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梁说“富豪死于信托,中产死于理财,屌丝死于p2p”,你怎么看?


最近,“富豪死于信托,中产死于理财,屌丝死于p2p”的顺口溜开始流行。

其实这句话真正的意思是:有钱人偏爱的信托投资,中产阶层偏爱的理财投资和穷人偏爱的P2P投资,都是高危投资产品。


这几年互联网金融风生水起,但因为监管的落后也爆发了几起令人忌惮的理财大骗局。

2015年一年,近1000家P2P平台跑路。1-6月上线900家419家跑路!7月上线217家109家跑路!8月上线228家81家跑路!9月上线189家55家跑路!10月上线150家47家跑路!11月已有61家跑路爆雷,1天曝光10家问题平台!一周近50亿无法兑付,超10万人血本无归!

2016年,信托资产规模跨入“20万亿元”时代,也出现了许多风险事件。

刚消停了一段时间,今年,又爆出了美的和兴业银行遭遇10亿理财骗局。又有90后美女骗走40万老百姓300亿巨款的案子!“e租宝”涉嫌集资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也闹得沸沸扬扬。

一时间,老百姓对投资理财圈的风评又陷入听风就是雨的境地。


“富豪死于信托,中产死于理财,屌丝死于P2P”,如今,变成了理财行业经常说的一句话。事实上真的是信托、股市、P2P的原因导致大家亏损的嘛?其实不然。

土豪死于信托

严格意义说信托为信任托管,是信托公司基于客户的资产管理行为。然而现在多数的信托产品都是站在融资方的立场设计产品,再向客户融资。这样就会出现一个问题,融资方为了能顺利融资,就会虚假夸大经营能力,信托公司为了能多做业务,放松对融资方的审核。最后产品出现问题,就会相互踢皮球,亏损的只有客户。

中产死于股市

股市被称为二级市场,客户自己投资,自负盈亏看似是相对公平的市场。但底层的东西,可能根本就不是散户所知道的。这些不用其他举例,就看看证券公司的新闻就好:谁谁谁,涉嫌操纵某一只股票被调查;某某公司涉嫌造假,故意在二级市场圈钱;去年最出名的案子就是徐翔案了。

屌丝死于P2P

p2p是一个非常好的东西,不仅满足了中小企业或者个人的借款需求,也满足了大众的理财需要。但是这么好的一个产品也坑了不少的客户。P2P公司为了增加业务量,虚假、夸大借款人资质;更有甚者直接发虚假标,就为了融资跑路。公司背后的操作投资人完全不知道,亏损与否完全是公司决定了。

综其原因,信托的逾期、股市的亏损、P2P的血本无归,都是一场不公平,不透明的投资导致的结果。投资有风险,正常的亏损我们愿意承担,但是由于各种人为的市场操纵导致的亏损,投资者请说:NO。


其实,从另一方面来看,投资者自身也存在一些问题。

我们来看看那些遭遇骗局的人都是如何被套路的?

1、高收益、高收益、还是高收益。无论是兴业银行的假理财案,还是IGOFX的假外汇案,我们都会发现这一熟悉的身影。以IGOFX为例,先是利用高额利息或利润作为诱饵;然后用国外旅游、送豪车、重金线上线下广告等来装点门面。

2、你的尊贵感需要一款产品来衬托。中国人很吃内部销售那一套,好像凡是内销的东西都划算,一般人还买不到呢。现在的骗子就利用你那高贵的优越感,把很多高净值人群唬得的团团转。美的那个案子就是骗子利用银行行长办公室向受骗者推荐高端用户专享产品。

这些骗局真的很难辨识吗?还是你在骗子的忽悠下卸下了你对违规的防备心?就美的那个案子被发现还是因为内部日常核查。可见也不是手法多高明的骗局。

其实很多骗局,只要你稍微仔细地看一看产品说明书、管理方背景、风险说明书、公司牌照等信息都不难发现。


真正让人亏大钱的不是信托、理财和P2P,而是假信托、假理财和假P2P。虽然披着信托、理财和P2P的外衣,但资料弄虚做假,资金不按约定使用,完全就是诈骗,和信托、理财以及P2P根本不是一回事。

因为E租宝事件而怪罪P2P是找错了对象。你可以不投资P2P,但如果不意识到自己其实吃的是诈骗的亏,诈骗者又会换一个外衣来骗你一次。比如,有的骗子又通过虚拟货币来骗钱了。听你的话没买信托、没买理财、没买P2P又有什么用呢,还不是照样会被虚拟货币骗?

强调保护财富不需要妖魔化金融市场,而是要远离骗局。

识别能力不强的投资者,小编认为至少需要做到两点:

1、不贪恋高收益。

有的人嘴上说重视资金安全,但一看到高收益就把安全抛到脑后了,不自觉地找理由让自己相信这个高收益是安全的。请记住:正规的金融市场不会白多给你一个子儿,每一点多出来的收益都对应着多出来的风险。如果收益很高而风险很低,那就是骗局,实际风险大到会让你血本无归。

2、除了公募基金外,不要买其他任何自己搞不懂的金融产品。

公募基金是一种很多人搞不懂的大众金融产品,但有完善的监管体系,搞不懂也可以买,只要确保是有牌照的公募基金公司发行的就可以。买公募基金有赔有赚,但收益和风险的关系是合理的。

其他“信托”、“理财”、“P2P”、“数字货币”、“商业模式”如果你搞不懂,就千万别碰,以免碰到假冒它们名义的骗局。尤其是数字货币,骗局比正经的还多。对于任何非金融专业人士,这里都有一个建议:投资前找懂金融的熟人咨询一下。

咨询时最重要的问题只有一个:这是不是骗局?这个问题比风险高低更重要。风险高低是正规金融产品才会有的问题,诈骗产品的风险是100%,而且没有收益。

认识到骗局的本质后,不管这些假冒产品以后怎么改头换面,你都能远离。

很多人不免问到:不购买理财产品,是不是就可以完全杜绝风险事件发生。

事实上,土豪、中产、屌丝如果不理财会死得更快。

你知道现在货币贬值的速度吗?


我们简单来做道数学题。根据统计局的数据,过去25年货币发行量增长了大约61倍,年均增长19.41%,减去真实的财富增长,也就是年均GDP增速在9.87%左右,最后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比较接近真实的货币贬值速度:10%。

按照这个货币贬值速度,如果我们把100万揣兜里什么都不干结果会怎样?只需要20年,你口袋里的100万就能贬值到相当于现在10万元的购买力。

这样看起来不理财其实和被骗的结局也差不多。只不过和遭遇骗局相比,货币贬值是一种无声、缓慢的过程,很容易令人麻痹和丧失警觉心。

从这个角度而言,实际上货币贬值比遭遇骗局的危害更大。骗局你只要被骗一次就足够警醒一辈子,但是货币贬值更类似于“无形杀手”,就像功夫片中的顶尖高手,以无形化有形。

因此,我们不是不去理财,而是要谨慎理财。


最后,小编给大家一些理财忠告:

第一,银行售卖的理财产品中,一部分是自营产品,一部分是代销产品,后者的收益更高。银行对代销产品的盈亏概不负责,买之前一定要分清楚产品性质。

第二,老年人特别容易对推销员的嘘寒问暖不能拒绝,最终被忽悠上当。结果推销员推销什么就似懂非懂的买了什么。所以老年人一定要下狠心,把只会嘘寒问暖,不把理财产品的风险收益说清楚的推销员拒之门外。

老梁说“富豪死于信托,中产死于理财,屌丝死于p2p”,你怎么看?

第三,所有XX金融互助社区,其实都是涉嫌非法集资的金融诈骗组织,甚至涉嫌金融传销。面对年化收益率高达30%的理财产品,即使亲朋好友再怎么推荐都要谨慎考虑,因为在金融风险投资市场,没有天上掉馅饼的买卖,永远是遵循高收益,高风险的原则的。千万不要被许诺的好听的高收益诱惑,最终落得血本无归。

第四,以P2P为代表的理财产品,正在越来越多的被大家所接受。但是根据多家权威信用评级机构评估,超过30%的P2P理财平台出现有各种问题,投资前应该谨慎研究一下该平台的投资背景和风控水平,或者直接参考第三方评级机构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