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言不止】累积第一桶金后加建城墙

撰写专栏文章,笔者一般会聚焦如何累积和捍衞第一桶金,原因很简单,香港的人均财富中位数是48万美元,有超过100万美元的则有43万人,佔全港人口约7%,所以大部分读者都应该对第一桶金有所共鸣,就算今天还没有累积到第一桶金,中位数的48万美元,还算是个能接触到的目标。

累积第一桶金,现代建议离不开各地指数ETF,以月供等策略累积持盘。背后原因是尽量简化投资过程,让投资者专注返工,靠职场升迁来扩大现金流。最近有前学生找我,说已经累积了第一桶金,下一步的长期目标自然是逐步化成现代投资组合,于是问我到了这阶段,反正职场发展尚可,那应该继续原有月供策略,开始寻找其他机会,还是把现有资金大规模换马,化成多元化组合?

积极管理「二之丸」

也许此阶段可以参考一下中世纪欧洲和日本的城堡建设,大城的城墙往往有数层,例如东京由江户城发展出来,现时皇宫外的护城河,属于当年最中心的城墙,称之为本丸。本丸外再有一层城墙,裏面就是二之丸。现代二之丸城墙早就拆掉,但是例如东京核心金融区叫丸之内,就是二之丸之内的意思。

当年城堡规模代表实力的年代,还有三之丸、西丸、北丸等城墙,外人要攻入本丸,最少要攻破三重城墙。

笔者观察具规模客户的资金分配,往往都有一层一层。《不倒灯塔》建议把资金分为八成稳定生息的基石盘、两成进取的楼梯盘,是资金分配的雏形。有客户资产规模达10桶、20桶金,基石盘就更可以分出本丸和二之丸。本丸持有指数ETF和债券,客户极少买卖,而所生现金流就足够客户一家开支。

另外有一层二之丸,持有银行股、房託、公用股等高息股或ETF,但客户就会按股价高低,在同系或同板块之间买卖。例如今年夏季末,港股尚未炒起的时候,公用和基建股如电能实业(00006)和长江基建(01038)先行炒起,客户就将之换成长和(00001)。又或者今年澳洲嘉民大升四成,带动全澳房託ETF亦涨两成,客户就将之换成尚在待机的英国房託。

称这些会换马的仓位为二之丸,是因为发现客户的日常生活根本不需要二之丸的现金流,因此可以接受一定的波动,但这些换马行动会逐步增加现金流,例如以现价把电能实业换成长和,明年仓位收到的股息就会上升7%,澳洲房託ETF换成英国的Land Securities和British Land,现金流亦增长了两成。

客户认为,组合总价值当然重要,但每年年底的数字都受自己控制不了的外围因素影响,谷底谷顶都和现实脱鈎。相反,无论是换马、企业自身的盈利增长,以及近年流行的每年回购,投资者都能确实分析,由此而来每季现金收入的按年升幅,反而是他的管理重点,目标是按年增长能做到平均10%至15%。

20只高息股够换马

相对于几桶金的投资者,我的前学生算是累积了类似本丸的指数ETF组合,因此他的疑问是如何建立二之丸。

如果有时间研究,当然可以慢慢累积股价有折让的高息股,既累积仓位,亦累积知识。对大部分人来说,研究20只高息股,其实要换马也差不多了。不过太忙的话,继续月供指数ETF,进一步壮大本丸其实亦是良策。

作者为安泓投资的投资总监,亦为香港大学房地产及建设系客席副教授。

杨书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