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暴眼|银行存款“失踪”迷局:内外勾结诓骗储户,两白酒股曾踩雷6亿(风物长宜放眼量——光大理财2023年春季投资策略会 深度洞见市场形势)
凤凰网《风暴眼》出品
核心提示:
1、渤海银行南京分行因与济民可信的28亿存款纠纷,成为了金融圈热议焦点。上述两方都在“喊冤”,加之融资方“冒牌国企”的身份,令整个事件更为破朔迷离。对此,有业内人士对凤凰网《风暴眼》表示,该事件很可能是渤海银行南京分行营业部与华业石化内外勾结,可能会成为近几年来国内最大的贷款诈骗案。
2、凤凰网《风暴眼》进一步回顾了近年来发生的有关“银行存款失踪”的奇葩事件。梳理后可以发现,“萝卜章”成为了多桩案件的核心证据,其中深受其害的多为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包括两大知名白酒上市公司——酒鬼酒、泸州老窖,都曾成为“萝卜章”的受害方,涉案金额合计高达6亿元人民币。
3、除了“萝卜章”外,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风险就是银行内控的漏洞。在不少因银行员工内外勾结导致的案例中,各级员工甚至银行行长,为谋私利滥用职权,侵占、盗取储户资金以作他用,而储户发现时往往为时已晚,损失惨重。
4在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的大背景下,如何做到行为纠正到位、制度完善到位、风险控制到位、责任追究到位,令金融风险隐患无所遁形,成为了摆在行业所有人面前的一大拷问。
-------------------------
上周末,渤海银行南京分行,因一场价值28亿的质押“罗生门”成功“出圈”了。
事情缘起于江西知名药企济民可信集团旗下的两家子公司,在渤海银行南京分行存有存款28亿,后却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渤海银行南京分行用于另一家公司华业石化的“贷款质押担保”。
凤凰网《风暴眼》根据时间线梳理如下:
8月19日案发当日,济民可信集团获知有人正在银行柜台冒充集团人员办理存款质押手续时,财务人员第一时间致电渤海银行南京分行要求立刻报警。
8月21日晚,渤海银行南京分行营业部总经理胡兆锋、助理管鹏程与济民可信集团沟通时,还将该笔贷款的涉事方华业石化相关负责人带到了现场。
济民可信集团曝光的录音显示,华业石化资金部总监董某承认其从未与济民可信集团任何人员有过任何接触,并表示与渤海银行早有沟通,还描述了如何在济民可信集团不知情的情况下将存款办理质押的细节。
录音同时显示,渤海银行南京分行方面又提出:希望济民可信集团能允许银行继续用山禾药业5亿元存款,为华业石化从渤海银行贷款提供存单质押。“一旦25号他续不上,您这边不给他做,还不了了,逾期,我们银行代付,第一时间就会拿你们存单,你那边报警,好,那整个存单28亿全部冻结,你存单也拿不走,钱也拿不走。”
8月24日,济民可信集团向渤海银行南京分行送达书面通知函,明确表示:“从未将存款转为纸质存单,也没有为他人办理过任何质押业务”,并要求渤海银行必须保障其存款安全和自由提取,不得进行任何违法划扣和其他违规违法操作。
8月25日,因华业石化未能在还款日偿还贷款,渤海银行南京分行强行划扣了济民可信集团4.5亿元存款,其过程为“先划扣恒生制药5亿元存款,后来又退回来5000万元”。
8月26日,济民可信集团相关工作人员携带公章、授权委托书等,前往渤海银行南京分行柜台查询,希望调取公司在该行所有办理业务的资料。银行工作人员请示后,明确表示不予提供。
9月3日,济民可信集团在多次交涉无果后,向无锡警方报案。
10月23日,事件经媒体报道后发酵。
10月24日凌晨,渤海银行南京分行报警。渤海银行总行官网公告称:“在与相关企业日常业务办理过程中,我分行发现企业间异常行为,已向公安机关报案,依法寻求司法解决。”
10月24日晚间,济民可信集团发布《六问渤海银行南京分行》,向渤海银行讨要说法。
回顾整个事件,主要牵涉三方:自称“不知情”的济民可信集团,融资方华业石化,以及作为中介机构的渤海银行南京分行。
在这场迷局中,有一个现象很令人不解。
“六问渤海银行”的济民可信说自己很无辜,为追回自家的钱第一时间报了警;渤海银行那边也为自己喊冤,说这件事可能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异常行为”,并且为自证清白也拨打了110;只有华业石化默不作声——原来是因为被扒出了“冒牌国企”的身份,不敢发声。
事件进行到此处,凤凰网《风暴眼》和很多关注此事的网友也逐渐迷惑起来:如《无间道》一般的剧情里,究竟谁才是“鬼”?
在调查结果未公布前,我们虽无从得知真相,但可以明晰的一点是,作为这起事件的关键核心,渤海银行南京分行,或将被载入中国银行业史册。
用某业内人士的评价,“28亿,这可能是近几年来国内最大的贷款诈骗案。”
而一旦被坐实,渤海银行因内控管理问题而招致的后果,恐怕也将给业内再添一段“黑历史”。
与此同时,凤凰网《风暴眼》通过梳理近年来银行业有关“存款失踪”的奇葩事件发现,在屡见不鲜的案件背后,有上市公司“踩雷”,有银行之间“内讧”,有关于“公章”的调虎离山,也有银行员工内外勾结导致的资金侵占和盗取,可以说是花样百出,令人匪夷所思。
但无论哪桩案件,无疑不在刺激着银行业风光背后的敏感神经,同样也在消耗着公众对金融行业的信任。
1、“萝卜章”再现?酒鬼酒、泸州老窖纷纷中枪
10月25日,济民可信在接受《证券时报》采访时称,“银行用于办理质押担保的材料中,应有大量伪造的公章,不排除有银行人员牵涉其中。另据了解,相关材料中有300多个公章疑似伪造。”
这一细节不由得令凤凰网《风暴眼》想起了金融圈著名的“萝卜章”事件。
2016年,国海证券爆发了令业界震惊的“萝卜章事件”,团队成员张杨、郭亮等人以国海证券名义与其他交易对手方进行债券代持等交易,涉及金融机构20余家。
后来,张杨失联,郭亮投案,代持机构要求国海证券接盘,国海证券则宣称纯属离职员工个人行为,相关协议所用印章系伪造,进而产生纠纷。
这件事不仅令国海证券多项业务被叫停,业绩一蹶不振,还引发了债券市场信用危机,给市场造成了严重不良影响,更令不少金融圈外人士真切见识到了“萝卜章”的离奇。
事实上,“萝卜章”早已成为了金融圈的一大“毒瘤”,多家银行及上市公司都曾深受其害。
2013年11月29日,酒鬼酒在农行杭州分行华丰路支行开立户名为“酒鬼酒供销有限责任公司”的活期结算账户,其后共计存入1亿元人民币存款。
同年12月10日、11日,犯罪嫌疑人在酒鬼酒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先后向该账户存入现金200元、300元。随后,该嫌疑人通过该网点柜台转取酒鬼酒供销公司的3500万元存款。
12日,同一嫌疑人又向该账户存现500元,同时又通过同一柜台转取3500万元存款。
13日,该嫌疑人再次在该网点将酒鬼酒供销公司的3000万元存款汇出。
短短半个月时间,酒鬼酒上述账户余额从1亿元减少至1176.03元。由于该案发生时值白酒行业进入调整期,同时由于涉案金额巨大,酒鬼酒当年业绩遭重创,全年业绩由盈转亏。
事件发生后,酒鬼酒就1亿元存款涉嫌被盗取向公安机关报案。经查,犯罪嫌疑人为了转出1亿资金,趁酒鬼酒员工不备,将酒鬼酒财务专用章和法定代表人章调虎离山,并在盗取公章后完成相关合同的签署,并在之后悄悄转移资金。
而这其中,时任农行华丰路支行行长的方振,在明知犯罪嫌疑人想要骗取酒鬼酒公司的存款后,仍然利用自身行长职位的便利,积极参与盗取存款,由此也牵连到他所在的农行华丰路支行,一同成为了过错方。此外,该支行经办柜员违规开办业务,也对酒鬼酒公司1亿元存款被盗起到了关键作用。
最终,在漫长的6年时间后,酒鬼酒1亿存款的追偿终于完结,农行向其支付赔偿款含利息共7194万元。
无独有偶,另一家知名酒企泸州老窖也曾遭遇“存款消失”的离奇案件。
2013年4月15日,泸州老窖与农行长沙迎新支行签订2亿元协定存款,其中第一笔5000万元于2014年4月23日到期并转回。几个月后,当泸州老窖打算转回剩下的1.5亿元时,农行却表示公司账户上已无该笔资金。
不仅如此,在泸州老窖对全部存款展开风险排查后,还发现其在工行南阳中州支行等两处存款同样存在异常,共涉及金额3.5亿元。
于是,泸州老窖将上述涉事银行告上法庭。
2020年3月,法院终审判决下达,泸州老窖与农行迎新支行的1.5亿存款纠纷,收回了2024万。判决书认定,对于泸州老窖通过刑事执行程序不能追回的损失,由农行迎新支行承担40%的赔偿责任,农行长沙红星支行承担20%的赔偿责任,其余损失由泸州老窖自行承担。
而另外3.5亿存款的纠纷,则更为复杂,原因在于银行员工与犯罪嫌疑人合谋,将泸州老窖开户时的开户资料和公章进行伪造,成功骗过泸州老窖财务人员并利用伪造的印章支取账户资金。
在2013年至2014年间,这2亿元被转到三人实际控制的多个公司、私人账户中。
期间,泸州老窖曾要求提供银行的对账凭证、资金证明等,为隐瞒泸州老窖存款已被支取的事实,胡某、张某继续伪造资金证明。胡某则利用其在建行英雄路支行负责对账工作的便利,改变建行邮寄给泸州老窖的对账单接收地址,致使泸州老窖不能发现资金异常。
值得注意的是,泸州老窖事件也引发了彼时银监会的重点关注。
据银监会相关负责人指出,泸州老窖等存款纠纷案,就是犯罪嫌疑人钻了开户管理的漏洞。“白酒企业等现金流较充裕的企业,一般都享受了银行主动上门开户的服务。”
上述负责人介绍称,在银行为泸州老窖公司上门开户时,犯罪嫌疑人用POS机复制了卡,也复制了印章等,再开立虚假账户,来回折腾,由此牵出公司全国各地共计5亿存款离奇“失踪”案。
“存款失踪是不可能的。”前述银监会官员指出,现金有丢失的可能,现在所涉及的存款都是电子账户,如果存在一定有所痕迹。泸州老窖类的现象可谓是“存款诈骗”刑事案件。
不仅上市公司与银行之间出现过“萝卜章事件”,银行同业之间也因为“萝卜章”闹上法庭。
2015年2月,宣汉诚民村镇银行与恒丰银行常熟支行签订7份《票据代理回购协议》,委托恒丰银行常熟支行代理宣汉诚民村镇银行进行银行承兑汇票卖出回购业务、代理银行承兑汇票转贴现等票据买卖业务。
事后,宣汉诚民村镇银行未按时将回购票据票面金额汇入恒丰银行常熟支行指定的账户,导致恒丰银行常熟支行垫付了票款利息达8979.37万元。
直到2015年7月2日,宣汉诚民村镇银行的开办银行江阴银行在业务自查过程中发现问题,向宣汉县公安局报案,才发现熊某、吴某冒用宣汉诚民村镇银行的名义,非法从事票据同业贴现业务。
就此事件,双方对簿公堂。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宣汉诚民村镇银行母公司的江阴银行,还曾在双方对峙中发文公开怒怼恒丰银行涉嫌利用“萝卜章”,称“恒丰银行与票据中介涉嫌采取伪造、私刻公章等手段,冒用宣汉诚民村镇银行名义从事的票据买卖”。
而根据判决书显示,上述多起票据纠纷案确均因“萝卜章”引发,并且票据中介对银行内部人员行贿后互相勾结。
2015年7月,宣汉县公安局经侦大队在侦办熊某涉嫌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案中,扣押了熊某等人伪造的宣汉诚民村镇银行共5枚章印,可以说是人赃俱获。
2、爱惹祸的“员工”:理财飞单、侵占挪用存款
除了“公章”频出问题外,在银行业的奇葩事件中,还有另一大绕不开的“主角”——违法员工。
凤凰网《风暴眼》梳理发现,在众多银行存款消失事件中,最后的真相都走向了“员工”与不法分子勾结。
2015年6月,有媒体报道称,兴业银行北海分行(兴业银行南宁分行下辖二级分行)某部门总经理苏某,利用帮办银行过桥业务赚取高额利息(俗称“过桥贷”)为由,诱使兴业银行2000多客户上当受骗,于是“兴业银行北海分行高管卷款30亿元潜逃”的消息不胫而走。
随后7月,苏某被广西警方从柬埔寨押解回国。经查,苏某在北海分行先后任企业金融客户经理、业务三部负责人,事发时已离职。
对此,兴业银行认为,该事件的性质属于离职员工个人非法集资,并未提及如何应对给客户造成的损失,只是表示“在获知苏某涉案信息后,已成立专项调查小组,就其涉及业务进行了全面内部排查,未发现银行资金卷入其中”。
凤凰网《风暴眼》梳理发现,不少银行都曾曝出内部员工通过内外勾结,导致理财飞单、侵占挪用客户存款等事件。
今年4月底,内蒙古银保监局公布的一纸罚单牵出了招行理财“飞单”案件。
案发前,招行员工哈某和秦某的儿子为恋爱关系,并准备结婚,也就是说,哈某当时为秦某的“准儿媳”。
然而,秦某通过哈某购买了招行100万元理财产品后,理财产品快到期时“准儿媳”却无法取得联系。招商银行呼和浩特分行查询后发现该理财单在系统中并不存在,后经查,理财资金并未汇入招商银行呼和浩特分行的公用账户,而是汇入了案外人某公司的账户。
对于这一案件,法院认为,哈某向秦某出具加盖柜面业务章、工作人员个人签章的理财产品销售协议书以及金额为100万元的客户回单(2联),可认定秦某与招商银行呼和浩特分行之间建立了理财产品销售的民事法律关系,因此判决招行呼和浩特分行支付秦某理财产品本金100万元以及收益4.6万元。
今年5月,吉安银保监局公告显示,赣州银行吉安分行内控管理失效,导致发生员工侵占客户资金案件被罚款30万元。
据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人民法院刑事判决书,2016年12月至2017年11月期间,赣州银行吉安分行大堂经理刘文涛利用帮赣州银行客户购买理财产品的职务之便,侵占客户存入赣州银行用于理财的资金共计489.6万元,用于网络赌博、归还之前侵占的资金及个人挥霍,案发前已归还107.82万元。
刘文涛骗取客户信任、侵占客户资金的主要手段是,以帮客户操作购买理财产品的名义骗取客户信任,然后趁机利用调包的网银U盾,将客户存入赣州银行欲购买理财产品的资金转账到自己、朋友及赌博场所人员的账户上,或者趁客户不注意,通过POS机转账将客户资金转到自己账户上。
同在今年5月,因员工挪用客户资金、内控管理不到位等诸多违法违规行为,河南省的博爱农商银行多达十余名高管及员工一并被处罚,该行原董事长祝兴金,被罚取消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终身,另有2名员工被处以终身禁止从事银行业工作,10名员工被处以警告。
经法院查明,其中一位被罚员工常军梅2005年至2019年10月份14年的时间里,利用任河南博爱农村商业银行许良支行泗沟分理处综合柜员、负责人职务的便利条件,采用偷支客户存款、躲避授权偷支客户存款等方式,私自将客户牛保中、崔根才等人的95笔共计706万元定期存款支取,用于自己做生意、投资入股办厂、购买私家车等。
3、银行“喊冤”?内控管理漏洞仍不绝
对于济民可信与渤海银行的这场“罗生门”,一位国有银行业务部负责对公贷款的工作人员对凤凰网《风暴眼》表示,按照正常贷款审批的流程,渤海银行的情况根本不可能发生。
上述受访者透露,在一个完整的贷款审批与发放流程中,至少涉及三个部门——前台部门负责营销和产品设计;中台部门授信审批部门审核贷款资质条件;最后再由授信管理部门进行放款。
“这个过程中要签署主合同、从合同,在企业同意情况下再进行存款质押”,他认为,“从目前公布信息来看,按照实际经验,28亿元存款被质押,也有可能企业与银行签订了某些协议。”此外,他还表示,地方上中小银行业务上不合规的问题其实有很多。
值得注意的是,在济民可信公布的录音材料中,渤海银行的工作人员也承认该行风控存在漏洞。
据央视报道,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董希淼亦猜测认为,在该事件中,渤海银行或存在违法违纪行为。“现在基本上是济民可信两家药企单方面的说法,如果它的这些说法全部真实的话,这无疑是一件内外勾结性质非常恶劣的违法违纪案件。”董希淼推测:“很可能是渤海银行南京分行营业部与华业石化内外勾结,跳过了它的内部控制程序,可能伪造了印章、签字,甚至是伪造了质押合同来办理相关的业务。”
渤海银行事件无疑成为了震动银行业的一桩丑闻,也给个别银行风险管控制度建设以及风险管控制度执行的薄弱环节敲响了警钟。
加之近年来被爆出的存款“失踪“案件往往是储户“发现迟、举证难、追索难”,以及银行在事件发生后的懈怠应对,更令不少人对银行的信任大打折扣,甚至影响金融业的诚信形象。
一位银行业内人士坦言,在没有书面证据和录音的情况下,银行的销售人员往往不承认存在误导,因此也需要督促银行完善合同监管,建全可疑交易监测系统。“现在一些基层员工甚至私下和保险公司等第三方展开"合作",并享受提成,银行方面至少应当为监管不力承担责任。”
事实上,早在2016年2月,中央巡视组向中国银监会党委反馈专项巡视情况就指出,“对会管金融机构的监管存在薄弱环节,一些机构问题多发”;当年4月,中国银监会党委关于巡视整改情况的通报表示,“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加大对会管金融机构的处罚力度”。2021年10月,中央巡视组对中国银保监会党委开展新一轮巡视,强调“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数据显示,2020年全年银保监系统共向银行业各类机构和个人开出2607张罚单,合计罚没金额约13.09亿元,罚单数量和罚单金额均屡创新高。其中,多起处罚与内控有关,涉及挪用侵占客户资金、以理财名义骗取或者盗取客户资金等。
对此,金融监管研究院副院长周毅钦指出,“2020年罚单数量和罚单金额屡创新高,暴露出银行的内控机制存在缺陷,在业务流程的内部审核环节存在问题。”他表示,少部分银行业从业人员合规意识淡薄,发生违规行为的同时抱有侥幸心理。未来,银行应加强源头预防,强化内部从业人员的合规意识培养,把控业务风险,自查自纠,定期抽查各项业务,建立起完善的事前、事中、事后管理机制。
由此可见,防范员工操作风险、提高内控管理水平依然是银行业未来需要着力提高的重要合规课题。
参考资料:
1、《巨额存款失踪真相:银行称多数是储户被人骗了》,中国经济周刊
2、《侵占、挪用客户资金 理财资金不翼而飞:案件频发多家银行被重罚》,21世纪经济报道
3、28亿元存款莫名被银行挪用?专家:或为内外勾结性质恶劣的违法违纪案件》,央视网
4、《储户28亿存款被渤海银行挪用 专家呼吁坚决堵住个别银行风控漏洞》,经济参考报
5、《银监会:泸州老窖5亿存款失踪案 曝银行管理漏洞》,财新网
3月25日,光大理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光大理财”)在北京举办2023年春季投资策略会。
光大理财成立于2019年9月,是股份制银行中首批获准筹建、首家获准开业、首家成立的银行理财公司。在近期普益标准发布的2022年度《全国282家银行理财能力排行榜》中,光大理财是全国性理财机构中唯一一家,包括综合理财能力、发行能力、产品研发能力、运营管理能力、信息披露规范性等在内的所有能力指标都排名前五的银行理财公司,其中收益能力在银行理财公司中更是排名第一。
自光大银行2004年发行国内首支人民币理财产品以来,光大的理财产品已经陪伴中国投资者20年,光大银行和光大理财累计发行理财产品近41万亿元,为投资者创造收益超4300亿元。当前,宏观经济日渐回暖、债市逐步企稳,基本面好转进一步带动情绪走向修复,但幅度和节奏仍然面临着不确定性。在此背景下,光大理财以“风物长宜放眼量”为主题召开2023年春季投资策略会,邀请行业专家同光大理财展开高水平交流,把脉宏观经济形势,分享行业真知灼见。
在开场致辞中,光大理财总经理潘东提出认识当下形势的三个视角:一是,从国内看,经济企稳复苏态势确定。消费环境和市场预期逐步改善,政策支持精准有力,中国经济展现出强大潜力;但当下,居民消费端和企业投资端恢复尚存担忧,加之出口下滑趋势延续,因而短期内经济反弹仍然承压。二是,从海外看,国际政治、金融局势扰动较多,硅谷银行事件后,瑞士信贷等银行接连陷入危机,特别是美联储加息仍在途中,其累积效应仍需紧密观察。三是,技术革命浪潮正在改写人类历史进程。随着GPT-4等取得新进展,大数据、大模型加AI将引领人类步入新纪元。
回顾过往,展望未来,潘东在致辞中总结,中国理财业2022年在波澜之中破浪前行,2023年将焕新重生踏浪前进。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刘煜辉教授在主题演讲中指出,当前的资本市场是存量市场,缺乏增量入场,呈现出明显的分裂的状态。他提出,理解当前经济形势和资产价格走势重点看两个周期,即美元周期和中国周期。美元周期方面,重点关注美联储加息缩表何时结束,即强美元拐点何时到来。中国周期方面,则重点关注政策组合拳如何发力,是否会有更大胆的政策框架。
在“固收、固收+”专场对话环节,华泰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张继强发表主题演讲,并同光大理财固定收益部总经理许哲、创新资产部总经理张潇、产品市场部总经理何清围绕大类资产配置、理财产品体系进行深度交流。
期间,张继强指出,2023年通胀并非核心矛盾,更需关注就业压力。沿着这一思路,底部大概率抬升但空间不大,10年期国债区间为2.8%至3.0%。他解释,其背后的逻辑在于不希望经济过热而是长期持续发展。
在“权益、混合”专场对话环节,申万宏源首席策略分析师傅静涛发表主题演讲,并同光大理财专户投资部总经理程鹏亮、股票投资部总经理周亚君、光大银行上海分行私人银行部总经理厉玮围绕权益投资机会和热点行业赛道展开交流研讨。
傅静涛指出,2023年二季度应该还会有复苏交易再演绎的阶段。全年来看,行情方向上看多,但上半年优于下半年。他提出,经历疫后恢复的甜蜜期,需考虑下一阶段的经济结构性矛盾。
本次春季投资策略会上,光大理财分享了银行理财公司在大类资产配置方面具有的优势和当前市场环境下值得关注的投资策略。
在大类资产配置方面,银行理财公司具有多元的优势,比如光大理财的“创”系列产品,围绕资产支持证券(票据)、公募REITs等具有“类固收”属性的资产,在传统的债和股的大类资产配置下,为产品增加基于资产价值的投资。其中公募REITs受益于与债和股的低相关性,它的加入能降低整个组合的波动,同时获取溢价。据悉,3月31日光大理财将发售阳光金创利三年1期,该产品从客户端寻求中长期确定性出发,运用票息及杠杆策略,以增强流动性溢价的获取、挖掘创新业务品种的风险溢价、注入基于资产价值的股债之外的另类投资收益驱动因素等方式,强化投资溢价的获取,为投资者创造收益。
而面对投资者“稳健”的投资需求,银行理财公司也构建了相应的投资策略。比如光大理财目前在售的阳光金天天盈系列所运用的稳健低波策略,就具有波动低、回报相对稳定的特点,天天盈系列产品每日开放,历史收益表现稳健。因为组合以存款等低波类资产为主,市场利率波动对这个产品系列的净值影响相对较少,适合有高流动性需求的客户持有。此外光大理财于3月28日开始募集的阳光橙安盈季开8号也非常值得关注,该产品每3个月开放,主要投资于固定收益类资产以及具有类固定收益属性的权益类资产。在综合考虑产品收益性和流动性的前提下,通过对各大类资产目标收益和风险特征的研究判断,动态调整资产配置比例,避免单一资产类别净值剧烈波动对于组合的冲击,力争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实现理财产品的稳健增值。
据悉,本次春季投资策略会后,光大理财将继续不断提升投研能力,开展丰富多样的投资者陪伴活动,通过品类齐全、属性明确、投资策略丰富、风险等级清晰的七彩阳光产品体系和全流程、全方位的投资者服务及陪伴,为机构和个人客户提供长期正向的、可持续的价值回报,助力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和实现共同富裕。
3月25日,光大理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光大理财”)在北京举办2023年春季投资策略会。
光大理财成立于2019年9月,是股份制银行中首批获准筹建、首家获准开业、首家成立的银行理财公司。在近期普益标准发布的2022年度《全国282家银行理财能力排行榜》中,光大理财是全国性理财机构中唯一一家,包括综合理财能力、发行能力、产品研发能力、运营管理能力、信息披露规范性等在内的所有能力指标都排名前五的银行理财公司,其中收益能力在银行理财公司中更是排名第一。
自光大银行2004年发行国内首支人民币理财产品以来,光大的理财产品已经陪伴中国投资者20年,光大银行和光大理财累计发行理财产品近41万亿元,为投资者创造收益超4300亿元。当前,宏观经济日渐回暖、债市逐步企稳,基本面好转进一步带动情绪走向修复,但幅度和节奏仍然面临着不确定性。在此背景下,光大理财以“风物长宜放眼量”为主题召开2023年春季投资策略会,邀请行业专家同光大理财展开高水平交流,把脉宏观经济形势,分享行业真知灼见。
在开场致辞中,光大理财总经理潘东提出认识当下形势的三个视角:一是,从国内看,经济企稳复苏态势确定。消费环境和市场预期逐步改善,政策支持精准有力,中国经济展现出强大潜力;但当下,居民消费端和企业投资端恢复尚存担忧,短期内经济反弹仍然承压。二是,从海外看,国际政治、金融局势扰动较多,硅谷银行事件后,瑞士信贷等银行接连陷入危机,特别是美联储加息仍在途中,其累积效应仍需紧密观察。三是,技术革命浪潮正在改写人类历史进程。随着GPT-4等取得新进展,大数据、大模型加AI将引领人类步入新纪元。
回顾过往,展望未来,潘东在致辞中总结,中国理财业2022年在波澜之中破浪前行,2023年将焕新重生踏浪前进。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刘煜辉教授在主题演讲中指出,理解当前经济形势和资产价格走势重点看两个周期,即美元周期和中国周期。美元周期方面,重点关注美联储加息缩表何时结束,即强美元拐点何时到来。中国周期方面,则重点关注政策组合拳如何发力,是否会有更大胆的政策框架。
在“固收、固收+”专场对话环节,华泰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张继强发表主题演讲,并同光大理财固定收益部总经理许哲、创新资产部总经理张潇、产品市场部总经理何清围绕大类资产配置、理财产品体系进行深度交流。
期间,张继强指出,2023年通胀并非核心矛盾,更需关注就业压力。沿着这一思路,底部大概率抬升但空间不大,10年期国债区间为2.8%至3.0%。他解释,其背后的逻辑在于不希望经济过热而是长期持续发展。
在“权益、混合”专场对话环节,申万宏源首席策略分析师傅静涛发表主题演讲,并同光大理财专户投资部总经理程鹏亮、股票投资部总经理周亚君、光大银行上海分行私人银行部总经理厉玮围绕权益投资机会和热点行业赛道展开交流研讨。
傅静涛指出,2023年二季度应该还会有复苏交易再演绎的阶段。全年来看,行情方向上看多。他提出,经历疫后恢复的甜蜜期,需考虑下一阶段的经济结构性矛盾。
本次春季投资策略会上,光大理财分享了银行理财公司在大类资产配置方面具有的优势和当前市场环境下值得关注的投资策略。
在大类资产配置方面,银行理财公司具有多元的优势,比如光大理财的“创”系列产品,围绕资产支持证券(票据)、公募REITs等具有“类固收”属性的资产,在传统的债和股的大类资产配置下,为产品增加基于资产价值的投资。其中公募REITs受益于与债和股的低相关性,它的加入能降低整个组合的波动,同时获取溢价。据悉,3月31日光大理财将发售阳光金创利三年1期,该产品从客户端寻求中长期确定性出发,运用票息及杠杆策略,以增强流动性溢价的获取、挖掘创新业务品种的风险溢价、注入基于资产价值的股债之外的另类投资收益驱动因素等方式,强化投资溢价的获取,为投资者创造收益。
而面对投资者“稳健”的投资需求,银行理财公司也构建了相应的投资策略。比如光大理财目前在售的阳光金天天盈系列所运用的稳健低波策略,就具有波动低、回报相对稳定的特点,天天盈系列产品每日开放,历史收益表现稳健。因为组合以存款等低波类资产为主,市场利率波动对这个产品系列的净值影响相对较少,适合有高流动性需求的客户持有。此外光大理财于3月28日开始募集的阳光橙安盈季开8号也非常值得关注,该产品每3个月开放,主要投资于固定收益类资产以及具有类固定收益属性的权益类资产。在综合考虑产品收益性和流动性的前提下,通过对各大类资产目标收益和风险特征的研究判断,动态调整资产配置比例,避免单一资产类别净值剧烈波动对于组合的冲击,力争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实现理财产品的稳健增值。
据悉,本次春季投资策略会后,光大理财将继续不断提升投研能力,开展丰富多样的投资者陪伴活动,通过品类齐全、属性明确、投资策略丰富、风险等级清晰的七彩阳光产品体系和全流程、全方位的投资者服务及陪伴,为机构和个人客户提供长期正向的、可持续的价值回报,助力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和实现共同富裕。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