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家理财子公司利润翻番,“一哥”招银理财大赚35.9亿,刚换了高管(五年亏损上千亿,拥有1900万司机的滴滴,终于实现盈利了!)
银行理财又成“香饽饽”。
2022年是理财业务全面净值化运作元年,各家银行旗下理财子公司业绩受到广泛关注。随着银行年报陆续披露完毕,各理财子公司的“成绩单”相继出炉。
受债市波动引起的“赎回潮”影响,去年有多家理财子公司的理财规模同比有所下降。但从净利润指标来看,大部分理财子公司2022年都保持了增长态势。
具体来看,成立于2019年的招银理财仍是银行理财子公司中的带头大哥,2022年实现净利润35.93亿元,同比增长12.18%。同时,其管理的理财规模也遥遥领先于排名第二的兴银理财。
近期,银行理财产品又成了投资者眼中的“香饽饽”。受经济升温、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影响,今年以来债市表现的持续向好,安信证券研报显示,4月理财对于债券现券的净买入规模创2020年以来新高。普益标准发布的监测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市场共新发了7197款理财产品,环比增加742款。一季度理财公司产品平均期间年化收益率为5.24%,环比上涨783个基点,市场预期较为乐观。
图源:图虫创意
随着2018年理财新规的落地以及一系列银行理财监管文件实施,理财子公司逐步成为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的主体。
截至目前,监管机构已批准31家理财子公司筹建,包括6家国有大行、11家股份行、8家城商行、1家农商行旗下的理财公司以及5家合资理财公司。其中,已开业的理财子公司达30家,仅法巴农银理财尚未开业。
去年是银行理财全面净值化的第一年,受两次“破净潮”影响,银行理财规模有所下降。据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2)》显示,截至2022年末,银行理财产品存续规模为27.65万亿元,较年初下降4.66%。
具体到各家理财子公司的理财规模上,部分头部理财子公司理财规模下降明显,建信理财、工银理财、交银理财、民生理财同比降幅超过两位数。不过,也有的理财子公司理财规模逆势增长,截至2022年末,兴银理财管理产品规模2.09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072.83亿元,增幅17.21%。
从净利润情况来看,理财市场的波动并未影响到多数理财子公司的吸金能力。据记者统计,截至目前共有22家理财子公司披露了2022年的净利润,合计盈利超过310亿元,且多家公司的净利润增速较快。
农银理财、杭银理财、宁银理财、华夏理财、徽银理财五家理财子公司2022年分别实现净利润35.23亿元、13.62亿元、9.14亿元、8.75亿元、6.6亿元,同比均实现翻倍增长。此外,光大理财实现净利润9.84亿元,同比增长42.4%;工银理财实现净利润12.36亿元,同比增长38.56%;建信理财实现净利润28.4亿元,同比增长37.73%。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是开业不久的理财子公司也实现了较高的净利润,浦银理财、北银理财分别于去年1月、11月开业,2022年已实现净利润18.6亿元、778.3万元,均实现盈利。
整体来看,22家理财子公司中仅有2家净利润有所下降。中银理财、青银理财去年分别实现净利润18.54亿元、3.45亿元,同比分别下降28.94%、15.44%。
背靠大树好乘凉,作为“零售之王”招商银行内部脱胎而来的理财子公司,招银理财无论在管理规模还是盈利能力上,均为同业理财子公司中的top1。
截至2022年末,招银理财管理的理财产品余额2.67万亿元,虽较上年末下降3.96%,但管理规模超出排行第二的兴银理财5800亿元。2022年,招银理财实现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57.86亿元、35.9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21%、12.18%。
去年前10个月,招银理财产品总体规模保持平稳,进入11月后,债市出现近两年来最大急跌,引发债券型基金、银行理财产品净值波动,对银行理财业务整体形成冲击。招银理财管理的理财产品余额在11月末和12月末分别环比下降4.88%和5.60%。
今年一季度,招银理财管理的理财规模进一步下滑,截至一季度末,招银理财管理的理财产品余额为2.46万亿元,较2022年末下降7.87%。
分产品来看,固收类产品是招银理财存续产品中的大头,权益类产品仍是招银理财的短板。招银理财官网公告显示,截至2022年末,招银理财存续的理财产品合计为916只,其中固定收益类产品740只,权益类产品仅为23只。
此外,招银理财部分权益类产品的业绩也并不理想。如招卓泓瑞全明星精选日开一号成立于2021年6月,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该产品自合同生效起至今的年化收益率为负8.82%。
记者注意到,招银理财的一些高管出现了变动。今年4月,银保监会核准了吴涧兵招银理财董事、总裁的任职资格。吴涧兵是招银理财的第二任总裁,这位招行“老将”1999年起历任招商银行董事会办公室副经理、经理、高级经理,总行运营中心总经理等职,2019年加入招银理财担任监事长。
近期,在多家银行宣布下调存款利率后,部分投资者开始将目光转向了银行理财产品。
日前,央行披露的4月金融数据显示,4月人民币存款减少4609亿元,同比多减5524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减少1.2万亿元,结束了此前连续13个月的多增。
一边是存款的减少,另一边则是理财市场的回暖。不少券商研报显示,银行理财规模有所回升,据国盛证券研报,4月末银行理财存续规模估计达27.37万亿元,较3月增加1.34万亿元,安信证券研报表示,4月理财产品存续规模自2022年11月以来首次回升。
一增一降之间,似乎意味着不少投资者已经将存款“搬家”至银行理财,风险偏好回升。相比于存款利率,理财产品的收益率的确更具吸引力。招商证券研报显示,今年前4个月固收类理财平均年化收益率达4.5%,固收类理财净值显著上升。2023年4月下半月定开纯固收、定开固收+、最短持有期固收类理财平均半月年化收益率分别为4.4%、3.3%和1.6%,维持较高水平。
此外,根据普益标准数据,4月出现破净的理财产品共2004只,相较于上月减少2053只,占全市场存续产品数量的4.66%(3月为9.39%),理财破净情况继续缓和。
在行情回暖的背景下,一些理财子公司趁热打铁,积极发行新产品。据华宝证券研报,今年4月,理财子公司共发行969只理财产品,其中固定收益类912只,混合类23只,权益类4只,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30只,而去年同期的发行数量为775只。
有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随着存款利率的下行,理财产品在收益上的优势仍将维持一段时间,预计理财产品的市场规模在近期仍将保持回升态势。
3月23日,网约车滴滴公司公布了2023年全年财报。
财报显示滴滴公司2023年全年营收1,924亿,业绩同比增长36.6%。
全年利润达到了5亿元,相比于2022年238亿的亏损,扭亏为盈,创下公司近些年来最好的财报。
- 滴滴公司野蛮扩张
滴滴公司和美团饿了么等公司业务其实非常类似。
都是搭建一个互联网大平台,来沟通消费者和服务提供者,平台从中抽取不同比例的中介费。
很多人认为这种生意成功搭建平台就能躺着赚钱。
然而滴滴公司却驳斥了这种观点。
2012年,加入阿里巴巴仅仅只有七年时间,就担任上了支付宝B2C事业部的副总经理的程维宣布辞职。
6月份,早有准备的程维开办起来了滴滴打车业务。
业务老套的程维迅速把滴滴打车推广开来,成为网约车业务初期发展家最出名的公司之一。
公司出名之后,程维深知网约车市场门槛低竞争激烈,为了扩张公司规模,打败众多网约车竞争对手。
程维大力的进行融资,把自己手中公司的股份都甩给了融资机构。
在短短几年之间,滴滴公司就接受了超过20轮融资,融资规模达到了惊人的200亿美元。
凭借着两百亿美元的融资,程维开始了针对全国上百家网约车公司展开了正面的烧钱大战。
那几年的出租车乘客,往往都是只花几元打车费甚至一元钱都不用花都能免费坐上网约车。
烧钱大战再加上程维各种别出心裁的运营方式,使滴滴公司迅速成为中国最大的网约车公司。
人们说起来网约车司机就会说滴滴,滴滴已经成为了网约车行业的代表象征。
但是近乎垄断市场的滴滴并没有想象中赚到很多钱。
2018年到2022年之前五年的时间,即使因为垄断地位遭到了国家严重警告罚款80亿,滴滴公司依旧稳居中国网约车市场的龙头老大地位,每年都能取得一两千亿的收入。
可是滴滴公司在取得高营收的同时,并没有获得盈利,2018年到2022年之间的五年时间,滴滴公司创下了1,134亿人民币的亏损,其中亏损最严重的2021年直接当年亏损额达到了532亿。
这不禁不让人问滴滴公司的钱都到哪里去了。
- 滴滴公司为什么这么难盈利?
2023年开年第1个季度滴滴公司就亏损了几十亿,不少人预计2023年滴滴又是亏损的一年。
但是随着后半年情况的好转,2023年全年财报一总结,滴滴公司摘去了亏损的帽子,取得的五亿元的盈利。
可是滴滴公司虽然扭亏为盈,但盈利相比于滴滴全年近2,000亿人民币的营收,还是少的可怜。
然而滴滴公司对司机的抽成可毫不手软,司机每赚10块钱都要被滴滴抽走两元到三元。
再加上滴滴公司有高达1,900万活跃司机,结果全年就赚到了五亿元。
更加重了人们对滴滴公司钱都去哪里的疑惑。
而这个问题其实很好理解,只不过大部分网友们被固有的观念所限制。
首先滴滴公司虽然已经取得了中国网约车市场的垄断地位。
但是依旧难以改变这个市场是一个低门槛的竞争市场。
为了保持优势,滴滴公司依旧需要对乘客发放大量的优惠券。
随着网约车市场的激烈竞争,客单价不断下降,真正出现了即使垄断也不一定能赚大钱的情况。
其次滴滴公司不但将目光放在中国,还将目光放到世界。
在取得中国网约车市场的优势地位之后,滴滴公司很快的就向世界市场扩张。
这几年滴滴确实能从国内的网约车市场赚到钱,但是赚的钱全部都补贴到国外激烈的网约车市场竞争之中了。
最后,滴滴也不想把自己的业务领域局限于网约车这一个行业。
程维在网约车业务取得成功之后,还在滴滴公司开办起来了同城货运、同城跑腿以及社区团购等业务。
这些业务布局更早更深的美团同样在办,截至目前为止美团还没有从这些业务中取得多少盈利,更不用说作为后来者的滴滴公司了。
虽然滴滴公司没有公布公司具体的亏损业务,但不出所料这部分业务绝对是亏损最为严重的部分。
但好在不管怎么说滴滴都是中国最大的网约车公司,只要收缩业务,2023年5亿元的盈利只是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