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理财将成历史 22万亿理财何去何从?

  央视网消息:悬在理财市场头上的资管新规利刃终于落下,100万亿规模的资管行业正式迎来合规化的里程碑。

  4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和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

  我国资管产品跨越不同金融市场,具有通道特征,从事资产管理业务的各个行业和市场交叉领域的矛盾较为集中,部分金融机构在开展资管业务过程中,还存在乱加杠杆、多层嵌套、刚性兑付等问题。

  随着资管产品规模越来越大,风险也随之迅速上升。如果听之任之,一旦风险爆发将跨行业、跨市场传递,影响的不仅是我国金融市场,更给实体经济、普通金融消费者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

  由此,这份资管新规的落地意义十分重大,不仅在宏观层面关系到国家金融稳定,还将影响整个金融市场格局。而从普通投资者角度来看,资管新规对短期股市、债市也会有一定的影响。那具体会如何影响我们的“钱袋子”呢?

  何为资管?

  根据《意见》,资产管理业务是指银行、信托、证券、基金、期货、保险资产管理机构、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接受投资者委托,对受托的投资者财产进行投资和管理的金融服务。

  而通俗来讲,资管就是资产管理,我们把钱交给专业的机构进行投资和管理,也就是代客理财。那么,你有让相关机构帮忙管理资产吗?

  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金融机构资管业务规模不断攀升,截至2017年末,不考虑交叉持有因素,总规模已达百万亿元,主要有7大类资管产品,分别是银行表外理财(22.2万亿)、信托(21.9万亿)、证券公司资管计划(16.8万亿)、基金及其子公司资管计划(13.9万亿)、公募基金(11.6万亿)、私募基金(11.1万亿)、保险资管计划(2.5万亿)。

  但凡只要有理财,都逃不过这100万亿的资产范围。也就是说,只要你有理财,你肯定就会和资管产品扯上关系。

  刚兑打破,对保本保息Say No!

  银行理财占据整个理财市场最大规模,资管新规影响最大的就是银行理财,这个领域也是老百姓参与度最高的。而很多老百姓选择银行理财,主要原因就是不仅保本保收益,收益还比存款利息高,但资管新规实施后,银行理财不再允许保本保收益。

  《意见》明确,金融机构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时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出现兑付困难时,金融机构不得以任何形式垫资兑付。

  《意见》第十九条还明确了什么行为属于刚性兑付。简单概括就是金融机构在理财产品不能如期兑付或兑付困难时,进行兜底处理保本保收益的行为,都被定义为刚性兑付。形象地说,就是金融机构用一个固定利息问你借钱,到期给你本金和利息,赚得多了机构留着,亏了机构贴给你。

  实际上,不久之前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就曾提醒广大投资者,听到“保本、高收益”这个说法要举报,因为保本就不可能高收益,这样的说法属于金融欺诈。新规也表达了打破刚性兑付的决心: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金融机构存在刚性兑付行为的,可以向金融管理部门举报,查证属实且举报内容未被相关部门掌握的,给予适当奖励。

  “刚性兑付偏离了资管产品‘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本质,抬高无风险收益率水平,干扰资金价格,不仅影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还弱化了市场纪律,导致一些投资者冒险投机,金融机构不尽职尽责,道德风险较为严重。”央行有关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表示。

  所以,如果以后碰到有机构宣传说自家理财产品保本保收益,大家就要小心了!那么,随着“保本”等理财市场宣传中以往惯用的行为被限制,老百姓的理财观念和行为需要如何适应呢?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法与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尹振涛表示:“理财产品和资管产品本身就是有风险的,并不是存款,高收益注定高风险。只有坚守这个原则,金融机构也不会为了刚性兑付而铤而走险或监管套利。而对老百姓理财来说,就要自己加强风险认识和理财知识的学习。”

  短期理财将成明日黄花

  通常情况下,理财产品的期限越长、收益越高。但现阶段存在着大量3 个月以下的短期非保本理财产品,因其高收益率而受到市场投资者青睐,往往非常火爆。但实际上,这些短期银行理财都是投资长期资产的,只是银行通过期限错配,用短期资金投资长期资产而已。

  此次资管新规当中对于此类情况,即理财产品周期做出了新的规定:金融机构应当强化资产管理产品久期管理,封闭式资产管理产品期限不得低于90天。

  这一周期的限制将对流动性要求较高的投资者带来一定的影响。对于老百姓来说,最大的困难就是在流动性和收益之间做抉择,要收益就必须放弃短期流动性。因此,可能会吸引一部分短期理财的资金转向流动性更高的货币基金领域,或者进入活期储蓄当中去。

短期理财将成历史 22万亿理财何去何从?

  投资门槛提高

  资产管理产品的投资者分为不特定社会公众和合格投资者两大类。不特定社会公众很好理解,就是不需要专业金融知识,不需要投资经验,也不需要很多钱的普通老百姓。除了银行理财,普通老百姓接触较多的理财就是基金了。

  根据《意见》,公募产品和开放式私募产品不得进行份额分级。所以,新规落地将导致银行、券商、基金等机构发行的私募产品的门槛大大提高,因为合格投资者的门槛提高了。

短期理财将成历史 22万亿理财何去何从?

  按照资产新规,合格投资者的具体条件明确规定为:(一)具有2年以上投资经历,且满足以下条件之一:家庭金融净资产不低于300万元,家庭金融资产不低于500万元,或者近3年本人年均收入不低于40万元。(二)最近1年末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法人单位。(三)金融管理部门视为合格投资者的其他情形。

  对于合格投资者的相关标准,新规明确划定了投资者群体和资金来源,投资的准入门槛也大幅度提高。这也就意味着不符合相应标准的人群是不能进行相关投资的。

  理财收益有望提高 过渡期延长至2020年底

  按照资管新规,随着银行理财净值化管理之后,净值型理财或许将成为理财市场不容小觑的一种产品。

  现在银行理财产品大多是预期收益率型的,就是说好投资期限和收益率,不管保本还是非保本,到期基本都是连本带收益一起兑付。净值型产品就不一样了,就像买基金,每天都要进行估值,赚多了是你的,亏了也是你的,不再有补贴了。以10万元产品来算,如果到期后净值为0.8,你的钱就剩下8万元,你亏了2万元,反之如果净值为1.3,你就赚了3万元。

  相比传统保本理财,净值型理财预期收益率的波动性更高,投资者需要有一定的风险承受能力,但收益也可能更高。通过净值化的管理,人们都能清楚产品的风险大小,知道自己的收益空间,也将逐步建立起“买者自负”的投资理念。

  从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发布以来,有相当多一部分投资者就开始担心,新规出台之后,自己投资的老产品怎么办?会不会因为不符合规定,而“竹篮打水一场空”?

  新规已经明确,对于“新老产品”设置的过渡期,从征求意见稿当中的2019年6月30日延长为正式《意见》当中的2020年底。可以说,这一过渡期的延长,属于正面超出预期的调整。

  长期来看,新规有助于推动资管产品和服务加快转型,引导资管业务回归“受人之托、代人理财”本质,促进资管业务更加规范健康。但规范资管业务、防控金融风险任重道远,金融机构、监管部门、社会各界还须进一步形成合力,付出更多的智慧和努力,助力行业进入稳健发展阶段。(文/李珊珊 综合编辑自:人民日报 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