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文学】老财政楼:江西财政文化的见证者_工作_老楼_政策
记忆中的老财政楼
徐乐
老建筑是历史留给人们的宝贵财富,每一栋老建筑都是一个时代的历史缩影,它是亲历者,也是见证者。南昌北京西路69号,曾经是江西省政府各厅局所在地,大院内就有这样一幢苏式老楼,建于上世纪50年代,建国后作为省财政厅的办公楼,直到前些年也和城区不少老房子一样,在如火如荼的城市建设浪潮中被拆除。许多老同志最初的财政印象就是从这里开始,它是几代财政人心中的情感坐标,也承载着过去难以忘怀的温情。它曾默默地伫立在那里,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静静坐在家门口,晒着暖阳,守着那些峥嵘年岁,守着那些热血回忆。
还记得报到的第一天,走进老省政府大院来到那栋五层高的青砖灰墙小楼前,老式木门,生锈的门栓,斑驳的窗棱,大门上的闸板仍保留着,写满了沧桑。就是这样一栋干净整洁富有条理的老楼,有着和老省政府大院庄严质朴的氛围相得益彰的气质。当我走进楼里工作了一些年头之后,更明白了这栋楼就是财政人应该给人的印象:老旧没有关系,干净廉洁、稳重严谨才是最宝贵的品质。
老楼教给我财政人的本色
走进楼里我遇到的第一个人就是我的师傅老刘,我们共事了两年多,他工作阅历丰富,岗位类型跨度大,当过财校老师,干过酒店经营,从事过后勤服务。他总是满腔热情地关注年轻人的发展,乐于分享工作感悟和心得,积极发挥老同志传、帮、带作用,经常结合工作案例向年轻人分析、点评工作处置得失,以求总结经验,举一反三,助益成长与进步。他的幽默风趣和循循善诱不仅让年轻同志豁然开朗,也激发了他们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增强他们勇挑重担的勇气和信心。
那时候,一个铁水桶跟了他十几年,锈迹斑斑,十分笨重,大家经常劝他换个新的,他却说:“财政资金有限,不能有一丝一毫浪费,我们要把每一分钱用到刀刃上,何况我们本来就是财政干部,更应当以身作则,带头践行勤俭节约的理念。”多年来,他不仅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每天午餐自己带饭,吃的蔬菜有些还不是买的,而是自己种出来的,在杜绝铺张浪费方面多年如一日的坚持身体力行,真正做到了让勤俭节约见于行动、始于足下。
对于我这样一个财政新兵,他所传递的财政最初印象就像这老楼一样:清清白白、干干净净,财政人就要做到思想上清醒、经济上清白、生活上清新。
老楼看过财政人的担当
还记得2006年,江西推动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将很多厂办学校、医院等等社会职能划归地方,并专门出台政策规定企业退休老师享受事业同类人员同等待遇。中国四冶总公司总部在江西贵溪,有个分厂在甘肃省兰州市,那里有26名退休老师,按照规定也应该享受这个政策,但是两地相隔太远,直到2009年8月初,省委民声通道向省财政厅转来关于中国四冶总公司第三中学26名退休教师待遇没有落实到位的问题,这才知道好政策并没有惠及那些在异乡退休的老同志身上。
为此,厅里第一时间与甘肃方面取得联系。因为两地省情不同,政策不完全一致,甘肃有的一些补助江西没有,江西有的政策甘肃没出台,为了让他们享受到家乡政策的温暖,负责同志一项政策一项政策认真把关,一个数字一个数字反复核对,克服诸多困难,一个月后就将补助方案上报省政府,在省政府批准同意的当天就将补差资金145.9万元拨付给了甘肃省,妥善解决了退休教师多年悬而未决的待遇问题。2009年12月21日,远在千里之外的第三中学退休老师代表华翠玲专程从兰州赶来南昌向我厅赠送了写有“心贴百姓,情暖万家”的锦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担当大小,体现着干部的胸怀、勇气、格调,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财政干部要敢于担当、善于担当、勇于负责、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把全部身心都用在干事创业上。每当回忆起这件事的时候,大家总说,我们都是贫苦出身,所以每每遇到群众有困难的时候,都会不由自主地想去帮助他们,国家有了惠民政策就该把“雪中送炭”落到实处。
老楼见证过财政人的坚守
沧桑老楼,见证了中国这些年的巨变,也见证了一代代财政人的坚守。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财政人始终把站稳人民立场作为财政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制定财政政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虽然江西财力弱、底子薄,但省委省政府始终把改善和保障民生摆在首要位置,在各级财政较为困难的情况下,持续保持教育、医疗等重点民生领域的投入力度,多项民生保障标准在中部六省乃至全国靠前。江西从2007年起在全国率先系统实施民生实事工程,每年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集中力量办好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实事,2023年,更是进一步优化民生实事办理,主动把区域民生改善工作置于全省战略中进行考量、谋划,选择了10件含金量高、群众受益感强、社会反映好的事情办好办实。
而这样的“财政立场”也体现在一个个财政人身上。我认识的一位老前辈在财政战线工作30余年,办公室工作“苦、杂、难、重”,圈内人经常自嘲“不是在加班,就是在去加班的路上”,“5+2”“白加黑”就是“家常便饭”,对此,他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知责、知重,认真对待自己的每项工作。每年为做好全省两会工作,写好《财政工作报告》,以及兼顾其他工作,从元旦开始到春节前,整整一个月没有休息一天,在领导的高位推动和同事的密切协作下,一份份成果逐渐呈现,一个个设想变为现实。他说,每每想到这些材料都切实体现着“以人民为中心”的“财政立场”,他心中就充满着收获感、成就感,虽然失去了周末甚至假期,但从未有怨言。
过去几十年,几代财政人兢兢业业,为国理财、为民服务,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保驾护航,谱写了一曲曲财政改革与发展的壮阔乐章,这些辉煌岁月老楼是见证过的。虽然老楼已经不在,但是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历经苦难,痴心不改,在新的伟大时代,一代代财政人在老财政楼里留下的“胸怀大局、求真务实、科学精细、廉洁奉公”的财政精神,已经逐步内化为财政人的精气神,这是引领财政事业不断发展壮大的核心力量。未来,我们这代财政人将接过火把继续前进,用担当实干诠释勇往直前的财政力量,在财政高质量发展的广阔征程中谱写更加灿烂的青春乐章。
(作者单位:江西省财政公共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