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报网评|营销短信伪装成验证码,“双11”不该“诈”出新意_消费者_预售_平台

16年来,有人对“双11”祛媚,深感“累觉不爱”;有人为“双11”痴狂,一再剑走偏锋。

今年“双11”,预售的氛围冷冷清清,揽客的招数奇奇怪怪。《工人日报》今日报道,消费者杨女士在某电商平台“双11”预售启动当天,连收3条带有“验证码”的短信。记者调查发现,验证码实为链接码,将其复制后打开相关App,就会进入“双11”主会场界面。

▲图源:《工人日报》

面对来源不明的验证码,杨女士一不敢点开、二不敢拒收,她拉黑了发短信的号码,奈何短信又换个号码继续“轰炸”。为何用“验证码”的方式推送?相关客服人员表示不清楚,不想接收可以退订。

这就是剑走偏锋的一招,来自“双11”最坚定的拥趸——电商平台。它不问你想不想,不管你烦不烦,先把你“诈”去主会场溜一圈,反正客源就是财源,刺激一单算一单。

彼时的“双11”,不必卖力吆喝,自有人前赴后继。如今的“双11”,身段怎变得如此卑微,乃至于要使这般手段?

那些年,真让利、真好玩的“双11”,缔造过无数“血战剁手”式消费神话,消费者买得到快乐,买得到性价比。慢慢地,定金预售、尾款后补、跨店叠加……复杂的玩法,遮掩缩水的优惠,过“双11”你还得会解函数题。解完了,消费者发现自己算了个寂寞,那点小便宜,实在是配不上运算时的缜密。

于是,消费者“佛”了,“双11”冷了。冒着违法违规的风险,给营销短信涂上验证码的保护色、钻电信拦截的空子,把人“诈”进“双11”……无可奈何的电商平台,流下一滴风光不再的眼泪。可这滴泪,流得那么苟且,流得那么狡诈,流得惹人生厌,打湿了电商应有的基本商业品格,黏腻了人们本就趋于平淡的消费热情。

▲图源:上观新闻

“双11”还能不能热起来,谁也不知道,但可以明确的是,靠假验证码玩擦边营销之类的手法,必然于事无补,必将弄巧成拙。

我们期待的“双11”,是以诚意为底色、以新意为亮色的“双11”,是好物多于套路、实惠多于骚扰的“双11”,是“你”堂堂正正卖、“我”高高兴兴买的“双11”。促销的底层逻辑,是通过释放优惠来促进需求,实现供需对接。脱离了这个逻辑,也就背离了交易的本质属性,再多鬼鬼祟祟的动作也无济于事。

即使大势已去,“双11”仍然每年都备受关注,因为消费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一驾马车,而“双11”则是透视马车动力的一扇窗口。希望“双11”能用促消费的成果来加深人们对它的印象,而不是在暗暗使坏、“诈”人进场中,加快了消费者的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