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毫泼墨绘运河_伊瑞_水墨画_宋庄

捷克画家伊瑞在千荷泻露桥观景台上挥毫泼墨,仅用90分钟,就完成了一幅1.5米宽、3米长的画作。

文/本报记者 陈强 摄/本报记者 白继开

带有三层景观步道,从远处观赏,呈现出波浪般造型,阳光下泛着大理石光泽……千荷泻露桥,如一件艺术品,横跨千年大运河。10月29日下午,一位头戴礼帽,长着高鼻梁、蓝眼睛的“老外”来到桥面观景台上,挥毫泼墨,仅用90分钟,就完成了一幅1.5米宽、3米长的水墨画。

这位“老外”名叫伊瑞。他来自捷克,今年57岁,是一位画家,尤其擅长水墨画。观景台上铺好毛毡,上面再盖一张画纸,调好墨汁,摆好6支画笔,伊瑞往上抬了抬帽檐,双眼注视着大运河——河面波光粼粼,往北看,北关闸桥、大光楼造型古朴典雅,再往北看,运河商务区一座座高楼尽显繁华。

用墨汁把毛笔蘸湿,伊瑞俯身半趴在画纸之上,用极快的速度,勾勒出北关闸桥的轮廓,然后微微抬头,换一根小一些的画笔,简单勾勒,桥洞也跃然纸上。再看看河、换支画笔,又是几下,高楼倒映在河面上的影子也呈现了出来。千荷泻露桥上,围观伊瑞现场作画的市民不少,“画得真不错。嘿,还是个外国人!”

展开全文

中捷当代美术馆里,伊瑞展示在十多年前参加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的大运河水墨画。

许多市民兴致勃勃地围观伊瑞现场作画。

在中央美术学院留学期间,伊瑞结识了自己的妻子,两人一起搞艺术、品茶、旅行,其乐融融。

这并不是伊瑞第一次在大运河畔写生。“10多年前,我就画过大运河。”他用流利的中文告诉记者,自己的工作室就在通州宋庄。走进中捷当代美术馆一层,记者一眼就瞧见了一幅2.25米宽、3米长的水墨画。画面上,除了大运河,还有岸边的大光楼、燃灯塔,以及远处的一个个塔吊。当年这幅大画完成的时候,因为天气寒冷,被墨汁打湿的画纸竟然和毛毡冻在了一起。伊瑞找了一辆平板车,才把这张大画运回工作室。第二天解冻后,直接带着它参加了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

通过这两幅几乎在同一地点创作、时间上相隔了10多年的水墨画,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燃灯塔区域的变化。曾经画面上的建设现场,现在已经是高楼林立的运河商务区,入驻企业超2万家,包括国家级绿色交易所在内的一批重大项目相继落户,为其注入勃勃生机;燃灯塔下,文庙、紫清宫等古香古色的建筑也已完成修缮;更不要说那颇具艺术气息的千荷泻露桥,以及可以搭乘运河游船的码头……

伊瑞因小时候看到的一本齐白石画册与水墨画结缘,此后的求学经历更是培养了他对中国传统水墨画的浓厚兴趣。

安家宋庄以后,伊瑞经常骑着自行车,在运河边采风,寻找灵感。

站在十多年前画的大运河水墨画前,伊瑞感慨时光变迁,曾经塔吊林立的建设现场,如今已经是高楼林立的运河商务区。

采访中,更令记者好奇的是,伊瑞为什么这么擅长水墨画,为什么要在宋庄成立工作室,又为什么喜欢画大运河?“上小学的时候,我在家里的书房,看到了一本齐白石画册……”谈及与水墨画的缘分,伊瑞娓娓道来。在布拉格上美术中学时,他结识了捷克汉学家卡拉尔,开始接触《红楼梦》《儒林外史》等中国传统文学作品,“卡拉尔先生说,想要画好中国画,必须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这对我影响很大。”

1995年,怀着对中国传统水墨画的浓厚兴趣,伊瑞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成了中央美术学院的留学生。在央美,他结识了自己的妻子,两人一起搞艺术、品茶、旅游……其乐融融。

2013年,在捷克驻华大使馆和我国各级政府部门的帮助下,中捷当代美术馆在宋庄落成了,伊瑞夫妇成了美术馆的主理人,工作室也就从城里搬到了宋庄。安家宋庄后,伊瑞画大运河的机会多了起来,他经常骑着自行车,在运河边采风,寻找灵感。

10多年过去了,运河游船、大运河森林公园、五河交汇处……伊瑞全都画过。“大运河景色很美,通州的历史很悠久,比如燃灯塔,始建于北周……”他脱口而出王维珍描写通州燃灯塔的诗句,“无恙蒲帆新雨后,一枝塔影认通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