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百姓故事诠释党的创新理论_长城_号子_大运河

本报讯(记者 刘苏雅)“古老大运河呀,祖先双手开,蜿蜒千百里呀,源远文化传,步入新时代呀,幸福万万年呦!”大运河上悠扬的船工号子,在故宫博物院响起。昨天,北京市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百姓宣讲市级示范团首场报告会在故宫举行,9位宣讲员用百姓故事诠释党的创新理论。

“开船喽……”千百年来,大运河上的漕船首尾衔接几十里,船工号子也此起彼伏,响彻运河上空。“从我太爷爷赵学勤起,我们家喊的船工号子就名声在外了,太爷爷的名字也被写在通州区地方志上。我父亲8岁就跟着爷爷跑船,学会了十几种运河号子。”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通州运河船工号子”第四代传承人赵义强说,漕运船队里,领号人都是熟悉航道和水情的行家里手。遗憾的是,停止漕运后,船工都各奔他乡。如今,运河号子又在运河畔响起。赵义强不仅成立了“号子队”演出上百场,还作为校外辅导员,给孩子们讲运河两岸的民风、民俗和民间故事,教唱运河号子,弘扬运河文化,让团结互助、吃苦耐劳的民族精神代代传承。

三面都被长城环绕的延庆区八达岭镇石峡村,是名副其实的“长城村”,这里的村民则是守护长城的志愿者。“20世纪80年代,我们村的梅景田老人走上了长城巡查保护的路,他用镰刀开辟巡山小路,沿路清杂草、除灌木、捡垃圾,还要找文物。”该村党支部委员谷文亭动情地讲述,从一个人到一支队伍,现在,长城保护志愿服务队在这条巡护路上继续挥洒汗水。

一代代村民守护着长城,而长城也为村民提供了发展的新思路。“老屋改造成民宿,游客在这里住石屋、望长城、品美食、赏星空、听虫鸣,享受长城脚下的慢生活。”谷文亭说,不仅游客慕名而来,以前急着往外跑的本村年轻人也回来了,村子热闹起来了,日子也好起来了。“我们生在‘长城村’,长在长城旁,要继续像守护家园一样守护长城。”

活动现场,宣讲员除了讲述自己的故事,还带来了文化展示和文艺表演。后续,宣讲团将陆续走进本市“一城三带”标志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化馆、博物馆、文艺院校等地,开展巡回宣讲,还将发挥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辐射引领作用,走进华北5个省区市开展联合宣讲,网络直播间的云宣讲也同步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