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如春:工行武汉分行春日暖心故事(服务实体经济 尧都农商行实干交“答卷”),- 小红书
三月,武汉春意盎然,繁花全城绽放。春风拂面,温暖入心,在工行武汉分行网点,也发生着一幕幕暖心的故事……
用心做好“苦差事”
3月初,工行武汉熊廷弼路支行迎来了一位兑换零钱的客户。临近中午,客户提着满满几大袋零钱,有些迟疑,网点员工连忙迎上去,询问客户业务需求。原来,客户在周边做生意,平时收了很多零钱,不方便使用,她手上的袋子里装着1元、5角、1角的硬币,还有部分纸币且大多已破损,希望工行可以帮忙兑换。运营主管匆匆吃了几口午餐,带头放弃午休,组织员工清点零钱。3位员工经过近一个小时完成了清点、包装、兑换工作,客户对工行的服务连连称赞,表示非常感动。
江夏熊廷弼路支行位于社区和大型农贸市场周边,服务的客户群体除了附近的居民,大部分是农贸市场客户,经常会收到大量的零币、残损币。零钱兑换虽是一件“苦差事”,也是银行的职责,工行武汉分行多次组织员工参加人民币业务知识培训,学习残币、破币兑换标准,并积极开展志愿活动,向客户宣传人民币知识、发放宣传手册,讲解如何辨别真假人民币,用暖心服务和专业能力诠释“金融为民”的情怀,兑现“客户至上”的承诺。
扶残助残零距离
"给你们添麻烦了,真的非常谢谢你们!"客户汪爷爷一边用颤颤巍巍的手指比划着,一边说出了这句话。
近日,家住武汉硚口区的汪爷爷家人向工行武汉古田四路支行求助,希望帮助老人解决领取残疾人补助的难题。据了解,汪爷爷因残疾无法出门,银行卡忘记了密码,卡里的残疾人补助没法取出。古田四路支行员工了解客户需求后,急客户之所急,解客户之所需,竭力为客户提供细致的金融服务,决定采取携带智能设备,双人上门面签的方式,零距离为客户送温暖到家。
3月8日,网点负责人和客服经理携带便携设备到汪爷爷家中,确认本人真实意愿后为老人办理密码重置业务,并为老人查询账户情况,确保银行卡正常使用。网点员工耐心询问老人、贴心解答疑问、用心嘱咐老人防范电信诈骗、守好“钱袋子”,得到汪爷爷和家人的一致点赞。
“指尖对话”传真情
3月6日,工行武汉宏图大道支行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户。当天上午,一位身穿外卖制服的“小哥”来到网点,他踌躇不前、左顾右盼,好像有什么顾虑,面对大堂经理的热情询问,“小哥”没有说话,拿出手机打字:“银行卡无法在微信上面发起转账”,并演示了操作流程。
看到这一举动后,大堂经理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位聋哑客户,也拿出手机开始了这场“无声”的指尖对话。在长达30分钟的业务办理过程中,每一个操作流程的交流都是通过手势和文字完成的,虽然当时网点业务繁忙,但是大堂经理丝毫没有怠慢客户,一直真诚周到地为客户服务,最终成功帮助“小哥”解决了问题。
这位客户办完业务离开网点前,真诚地在手机上写下“谢谢”两字,并竖起大拇指对大堂经理表示感谢。工行员工用“无声”的服务传递真情,赢得了在场客户的一致好评。
金融为民,服务如春,工行武汉分行将为民初心深植员工心中,让金融服务更加触手可及,以工行温度守护武汉市民,用实际行动践行您身边的银行,可信赖的银行。(文:里安琪 许轩铭 向宇凌 周威)
【编辑:朱曦东】
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一直以来,尧都农商行作为与地方经济发展同频共振的金融“主力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不仅是政治要求,更是实现稳健、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选,该行通过“三大升级”,力求将实体经济服务推向一个新阶段。
从“各负其责”到“各尽其责”的升级
提升管理最核心的要素是“人”,客户经理的素质直接影响业务的质量。尧都农商行立足于“人”,打造了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客户经理队伍,让客户经理真正成为一线作战的中流砥柱。一是提素质,练就“会放贷”的“肌肉记忆”。结合业务发展实际,按照“配备充足、因材施教、提升技能、加大储备”的原则,从专业知识、营销能力、风险控制、职业素养、实践经验以及持续学习等六个维度进行综合培养和实践锻炼,狠抓信贷队伍的充实与培养。二是强管理,营造“愿放贷”的“文化气场”。在持续推进信贷转型、业务下沉的进程中,采取“需求为先、动态调整、个性鲜明”的微贷管理模式,进一步契合外部业务环境,在队伍管理、业务机制及考核激励上兼顾效率与公平,培育健康可持续的微贷发展环境。三是重维护,贯通“能放贷”的“源头活水”。在客户分类的基础上对维护方式、规定话术进行细化,确保客户不流失、不断档。对于潜在客户实行“一对一”拓展维护。重点挖掘对农商银行贷款服务有好感、综合贡献度大的贷款客户,利用人缘、情缘优势广泛开展走访营销、电话邀约营销;建立微信联系群,及时解答客户疑问。对于存量客户对帮助营销优质新增客户的老客户给予贷款利率下浮优惠,调动其帮助宣传推介“尧商快贷”的积极性。对于新增客户加大推广力度,实行一次性告知制度,急客户之所急,让客户少跑腿、少签字,提高服务效率。
从“数字思维”到“数智赋能”的升级
“这次尧都农商行给我授信 10 万元,我终于可以扩大农机具进货规模啦!早就有这个念头了,却因缺资金而迟迟止步不前,以前总觉得贷款条件多、门槛高,自从农商行上门讲解使用了网贷平台,才发现这么方便!在手机上就能申请,这不马上就能实现目标了!”大阳镇的王大哥展示着手机界面上显示的授信额度,高兴地与邻居分享道。
尧都农商行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不断探索数字化应用,创新服务模式,提供更便捷的金融服务体验。一是申贷入口更多样。借助各方力量优化平台建设,将微贷产品同步上线手机银行、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等,实现贷款申请、审批、放款全流程线上操作,以科技力量服务广大小微客户。二是业务办理更高效。通过集约化流程设计和移动化在线作业,利用移动展业平台进行客户信息的采集、录入,最大限度减少客户提供资料,简化业务办理流程,完全实现线上办理信用贷款,大幅提升工作效率。三是客户画像更精准。在线上对客户开展精准画像,加入线下调查和面签环节,真实了解客户贷款用途,将结果交叉验证,快速获取授信审批结果。
从“传统营销”到“精准作战”的升级
尧都区金殿镇伍级村的潘国荣经营着一家“福平垂钓园”,深耕钓鱼行业多年,潘国荣认为依托钓鱼场这个平台,可以拓展更多的业务。但当他为进一步拓展业务而筹划的时候,突如其来的疫情打断了垂钓园的正常节奏,他也被接踵而至的资金压力弄得焦头烂额。尧都农商银行金殿支行了解到情况后,主动联系、上门对接,并及时收集资料,用最快的速度为其办理了10万元贷款。有了金融力量的加持,潘国荣熬过了疫情,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去年,潘国荣的垂钓园成了临汾市钓鱼协会会员单位,先后承接了几场钓鱼比赛,今年7月,更是被定为临汾市钓鱼协会比赛指定场地,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垂钓园成功的背后,离不开尧都农商行的金融支持,而该笔贷款的成功发放,离不开前期的深入调研、适配的信贷产品、便捷的金融服务。为切实增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工作力度,尧都农商行坚持进农村、进社区、进园区、进商业区,深入调研市场特点和客户需求,对服务辖区内的居民、企业、个体工商户开展全覆盖式走访,坚持与客户面对面交流,深入对接各类金融服务需求,上门送政策、送资金、送产品;针对小微企业,开展“金融辅导”“首贷培植”“百行进万企”等系列活动,“一企一策”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方案,为小微企业发展增添活力。该行聚焦不同行业、不同阶段的小微企业融资需求,不断探索服务新模式,从“走千家、串万户”的扫街行动,到“指尖点、线上办”的模式升级,不断打磨服务实体经济的“金字招牌”。
从“推介产品”到“定制方案”的升级
“农商行的办事效率可真高,上次客户经理给我介绍贷这个款时,我就感觉利率挺优惠,但因为我的一些特殊原因没有办理成功,这才过了不到一个月,银行就根据我的情况把产品进行了优化,几分钟时间就申请成功了。”尧都区一个日杂门店的老板得到本行“码上贷”资金支持后,十分感慨。在宣传营销工作中,客户经理随时发现问题短板、收集客户意见,第一时间与总行沟通对接,相关部门迅速反应,根据客户实际经营情况,第一时间优化产品,并指导客户申请办理,在不断改进汇总提升产品的普惠性和客户满意度。
目前,尧都农商行的金融产品已经涵盖了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并根据细分市场对产品进行不断优化。一是定制特色产品体系。充分发挥农商行资源禀赋,把发力重点放在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家庭小作坊、农村种养殖户等大行不愿做、做不好的客户群体上来,缩小授信单元、拓宽融资渠道、实现合作共赢。二是推广全面金融方案。把“一揽子金融服务”作为小微金融的发展方向,通过存贷款服务、理财服务、投资服务等,为客户提供一站式、全面的金融服务套餐,为客户省心省力,为自身增加效益,打造一流品牌。三是加强银企深度合作,积极对接合作人社局,为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农村自主创业农民等,宣传推广“创业担保贷”,目前累计发放4724万元;对接临汾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为公务员、企事业单位等缴存公积金的客户宣传“住房公积金按揭贷款”,目前累计发放433万元……通过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和政银企合作平台,全心、全力、全速提升信贷服务水平,真正让更多企业受益,为促进辖内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贡献金融力量!
下一步,尧都农商行将持续发挥地方银行特色,深入践行普惠金融理念,围绕做好“五篇大文章”,引导更多金融活水流向实体经济的沃土,全力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一路向“新”,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农信力量。(陈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