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忽视的第六大银行!十二年邮储转型样本
来源:信贷共学 徐婷婷
以前我们总说国有五大行,从2019年开始,得改口了,邮储银行已正式加入国有大行的行列,成为“六大行”之一,对于邮储银行在品牌与市场影响力上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银保监会的最新文件显示,将邮储银行机构类型列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与工农中建交一致。据澎湃新闻报道,1月24日,在2019年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工作会议上,来自银保监会的相关工作人员宣布了这一决定。
至此,中国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扩容为6家,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
邮储银行的前世今生
中国邮政邮储银行,成立于2007年,是中国最年轻的大型零售商业银行,起初银行网点更立足广袤的农村。目前邮储银行拥有近4万个营业网点,占我国银行机构网点的六分之一,近17万员工,服务用户5.6亿,与工行服务的个人客户相当,并覆盖中国大陆所有城市和98.9%的县域地区。
通过下图我们简单回顾一下邮储银行的前世今生。
1、前身
1980年代的中国,整个中国的经济增长都非常快速,面对巨大的投资需求,有一个问题日趋显著,那就是,钱从哪来?由于当时四大行刚刚成为专业银行,无论网点数量还是吸储能力,都不能满足国内巨额的资金需求。
考虑到中国邮政庞大的网点和覆盖面,1986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与原邮电部签订《关于开办邮政储蓄的协议》,决定从4月起全国推行邮政储蓄业务。邮电部成立邮电部邮政储汇局(邮储银行前身),专门操办邮政储蓄业务。
2、雏形
2004年5月,中国银监会下发了《邮政储蓄机构业务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要求邮政储蓄与邮政业务应实行“财务分开和分账经营”,这是邮政储蓄系统转为邮政储蓄银行的前提条件,也是将邮政储蓄系统纳入的监管体系内,减少邮政储蓄系统可能面临风险的基本要求。
2006年3月,银监会下发《关于加强邮政储蓄机构小额贷款业务试点管理的意见》,解决了邮政“只存不贷”的尴尬局面,不久又批准邮政存款可以开展银团贷款业务,至此,邮政基本具备了商业银行的雏形。
3、成立
2007年3月6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有限责任公司注册成立。中国邮政集团以全资方式出资200亿元组建的邮政储蓄银行,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刘安东任董事长,国家邮政局邮政储汇局(邮储银行前身)局长陶礼明任行长。
邮政储蓄银行,在经营上采取自营+代理的模式,显然,这是对历史上邮政业务与储蓄业务长期合署办公的折中。在所有的邮政网点当中,邮政储蓄与其他邮政业务仅有一墙之隔,两边的员工甚至自由走动,几乎是一套班子,两块牌子。虽然邮政储蓄业务有相对独立的业务场所,但事实上与邮政业务共用一个网络
4、上市
2012年1月21日,邮储银行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健全了董事会、监事会与高级管理层分权制衡的治理结构,确立了现代企业制度。
2016年9月28日,邮储银行在香港交易所挂牌上市,发行定价为4.76港元/股,募资规模约合566.27亿港元,这一规模,使邮储银行成为自阿里巴巴集团上市以来全球规模最大的IPO。
邮储银行之发展现状
一、积厚成器,深耕县域的零售大行
个人银行业务是邮储的立行之本,更是主要的收入来源。邮储银行自成立之初便开展个人存贷业务,而对公业务起步相对较晚,其个人银行业务营收占比稳定在60%以上,2017年达66.20%。
当前邮储个人银行业务以“量”取胜,有未来向“质”转变的较大潜质,通过控费、发展交叉销售、推广信用卡、建立私人银行中心等措施,零售业务大有可为。
1、“自营+代理”独家模式,成本压降潜力大
邮储银行委托邮政集团通过代理网点办理部分商业银行业务,形成我国商业银行中唯一的“自营+代理”模式。网点带来丰富的存款资源,截至2017年末,邮储银行共有3.18万个代理网点,占网点总量的79.8%;吸收存款达49912亿元,占存款总量的63.94%。实际上由于代理网点只吸收个人存款,其占个人存款总量高达75.07%。
邮储银行向邮政集团(代理网点)支付的储蓄代理费抬升了营业成本,但同时意味着成本下降存在潜力。目前邮储银行按照固定费率,分档计费,综合费率不高于1.5%的原则支付储蓄代理费,2017年达701.63亿元,综合费率1.41%。根据17年末存款余额,如果下调一年期及以内储蓄费率5BP和10BP,我们测算储蓄代理费将下降至679亿元和657亿元。
2、中西部县域星星之火,借力三农呈燎原之势
深耕中西部地区,展现出与其他国有大行不同的区域布局。根据邮储银行IPO披露材料,截至1Q16,邮储银行位于中西部地区的营业网点占全部网点的55.5%,有49.8%的个人账户分布在中西部地区;其共有4564家自营网点位于中西部,占比达54.7%,而同期工建农平均占比不及40%。
中西部地区对存款贡献达半壁江山。截至17年末,邮储银行从中西部地区吸收存款占总存款的52.58%,同期工农建这一占比仅31.36%。我们认为,由于中西部地区投资渠道有限,居民对传统金融机构的依存度更高,高密度的网点将为邮储带来更高的客户粘性以及吸存放贷基础。邮储银行在保持这一优势的同时也意味着相对较小的存款竞争压力。
县域地区渗透率高,网点主要分布在县域地区。截至1Q16,邮储银行县域地区网点占比达71.2%,同时70.1%的个人账户位于县域地区。截至2017年末,邮储银行网点已覆盖98.9%的县域地区。邮储银行因地制宜发展三农金融。邮储银行的涉农贷款2013-2015年年化复合增长率达38%,17年末同比增速14.91%,首次突破万亿元。涉农贷款占贷款总额稳定在30%左右,17年末为29.04%,与同样大力发展三农业务的农行处于同等水平。
二、零售优势造就高净息差, 资产负债双向发力
邮储净息差一直处于大行前列。2015年多次降息的背景下,邮储的息差收窄幅度较大,但17年至1Q18市场利率上行,息差显著抬升达3.08%,仅低于贵阳银行和常熟银行,高于四大行平均41BP。
1、 负债来源稳定,居民存款占比高
存款为负债的绝对主力,占比长期高于90%,居大行首位。哪怕在同业存单市场、债市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邮储通过同业拆入、发债进行主动负债的比率依然很低。17年以来在强监管背景下,邮储更是主动缩减同业拆入和发债规模,1Q18存款占比高达98.04%。
存款在“量”上保持较高增速。近年来面临互联网金融的冲击,银行间存款竞争加剧,揽存承压,但邮储依然保持高于同业的存款增速。我们认为,这得益于零售优势——网点密集,尤其是在中西部及县域地区个人客户对金融机构的依赖性较高。
居民存款比重极高,存款增长较快。个人存款是邮储银行存款的最主要来源,占比长期达80%以上,远超A股上市银行平均。由于居民存款比企业存款表现出更大的稳定性(剔除农历新年影响更甚),以及邮储银行的雄厚的个人客户基础,邮储银行的存款增速较为稳定。
2、资产结构调整优化,个人贷款占比高
资产结构调整优化,贷款逐渐成为主要的生息资产。邮储的贷款业务起步较晚,但“后生可畏”,贷款同比增速稳定在20%以上,并且在资产中的比重逐年上升至1Q18的41.01%,贷款已经成为邮储银行最主要的生息资产。
个贷占据半壁江山,增速快。邮储充分利用零售优势,大力发展个人贷款业务,其个贷占比高达50%,同时保持高于同业的贷款增速。这得益于邮储借力消费转型,大力发展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及信用卡业务。近四年,邮储按揭贷款以年化复合增长率30.14%的速度高速扩张,其占个贷比重亦上升至59.35%。我们认为,邮储个人客户数近6亿,按揭贷款及信用卡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营收结构有望优化,市场利率下行影响有限
邮储利润增速对市场利率相对较敏感。在市场利率下降时,其净利润增速和四大行平均增速之差收窄;但当市场利率上行时,其增速较四大行平均之差拉大。
1、利息收入占比高,中间业务潜力大
利息收入占比较高,对传统存贷业务依赖性较大。1Q18邮储的利息收入占比84.19%,而同期大行平均仅为68.43%。邮储银行成立较晚,中间业务基础较为薄弱,但我们认为其客户基础庞大,信用卡、财富管理、基金保险代理销售等都具有很大发展潜力。非利息收入增速较高,与利息收入增速形成剪刀差。自2014年以来,非息收入增速持续高于利息收入,近四年年化复合增长率达19.21%,1Q18同比增速达27.1%。
从手续费和佣金结构来看,因信用卡消费和分期规模的快速增长,银行卡手续费收入占稳中有升;结算与清算手续费一方面收益于电子支付的普及,另一方面受到减费让利的影响,收入下降;由于理财业务投资能力提升,其手续费稳中有升;代理服务手续费收入、受托业务收入则受资本市场影响较大,表现出更大的波动性。
2、储蓄代理费率较固定,抬升实际负债成本
邮储为代理网点吸收的存款支付稳定的储蓄代理费,相当于吸收存款的附加成本。当前根据存款期限的不同,储蓄代理费由0.2%至2.3%不等,存款的总体成本亦上升至2.6%-3.0%。
在利率下行的环境下,固定的储蓄代理费使得负债成本相对更高,实质息差相对更窄。若我们将这笔开支全部类比“利息支出”,对近三年数据进行测算,存款成本率分别高出调整前86BP、85BP、88BP。17年实际存款成本率达2.26%,计息负债成本率达2.31%,净息差则缩窄至1.48%。
3、 同业市场净融出,资产结构或将调整
债券是邮储主动压缩同业资产后的重要资产投向。2015、16年债券投资占比达40.86%、41.8%,1Q18这一比例仍达到34.98%。从期限结构来看,长期债券比重大,1年以内占比不及10%,5年以上高达41.82%,对市场利率敏感度较低。
邮储是同业市场的主要净融出者。在市场利率下行背景下,同业业务带来的净利息收入将减少。15年市场利率较低,邮储的同业负债比重由2.92%上升至8.09%,同业资产比重由23.77%下降至10.48%。2Q18以来市场利率走低,我们认为,邮储有望减少同业资产并增加同业负债,以消化市场利率下行对息差的影响。
四、资产质量优异,潜在不良担忧小
资产质量优异,不良贷款率低。邮储银行不良贷款率长期保持在1%以内,领先同业,且17年关注贷款比率仅0.68%,90天以上逾期贷款/不良贷款稳定在1以内。我们认为,其不良标准严格,风险暴露较为充分,资产质量优异。1Q18其拨备覆盖率高达352%,远超严管要求,未来拨备反哺利润空间大。
1、投资稳健,低风险债券占比高
政府债和金融机构债是最主要的投资方向。截至2017年末,邮储持有的金融机构债占比为69.32%,政府债券占比为27.73%;而公司债占比仅为2.9%,同期中建农持有的公司债占比分别为7.04%、5.1%和5.5%。
2、 对公挑行业个贷投按揭,哑铃效应凸显
贷款哑铃效应显著。即贷款高度集中于两端,一端是小微及个人,另一端则是大型公司,较少投向中等规模的企业。公司贷款投放高风险行业比例小。截至17年末,邮储银行企业贷款中制造业、批发零售业、采掘业和房地产业的贷款占比不及30%,为大行中最低;交运仓储和邮政、水电燃气生产和供应等低风险行业的贷款比重则高达40.98%,为大行中最高比例。
国有六大行全面数据对比一、规模指标1、资产规模及增速
国有六大行资产规模合计达到106.783万亿元,其中,工行超过25万亿元,建行和农行也均超过20万亿元,中国银行逼近20万亿元,交通银行和邮储银行则刚刚超过9万亿元。
国有六大行总资产同比增速远在4%以上,邮储银行达到9.04%,工商银行增速超过8%,农行、中行和交行增速均超过7%,建设银行为5.54%。可见,严监管环境下,国有六大行的资产增速并没有受到影响,反而进一步加快。
2、存贷款规模及增速
2017年底,国有六大行的贷款规模与存款规模分别为55.68万亿元和78.44万亿元。虽然中行的总资产小于农行,但其贷款规模却大于农行,这意味着中行非信贷资产小于农行。邮储银行的存款优势非常明显,存款占其总资产的比例达到85%以上,虽然其与交通银行的总资产规模同为9万多亿元,但存款却比交行多出3万多亿元。在存贷款增速上,邮储银行分别达到10.66%和20.50%,其它五家银行均未超过10%。
此外,国有六大行的贷款增速均远高于存款增速,也高于总资产增速。建行、农行和邮储银行的存款增速快于资产增速。
3、存贷款占比
除交通银行外,其余银行的存款占总资产的权重均在70%以上,邮储银行甚至高达89.46%,交通银行仅为54.55%。
虽然邮储银行存款占比较高,但其贷款占比却不到40%(39.30%),农行和交行的贷款占比也在50%以下,仅工行、建行和中行的贷款占比超过50%。
二、业绩指标1、营业收入及增速
2017年底,国有六大行的营业收入合计为2.77万亿元。工行、农行和邮储银行的创收能力较强,交通银行在六大行中劣势明显;邮储银行由于其存款占比的优势,营收增速高达20.36%,超过了大多数上市银行;中国银行是国有六大行中唯一营收负增长的银行,同比下降0.07%,交能银行同比增速也仅为1.46%,建设银行低至2.74%。
2、利润及增速
2017年底,国有六大行的合计营业利润和净利润分别为1.26万亿元和1.01万亿元。营业利润、净利润与总资产的排序对位基本一致,不过资产规模相近的交通银行和邮储银行,在营业利润和净利润上差别明显,这主要是因为邮储银行的营业支出水平远高于交通银行,这可以从其高达65%的成本收入比可见一斑。
交通银行为成为唯一一家营业利润出现负责的国有大行(同比下降3.3%),工商银行的营业利润接近0增长。建行、农行、中行的净利润增速接近5%,邮储银行的业绩指标增速在国有六大行中独树一帜。
3、加权ROE与成本收入比
工行、农行和建行的加权ROE均在14%以上,且都较2016年有所下降(2016年三家银行的ROE均超过15%)。
交通银行的ROE水平在国有六大行最低,仅略高于11%。邮储银行的成本收入比高达64.64%,超过大部分银行的水平,这也是其营业收入高、但营业利润较低的原因。工行、建行和中行的成本收入比均在30%以下,工行甚至低于25%,处于较优水平。
三、净息差与中间业务收入占比1、净息差不降反升
除交通银行外,其余国有五大行的净息差均较2016年有所提升,其中工行、建行、家行、中行和邮储银行分别提升6个BP、1个BP、3个BP、1个BP和16个BP;
邮储银行的息差优势目前最为明显,达到2.40%;中国银行的净息差在2%以下,为1.84%。交通银行的净息差降至1.58%,为国有六大行中最低,在所有银行中也处于相对低位。
2、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在20%左右
除农行和邮储银行外,其余国有大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在20%左右,其中以交通银行的20.69%为最高。邮储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不到5%(仅为4.16%),农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低于15%(为13.57%)。
四、资产质量与资本指标1、资产质量(不良率和拨贷比)改善国有六大行的不良率均出现下降,工行、建行、中行和交通银行的不良率水平比较接近。农行的不良率依然处于国有六大行中的最高位,达到1.81%,较2016年下降0.56个百分点;邮储银行的不良率低于1%,仅为0.75%。
农行的不良率较高,也使得其拨贷比远高于其它银行,高达3.77%.建行和邮储银行在2016年的基础上,加大了拨备的计提,如建行提升0.26个百分点至2.55%,邮储银行提升了0.07个百分点至2.44%。目前仅交通银行和邮储银行的拨贷比低于2.50%。2、资本充足率
国有大行的资本充足率均远超监管标准,其中建设银行超过15%,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超过14%。邮储银行的一级资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9.67%和8.60%,在国有六大行中处于最低水平。
五、员工数与个人客户数1、员工数方面
2017年底,国有六大行的员工总数达到186.51万人,较2016年底的189.21万人减少了2.7万人。除邮储银行和中国银行外,其余四家国有大行的员工数均较2016年有所下降。邮储银行的资产规模和交通银行比较接近,但员工数是交通银行的175%。交通银行的员工数在国有六大行中相对较低
2、个人客户数方面
工行、农行和邮储银行的个人客户数均在5.5亿人以上,建行和中行的个人客户数也接近5亿。交行的个人客户数相对较低,仅为1.32亿。
六、人均指标(人均资产、存款、营收与利润)由于交通银行员工人数相较于其它银行较少,因此交通银行的人均指标较其余5家国有大行优势还是很明显,如交通银行的人均资产超过9900万元,人均营收超过200万元。
对于其余几家国有大行,人均指标优势比较明显的是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和邮储银行略差一些。七、资产管理与资产托管规模
2017年底,国有六大行的资产管理规模合计达到10.79万亿元,资产托管规模合计达到59.48万亿元。目前工行、建行、农行、中行、交行和邮储银行的理财余额分别为3.01万亿元、2.09万亿元、1.76万亿元、1.52万亿元、1.60万亿元和0.81万亿元。
相较于总资产而言,交通银行的理财规模优于其它银行;邮储银行的理财规模仅为0.81亿元。目前国有大行的资产托管规模均比较高,其中工行、建行和家行的资产托管规模超过10万亿元,工行超过15万亿元。邮储银行的资产托管规模不到5万亿元。
银行新纪元,邮储六大行!
1月4日,邮储银行公告:执行董事、行长吕家进因工作调动辞职,该辞任1月4日起生效。据邮储银行内部人士称,吕家进调往交通银行党委委员和交行副行长一职属于平调,由于吕家进在邮储担任一把手已达6年,出于监管保护干部、防范风险的角度,需要轮岗。
随着吕家进调任交行,目前,邮储银行的董事长和行长均出现空缺。
在委任新任董事长、行长之前,根据邮储银行章程,自1月4日起,紧接吕家进离任之后,张学文(执行董事、副行长)代为履行董事长、行长、董事会战略规划委员会主席职务并代为履行法定代表人职责。
同时,该行表示,将另行作出公告以知会股东有关新任董事长、行长的委任。
十二年邮储,百年基业,功在千秋,利在万民,最后祝福我们的国有大行新成员——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再续辉煌!
参考资料:
1、国有六大行(工、农、中、建、交、邮储)全面数据对比|来源:博瞻智库 任涛
2、邮储银行深度:资产质量优异,腾飞中的零售大行|来源:志明分析师 天风银行廖志明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