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回应“遭遇10亿理财骗局”传闻 称损失可控(美的疑遭10亿理财骗局 声明称损失可控)
正深陷与格力的专利官司的美的又遭遇“后院起火”。
6月29日,美的集团正式回应“遭遇10亿元理财骗局”的传闻,称美的集团下属合肥美的冰箱公司于2016年3月购买了理财信托产品,规模10亿元,于2016年5月发现该委托理财事项存在诈骗风险。目前案件侦查正在有序进行,进展顺利,主要涉案人员正在或已抓捕归案,公司已收回部分委托理财资金,冻结和查扣了大部分涉案资金或资产,预计整体损失可控。
新京报记者梳理年报发现,自2013年起,美的每年都会花费大额资金来投入到理财产品。新京报记者根据美的集团年度报告统计发现,美的集团在2013年至2016年4年间,累计买入2292亿元的银行理财产品,累计收益达37.85亿元。
被曝遭遇“萝卜章”、“假行长”
根据财经媒体《网易清流工作室》6月29日消息,美的集团下属合肥美的冰箱公司去年3月遭遇到了一场为其量身定做的理财骗局。
据报道,去年美的金融中心安徽分部的负责人李某,向其大学同学透露“美的理财业务最重要的要求是要有银行兜底”。随后上述这位大学同学辗转通过一位证券公司的投资经理,向李某介绍了一个7亿元的理财项目。美的经过实地风险调查后购买了一份7亿元名为“财通资产-创赢1号单一客户专项资管计划”的理财项目,美的的7亿元理财资金,由“农业银行成都武侯支行”出具兜底函,借道上海财通和渤海信托,最终流向3家借款公司。
据报道,放款后2个多月,2016年5月,美的方面发现,无论是银行兜底函、行长盖章,还是资金流向的3家公司授信资料,均为伪造,上面盖的公章也是非法私刻的。负责接待的“客户经理”陈某亦为假冒,而陈某等人用以接待美的方面的办公室,则实际上是农行成都武侯支行一位路姓副行长的“行长办公室”。
市值数千亿的上市公司美的集团,竟被“萝卜章”骗走十亿元理财资金,一时间引发市场对其风控水平的质疑。据报道,有人曾对业务中作出“本笔投资的主债权相当于没有担保措施,我们唯一的保障在于农行出具的承诺函,该风险请予以特别注意”的提示,但决策者均以“美的集团此前曾有过多次类似操作”为由,认为“风险相对可控”并批示了“同意”。
被骗一年后发布消息,是否信披违规
在被骗一年且经媒体披露后,美的集团6月29日才在官方微信公众号上证实受骗消息,美的集团在这次事件中信息披露是否合规?
对于信息披露问题,美的集团方面回应,“鉴于该诈骗事项预计的损失金额有限,在信息披露及会计处理上,公司遵循了相关法规及会计准则的规定,不存在违规事项。”
一位券商告诉新京报记者,根据相关规定,上市公司发生的重大诉讼、仲裁事项涉及金额占公司最近一期审计净资产绝对值10%以上且绝对金额超过500万元,上市公司应该及时披露。
数据显示,美的集团2015年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492亿元,没有触及披露要求。
银行进行兜底承诺并不合规
记者梳理美的年报发现,公司热衷于购买理财产品等方面的投资,但是遇到较高风险的投资并产生损失后,依然会尽量避免对此类产品进行投资。
此外,美的集团在2014年、2016年均发布过《委托理财管理制度》,那么,美的又是如何跳入陷阱的呢?
据报道,美的当时购买理财产品时,子公司美的金融中心安徽分部的负责人李某向其大学同学透露“美的理财业务最重要的要求是要有银行兜底”。这让其一步步进入了陷阱。
那么银行进行兜底承诺,又合法合规吗?
对此,对外经贸金融学院副院长邹亚生对新京报记者表示,银行为信托客户出具“兜底函”的行为并不合规,美的集团在这方面的操作存在瑕疵。以往多次类似操作遇到的是真的理财,当时有可能银行出于维护客户关系考虑,但是并不合规。
记者就美的集团风控问题和信息披露问题致电美的,电话无人接听。
美的集团在6月29日上午的对外声明中称,公司已对现存委托理财产品进行了全面核查,未发现存在类似的问题,将完善公司内控制度及内控体系建设。
■ 数据
美的4年投两千多亿买理财,获益37.85亿
自2013年起,美的每年都会花费大额资金来投入到理财产品。新京报记者根据美的集团年度报告统计发现,美的集团在2013年至2016年4年间,累计买入2292亿元的银行理财产品,累计收益达37.85亿元。这占其过去四年累计归属净利润的8.75%。
2013年1月至12月,美的委托银行理财产品金额达521.67亿元,当期赎回金额425.4亿元,实现收益达2.5亿元。同时,美的还投资3022万元买期货、投资2亿元至远期外汇,当年分别产生损益-2亿元、15.6亿元。
2014年1月至12月,尝到甜头的美的开始追加投资,也改变投资策略将主要资金着重放到银行理财产品上,投资金额高达1166亿元,当年回收本金1029亿元后,实现的银行理财收益达9.5亿元。对2013年收益较高的外汇远期合约投资加大至8亿元,而对于2013年亏损的期货选择不再投资。不过,2014年美的所投资的外汇远期合约却产生亏损,损失达6.65亿元。
远期外汇和期货都让美的切实体会到风险,美的此后便只进行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
2015年1月至12月,美的买入的银行理财产品金额达240亿元,当期收回的本金为320亿元(含2014年部分未赎回金额),当期实现的投资理财收益达到了13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美的2015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7亿元,这意味着仅投资理财收益就占公司净利润的10%。
2016年3月,美的再次宣布,计划在董事会决议后的1年时间里使用不超过人民币350亿元自由闲置资金进行委托理财,每笔理财产品的投资期限不超过2年,且上述资金额度可以滚动使用。
也正是在这次计划后,美的遭遇了媒体报道的“理财坑”。数据显示,2016年1月至12月,美的委托的理财产品金额有363.5亿元,实现收益12.7亿元。
然而“理财坑”后,美的依然没有减少理财投资额度,2017年3月29日召开的第二届董事会第二十次会议决议,使用合计不超过400亿元的自有闲置资金用于投资中短期低风险理财产品,上述资金额度可滚动使用。
除了美的集团,美的集团实控人何享健和其儿媳卢德艳共同控制的新三板挂牌公司美的物业,就在2016年累计在银行购买理财产品金额达11.4亿元,累计赎回9.8亿元,实现投资收益268万元。
■ 延展
上半年830家公司投七千亿买理财
买理财产品,已经成为上市公司的钟爱投资品种。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2017年1月至6月29日,沪深两市中共有830家公司公布了进行委托理财的详细信息,合计购买理财产品7158.9亿元,有数据显示,这相比去年同期增长102%。月均进行委托产品额度为1193.15亿元。
据了解,2017年已经买入理财产品额度最大的公司为中国神华,中国神华在今年1月4日宣布,分别购买了建设银行160亿元理财产品、工商银行170亿元理财产品,投资期限均为90天,年化收益率3.2%-3.35%。
而另一家累计理财次数最多的为飞科电器,公司在2017年后披露的购买理财情况中,交易量达71次,不过有一些是在2016年就开始购买,投资期限最短为7天。目前,飞科电器累计投资额度达35亿元。
那么,那么多公司热衷购买理财产品,那么收益到底怎样呢?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上市公司热衷于购买的理财产品投资期限最短为7天至3年不等。西部矿业就在2016年投资了5380万元购买一款名为“银河明汇7号资产管理计划”的产品,时限长达1096天,也就是3年。
从收益上看,上市公司购买的理财产品预计年化收益率一般在2%-10%之间,上述的830家公司中,有115家理财收益超过500万元。兆驰股份今年3月就宣布,在2015年投资2亿元购买的理财产品最终收益达4016万元,该产品预计年化达10%。
事实上,热衷于购买理财产品的公司,也不等于公司的财务状况良好。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云天化、纳斯达、宁波富邦资产负债率分别达92%、91.5%、91%,而公司披露的购买理财产品金额分别为6.1亿元、9亿元、3000万元。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李云琦 实习生杨砺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陈鹏丽 每经编辑 贾运可
每经记者 陈鹏丽 每经编辑 贾运可
昨日(6月29日)有消息称,美的集团旗下合肥美的电冰箱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肥美的)遭遇10亿元理财资金骗局,无论是银行出具的兜底函,还是资金流向的公司授信资料,均为伪造。涉案银行分别是“农业银行成都武侯支行”和“重庆银行贵阳分行”。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美的集团官方微信公众号当日就此事发表声明,证实涉案理财产品规模为10亿元,公司方面已经报案,主要涉案人员正在或已抓捕归案,公司已收回部分委托理财资金,预计整体损失可控。
有专家指出,正常情况下,银行不能为资管计划开具兜底函。现在银监会在搞一个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台,正规的理财产品全部要在上面登记。
值得注意的是,美的集团此前并未对此事进行公告。对此,美的方面称不存在信披违规情况。
美的:损失整体可控
昨日有消息称,2016年3月,美的金融中心安徽分部的负责人李某接触到一份名为“财通资产-创赢1号单一客户专项资管计划”的理财项目,该理财项目由“农业银行成都武侯支行”出具兜底函,借道上海财通和渤海信托,最终流向3家借款公司。
前述消息称,在前往农行成都武侯支行办公大楼实地尽调、美的集团金融中心风险管理部门论证后,2016年4月7日美的集团放款,7亿元理财资金,由美的总部拨付给合肥美的,由后者放款至资管计划的托管银行,再经过下一层通道渤海信托,最终落入实际用资的三家公司账户中。
不过放款2个月后,美的集团总部资金中心的主管领导进行投后核查时就发现出了问题。他们发现,该理财项目最核心的《承诺函》上的印章为伪造,三个借款企业的授信资料也是伪造,盖的公章也全是非法私刻。另外,美的集团另有3亿元理财资金遭遇了相似的情况,涉案银行为“重庆银行贵阳分行”。
6月29日上午,美的集团紧急对外发布《针对市场所关注的美的集团下属公司理财案件的声明》(以下简称声明)。声明称,下属合肥美的于2016年3月购买了理财信托产品,规模10亿元,期限为2年,该委托理财经过了美的集团的授权许可,且额度包含在美的集团可授权额度范围之内。
美的集团表示,2016年5月份,公司通过内控日常核查,发现该委托理财事项存在诈骗风险,随后公司第一时间报案,并由公安机关及时采取资产冻结及控制相关人员等有效措施,最大程度维护公司权益。
美的集团称,目前案件侦查工作正在有序进行,进展顺利,主要涉案人员正在或已抓捕归案,公司已收回部分委托理财资金,冻结和查扣了大部分涉案资金或资产,部分涉案人员资产正在进一步追缴中,预计整体损失可控。由于目前该诈骗案件尚未侦查完结,为不影响案件侦破工作,尚不能做更详细说明。
美的集团相关负责人6月29日也回复《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称,“暂时不会有更多的信息发出。”
事发一年美的未公告
值得注意的是,合肥美的购买理财产品一事发生在2016年3月,美的方面发现问题并报案发生在2016年5月,距今均已超过一年时间。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美的方面此前并未就此事进行公告。
对此,美的集团在6月29日的声明中还表示,“鉴于该诈骗事项预计的损失金额有限,在信息披露及会计处理上,公司遵循了相关法规及会计准则的规定,不存在违规事项。”
上海明伦律师事务所王智斌律师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上市公司理财遭遇“诈骗”的案例并不多。
至于是否需要公告披露,王智斌表示,具体要看涉案金额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利润、净资产、总资产的比例,“超过以上任何一个财务指标10%即属于重大诉讼,需要披露。如果不超过,则不属于强制披露的范围。但基于对投资者负责的态度,上市公司是可以主动披露的。”
据了解,截至2016年末,美的集团总资产为1706亿元,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资产为611.27亿元,实现净利润为146.84亿元。
根据记者在深交所网站查询到的《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2014年修订)》11.1.1项规定,上市公司发生的重大诉讼、仲裁事项涉及金额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绝对值10%以上,且绝对金额超过1000万元的,应当及时披露。
此外,《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美的集团用于理财的资金规模多达数百亿元,且类型为银行理财产品。比如,美的集团2016年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委托理财金额达363.59亿元,理财产品类型为银行理财产品,报告期内实际收回本金257.06亿元,公司实际收回投资收益为12.71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美的集团在昨日的声明中表示,公司已对现存委托理财产品进行了全面核查,未发现存在类似的问题。公司将以此次理财案件为鉴,进一步完善公司内控制度及内控体系建设,切实维护公司权益。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像美的这种遭遇“银行以前多次发生过,就是内部人私印‘萝卜章’,是银行内部管理的一些问题。”
郭田勇指出,企业确实也要提高辨识能力,当然监管要跟上,银行的管理水平要提高。现在银监会在搞一个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台,正规的理财产品全部要在上面登记。另外,郭田勇指出,正常情况下,银行不能为资管计划开具兜底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