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股权质押信托走红 收益率9%左右(金融舆情周报:10月新增社融1.85万亿 M2同比上涨10.3%)
《投资者报》记者 占昕
“银行股权等金融股权质押类产品成为目前信托公司的主打项目之一。”新时代信托的一位信托经理陈勤(化名)对《投资者报》记者说,“之前,很少信托公司做金融股权质押,现在房地产、票据类信托受限,都倾向于做股权质押了。”
2011年,以银行股权为主的金融股权质押类信托发行量慢慢火了起来,截至2012年3月19日,今年已发行34款银行股权质押信托产品,涉及信托公司包括新时代信托、方正东亚信托等8家信托公司,其中新时代信托的最多。
《投资者报》记者采访多位信托业内人士,调查结果显示,融资方企业经营情况不清、资金用途流向模糊、质押物估值难测和股权流动性风险成为此类信托产品聚焦的四大热点问题。
银行金融股权类火爆
之所以选择非上市的银行股份“打头”,主要出于安全考虑。
“非上市金融股权基于金融牌照,仅次于上市公司股权质押,优于普通企业股权。”陈勤向《投资者报》记者介绍,金融股权在金融资产交易所交易,属于一级市场交易,变现能力较强,银行股份属于非常优质的金融股权,在一级市场不愁卖,含金量较高。
“此前,金融股权产品的销售不好,主要原因收益低,不及房地产的高,信托经理不愿意做、不愿意卖,客户对产品不了解也不愿意买。现在,其他产品问题暴露,觉得风险大了,转型做金融股权,才火了起来。”陈说。
根据普益财富数据显示,从2011年至今年3月,期限为12个月、18个月、24个月的该类产品平均收益率分别为8.94%、9.39%和9.86%,收益水平不及市场平均。
产品四大疑惑
2003年,华宝信托的“法人股受益权投资信托计划”是最早发行的与商业银行相关的集合信托产品,期限为120个月,虽然收益率不高,但是开创了银行信托股权融资的先河。
随后,有关银行股权质押类的产品范围愈来愈广,且以城商行或有上市预期的银行股为主。今年以来,更是涉及包商银行、大连银行、银行、兰州银行、贵阳银行、广州农商行、盛京银行、哈尔滨银行、内蒙古银行、徽商银行、绍兴银行、泰安市商业银行等12家银行。
虽然股权质押信托产品发行火爆,但是这类产品存在四大让投资者不放心的特点:
首先,大部分产品融资方实力不强。不论是商贸企业还是投资公司,看似相似的银行股权质押背后的融资方各有不一,多数的公司不在十大股东之列,为银行的小股东。虽然融资规模不大,很少破亿,但是其融资额度积少成多,融资方的风险必然加大。
例如,包头市百惠兴贸易有限责任公司连续地以包商银行股权质押融资,单一金融股权质押即能为融资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可是,负债越累越多,风险不断累积。
其次,部分资金用途表述不清,甚至没有表述。记者发现,有的银行股权质押则以补充流动性资金为用途,而补充流动性在资金用途说明上,具体内容向来是“不好说的”。
以新时代“慧金409号非上市公司股权收益权投资集合资金信托”为例,信托资金由新时代信托专项运用于受让福州绿力健康产品有限公司合法持有锦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1800万股股权收益权。“绿力公司将特定股权在工商局办理质押登记,对其回购义务提供质押担保,若绿力公司不能如约履行溢价回购义务,受托人有权处置质押股权”,且“福建运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承诺为绿力公司如约履行溢价回购义务提供保证担保”,除此之外,资金用途没再说明,还款来源要以届时的回购情况看了。
普益财富研究员范杰认为,此类表述不清的产品,部分融资股东处于房地产行业或者兼营房地产,且在2010年之后发行密集,与房地产市场资金紧缺时间吻合,不排除其间歇性流向房地产领域的可能。
再者,估值存在难题。某银行系信托经理对《投资者报》记者说:“金融股权的估值其实不好估,方法还不成熟,有的也很简单,就看最近的定向增发,只是会再打个折扣。”
记者了解到,每家信托公司的估值方法不一,没有标准答案,但不论是净资产评估法、市盈率评估法、现金流量评估法、或是期权定价模型等,在估值基础上打折是用得最普遍的方法,但也无法避免估值的包装水分。而在业内,质押率通常为30%~40%,30%会被认为“已经很好了”。“毕竟,金融股权有价格浮动,但比二级市场小很多。”陈勤说。
最后,股权和资产的流动性不一样,虽然有金融资产交易所,但是谨慎的业内人士认为,不能保证银行股权买卖一定有市场,更何况是在当前银行股估值较低、市场不好的情况下。
坐拥的金融股权如果不上市,盈利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分红,二是转让收入。业内认为,如果银行不分红,又或交易所暂时没个好价钱,股权处置情况就会受影响。
股权价值是核心
“整体上看,非上市银行城商行、农商行还是不错的,其普遍从农商行、信用合作社合并改制而来,之中不乏当地的民营企业参股。当资产并购到一定规模时,能够参股的民营企业特征也较明显,即相对活跃,对资本市场较了解,以投资型居多,但其对现金的流动性需求也大,所以很多把非上市银行的股权拿出来做质押,且有涉猎投资、房地产等。”北京某信托高管对《投资者报》记者说,“但是,有些银行股权信托公司也不认的,这要看城商行在银行体系类的地位和资产规模,最核心问题在股权是否有价值。”
当现金还款来源不清晰、不充分时,投资者会关心抵押物、质押物是否安全、能否实现。
“金融股权有一定的稀缺性,企业预先入股进入金融领域,挂牌出让显然不是最优选择,而利用银行股权收益权融资兼顾收益性和流动性,做成可流动的现金流,实现资本扩大。”资深投行和信托人士王彬告诉《投资者报》记者,“中国到目前为止尚未出现银行倒闭的情况,但是小银行自身的风险控制能力和盈利能力有限,也需谨慎防范政策风险和盲目过分扩张。”■
一、宏观要闻
1.10月新增社融1.85万亿 M2同比上涨10.3%
11月13日,人民银行发布的2023年10月金融统计和社会融资数据显示,10月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保持同比多增。当月,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85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9108亿元;人民币贷款增加7384亿元,同比多增1058亿元。
10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人民币贷款余额分别同比增长10.3%、9.3%和10.9%,其中M2同比增速与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速均与上月末持平,反映出金融对实体经济持续保持较大支持力度,货币政策效能不断显现。
2.国家外汇局:积极支持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
11月13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文章,其中指出,加大跨境贸易外汇便利化政策供给,更好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深化贸易外汇政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经营主体差异化管理,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让更多“信用好、规模小、笔数多”的中小企业享受优质外汇服务。
二是积极支持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支持更多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开展贸易新业态结算,丰富贸易结算的渠道和工具,进一步提升企业资金使用效率,降低结算成本。
三是加大对区域开放创新和特殊区域建设的外汇政策支持。探索实行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跨境贸易便利化政策,助力打造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等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
3.央行大幅加量平价续作MLF
11月15日,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对冲税期高峰、政府债券发行缴款等短期因素的影响,同时适当供应中长期基础货币,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开展4950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和145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操作利率分别维持1.8%、2.5%不变。
由于15日有8500亿元1年期MLF和4740亿元7天期逆回购到期,央行净投放6000亿元MLF。Wind数据显示,该规模创2016年12月以来的单月最大纪录。
二、行业观察
1.银行理财规模两周合计增超2800亿元
跨季后理财规模基本保持高速增长,回顾跨季以来周度规模变动,10月份首周扩容幅度最大,环比增长7446亿元;第二周扩容幅度为2469亿元,进入第三周,理财规模由增转降,环比减少540亿元。
11月份以来(截至10日)理财存量规模再次回升,11月首周增加1619亿元至27.44万亿元,第二周仍保持千亿元级规模增幅,环比增长1227亿元至27.56万亿元,创去年“负反馈”后规模新高。
2.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前三季度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1.9万亿元
11月14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公布2023年三季度商业银行主要监管指标情况表、主要指标分机构类情况表。今年前三季度,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1.9万亿元,同比增长1.6%。平均资本利润率为9.45%,较上季末下降0.21个百分点。平均资产利润率为0.74%,较上季末下降0.01个百分点。
2023年三季度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资产总额409.8万亿元,同比增长9.5%。其中,大型商业银行本外币资产总额173.3万亿元,同比增长12.1%,占比42.3%;股份制商业银行本外币资产总额69.6万亿元,同比增长6.7%,占比17%。
3.信托业大事!重磅文件出炉 差异化监管大幕拉开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近期关于印发《信托公司监管评级与分级分类监管暂行办法》(简称“《办法》”)的通知,并于11月16日晚间在官网全文披露。
《办法》从总体上对信托公司分级分类监管工作进行规范,设置公司治理、资本要求、风险管理、行为管理和业务转型五大评级模块,分别赋予权重20%、20%、20%、30%和10%;将信托公司的监管评级结果分为1—6级,数值越大反映机构风险越大,需要越高程度的监管关注。
此外,《办法》明确了系统性影响评估要素与方法。以信托业务规模、信托投资者情况及同业负债余额等指标作为评估要素,赋予不同权重,筛选出系统性影响较高的信托公司;从监管评级1级至6级,逐步提高信托公司非现场监管强度和现场检查频率,对具有系统性影响的信托公司,相较于同级别的其他公司进一步提高监管强度。
三、公司新闻
1.多家银行减免服务费信用卡容差金额提至100元
11月13日,中国银行发布《关于我行信用卡2024年部分服务收费减免的公告》,对部分信用卡服务费进行减免,减免项目共计11项。这已是中国银行自今年10月份以来,第二次宣布对银行卡服务进行减费让利。
事实上,包括中国银行在内,还有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也于10月30日发布公告称,自2023年10月31日起,如持卡人当期未全额还款,且未归还部分小于100元(或等值外币)时,视同持卡人正常全额还款。
业内人士指出,银行推出减费让利措施,主要是响应银行业协会号召,以用户为中心,排查清除不合理收费项目,切实让利消费者。从费用减免项目看,大多数服务项目并不会产生额外成本或成本很有限,暂停取消项目收费既不会对银行手续费收入产生大的影响,还能切实提升金融消费者体验和获得感。
2.银行备战“开门红” 存款产品热销
近期,多家银行开展2024年“开门红”营销宣传品的采购工作。例如,内江农村商业银行发布宣传品采购公告,包括日化类、油、电器类等礼品,泸州农村商业银行的采购用品包含食品类、家用物品类等。
某国有大行地方分行人士表示,目前该行还没有开始备战“开门红”,但内部已经在设定2024年各条线业务的发展目标,并制定相关的激励措施,涉及储蓄存款、消费贷、代发工资等内容。
3.江苏多家农商行高管变动 年轻化特征明显
近日,常熟银行多名高层人员集中变动。新任行长、副行长均为“80后”,原董事长辞任后或将赴江苏省内的另一家农商行任职,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
实际上,包括常熟银行在内,近期,江苏省多家上市农商行的高层人员均出现变动,包括张家港银行、无锡银行、江阴银行等,涉及职位包括行长、副行长、董事长等。值得关注的是,上述变动多发生在农商行系统内部,履新高层的人员不乏“75后”“80后”,高层人员年轻化特征较为明显。
四、海外动态
1.美国PPI数据创近8个月新低!
周三(11月1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美国10月零售销售(PPI)月率录得-0.1%,创今年3月来新低。同时美国10月PPI月率录得-0.5%,为2020年4月以来的最大跌幅。
这份报告加上就业和工资增长放缓,使经济学家们得出结论,美联储当前的加息周期已经结束。零售销售额在连续数月大幅增长后出现下滑,表明消费者正在感受到利率上升带来的影响,大多数低收入家庭在用光了疫情期间积累的多余储蓄后,只能依靠信用卡来支付购物费用。
2.巴菲特打算加码日股?伯克希尔年内第二次发行日元债
据财联 社消息,当地时间周五,沃伦•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发行了价值1220亿日元的日元债,期限从3年到35年不等,与之前的发行相比,息差得以缩小。
这是该公司今年第二次发行日元债。今年4月,伯克希尔哈撒韦发行了五期共计1644亿日元(约合11亿美元)的日元计价债券。
据外界分析,在本轮发行日元债后,巴菲特很可能加大对日股的押注。日本大和证券的一位分析师本月早些时候曾写道,巴菲特可能会把日本的银行、保险公司和汽车制造商作为他的下一个投资目标。
3.14年来首次!中国美债持仓已不到8000亿美元
据财联 社消息,当地时间周四(11月16日),美国财政部公布了2023年9月的国际资本流动报告(TIC)。报告显示,美国前三大海外“债主”——日本、中国和英国在9月均减持了美国国债,从而推动海外投资者在当月持有的美国国债规模跌至了5月份以来的最低水平。
其中,中国9月持有的美国国债规模减少了273亿美元,为连续第六个月减仓,总持仓规模从上月的8054亿美元降至了7781亿美元,续创2009年5月以来新低。
从去年4月起,中国的美债持仓就一直低于1万亿美元,而此次也是14年来这一数字首度跌破8000亿美元大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