行就可以拿风险资产的盘子去进行期权投资。”上述银行产品开发部门高管举例,假设对于一款保本型产品,银行可以用95元购买到期面值100元的零息债券,就意味着银行将有5元的期权投资配比。
该高管进一步介绍,目前的期权投资有四大市场,俗称“四大金刚”,按风险从小到大排序,依次是利率市场、汇率市场、股票市场和商品市场。商品市场的黄金或原油ETF较为流行,市面上不少产品与之挂钩,以冲击高收益。
“对冲部分的模型比较复杂,有看涨期权、看跌期权,甚至可以看波动幅度;模型上,可以设立一个限值、或一个区间。”该高管介绍。
由此,结构性理财产品和一般理财完全是两种概念,对于其实际收益率是否能够达到预期最高收益率,两者事实上也并不具有可比性。对于结构性理财,市场风险是完全曝露在投资人面前的,其最高收益率仅在投资方向选择最准确时出现,大概率情况下,到期实际收益率会跌入后几档收益,甚至于某些设计激进、可冲击更高收益的产品,还可以设计成不保本的,亦即投资人要承受产品到期出现本金亏损的可能性。
据了解,在理财业务较为成熟的国际市场,销售机构一般不向投资者预测结构性理财产品的最终收益概率,以免误导投资者的购买行为。
事实上,商业银行在发售结构性理财产品时,多面向具备一定投资经验、有相应风险承受能力的客户。经商业银行向第一财经反映,购买此类产品的客户一般了解利率、汇率、黄金等挂钩标的市场情况并具备较为丰富的投资经验。购买此类产品的投资者根据自身对市场的判断,能够承受一定风险,来博取可能的高收益。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