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1万公里,乍得青年来赣追“光”!_艾优_患者_中国
跨越 10403公里
从 乍得到 中国
留学生Ayoub(中文名艾优)
已在南昌大学眼视光学院学习一月有余
2018年9月在武汉大学攻读临床医学本科学位
2024年9月到南昌大学攻读眼科硕士研究生
这名来自中部非洲的青年
为何多次来到中国求学
并坚定地选择来赣学习眼科?
本期热点
2024/10/29
图/《江西新闻》报道截图
跨越10403公里,从乍得首都恩贾梅纳来到中国江西南昌,26岁的乍得留学生Ayoub(中文名艾优)已在南昌大学眼视光学院学习一月有余。
从2018年9月在武汉大学攻读临床医学本科学位,到2024年9月来到南昌大学攻读为期三年的眼科硕士研究生,这名来自中部非洲的青年,为何多次来到中国求学,并坚定地选择来赣学习眼科?艾优的回答是:“我想和中国(江西)援乍眼科医生一起,帮助更多家乡患者重获光明。”
▲艾优(中)在导师古学军(右)的指导下,为患者做视力测试。
“我从江西医生身上看到了
好医生的模样”
9月19日,南昌大学前湖校区。
初见艾优,他拿着两本厚厚的眼科专业书籍,在宿舍楼下的自习室学习。聊起为什么选择来中国学医,艾优笑着说,是在家人的建议下选择来到中国读书:“哥哥说中国教育好,学医好。所以高中毕业后,我通过申请,来到中国学医。”
通过在武汉大学5年的学习,艾优不仅中文说得流利,还扎实掌握了医学基本理论和相关技能。临近毕业,身边不少同学选择继续深造,勤奋好学的艾优也备受鼓舞。2023年12月他回到乍得,在中乍友谊医院做了6个月志愿者,试图找到未来的研究方向。儿科、急诊、内科、眼科……艾优在多个科室轮换学习,协助各科医生开展医疗服务,辛苦但也充实。
▲艾优为患者做眼部检查测试。
眼科,是最令艾优震撼的科室。当地百姓眼疾多发,白内障、青光眼等疾病十分常见。虽然生于斯长于斯,艾优之前却从不知道乍得有那么多眼疾患者。
眼科有3间诊室,中国医生一间,另两间由当地眼科主任、技师坐诊。艾优回忆,每天中国(江西)第19批援乍得医疗队队员、南昌大学附属眼科医院副主任医师余学清诊室门口都排满了人,平均每日门诊四十多人,常常忙得顾不上喝水吃饭。余学清每天穿梭在裂隙灯、显微镜下与黑暗掰手腕、抢时效,用精湛技艺扫除眼疾患者眼前的阴霾。手术日期间,一天十几台手术是“家常便饭”。
“有一次,余医生仅用10分钟,便帮助了一名患有十多年白内障、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的老爷爷重获光明。第二天他前来复查时,小声问我‘Quel est merci’(谢谢怎么说),我告诉了他,他真诚地鞠躬,用中文向余医生表达谢意。”
这样的感人故事还有很多。艾优说,在中乍友谊医院,他从江西医生身上看到了好医生的模样。想从一名“医学生”成长为“好医生”,这也是艾优选择来赣读眼科的原因。
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对艾优来赣学习提供了关键的帮助:向国家留学基金委去函,帮助艾优争取留学经费,协调解决艾优在江西学习期间遇到的困难,为其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而艾优也不负所望,努力学习中文和专业知识,积极参与学术交流,成为了一场真正的双向奔赴。
“中国一直在帮助乍得”
10月23日,南昌大学附属眼科医院。
9时,该院5楼检查室内,患者们不禁惊讶,帮自己做眼科检查的,竟然是一名外国人。
当天,艾优在副院长、研究生导师古学军的指导下,细心地为患者进行视力测试等眼部检查,有模有样。“第一次穿上带有医院标签的白大褂,好像真的成为眼科医生了。”艾优开心地说。
更令他开心的是,在医院见到了不少“熟人”——
眼科主治医师刘强,曾作为中国(江西)第18批援乍得中国医疗队队员,在乍得担任执行为期一年的援外任务;
院党委副书记张丽风、白内障科主任医师俞方良,曾赴乍得开展“光明行”义诊活动,为百余名乍得群众义诊,带去光明。
▲2023年中国(江西)援乍得“光明行”医疗队赴乍得开展义诊,给当地302名百姓带去光明。
张丽风一见到艾优就倍感亲切。去年5月,她跟随由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带队、南昌大学附属眼科医院眼科团队组成的2023年中国(江西)援乍得“光明行”医疗队,赴乍得开展了为期10天的义诊。
“记得我们一行10人刚到中乍友谊医院,就看见一至三楼的走廊全坐满了患者。一见到我们,患者们自动让出一条路,眼里满是期待与感激。”张丽风回忆道,乍得的白内障患者大多数都是疑难杂症,完全失去光感,手术难度极大。即使队员们累得不行,想休息哪怕10分钟,但看见在40度高温下排着队的患者们,连休息都顾不上,就再次投入手术。最高峰,团队一天做了75台手术,创造了历史新高。
“Merci,les docteurs,merci,la Chine……(谢谢医生,谢谢中国……)”术后,不少乍得群众诚挚地向中国医生表达感谢。一名患者在医生的帮助下拆开纱布,在重见光明的那一刻,他以跪礼致谢,令医生们既震撼又感动。中乍友谊医院眼科主任特当·柯西现场观摩中国医生的手术后,竖起大拇指说:“很敬佩你们,从中国来到这里帮助我们开展手术,你们精湛的技术令人佩服,速度快,患者体验好,非常漂亮!”
援外医生用超高技术赢得赞誉,艾优感同身受。“作为乍得人,在眼科中心做助手的时候,我亲眼看见,中国一直在帮助乍得。作为一名在中国留学的医学生,我也为我在这片土地学习而感到自豪。”艾优说。
“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10月25日,中乍友谊医院。
当地时间10时,正在执行援外任务的余学清从乍得给艾优打来了视频电话。曾并肩作战的二人隔着7小时时差,互相问候,万里比邻。
拥有三次援乍经历的余学清,已经算半个“乍得通”了。他掰着手指告诉记者,乍得国内能施行白内障手术的医院寥寥可数,中乍友谊医院就是其中之一。技术精湛、收费低廉,当地民众视中乍友谊医院为“贫民”服务的好医院。
这座好医院是怎么诞生的?医院原名为“恩贾梅纳自由医院”,始建于1996年,2013年由我国援建翻新后更名“中乍友谊医院”。自1978年,我省派出首支医疗队赴乍得执行援外医疗任务以来,填补了当地妇产科、儿科、眼科等领域近百项医疗技术空白。
▲中乍两国情谊因援外医疗更加深厚。
“以眼科为例,2017年4月我院与中乍友谊医院建立中乍眼科中心,现已完成2期建设。”南昌大学附属眼科医院院长游志鹏介绍,目前中乍眼科中心常用眼科设备一应俱全,具备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青光眼小梁切除等眼前节手术硬件条件以及开展眼底病诊断、眼底内治疗的条件。
“实际上,乍方医疗团队在技术应用还与我方存在一定差距。例如,无法独立进行复杂眼科手术,且眼科诊疗项目应用不足,眼后节疾病治疗近乎空白。”古学军坦言,硬件提升,还需要“软实力”升级,才能实现眼科医学“硬核”发展。
乍得致盲眼病常见,可该国仅有10名注册眼科医师。如何让该国眼科人才济济,让群众摆脱眼疾之苦?在乍得眼科医疗人才建设上,我省因地制宜,努力探索乍得眼科人才建设模式——医生短缺,就让当地医技人员来中国学技术;乍得人才需要培养,我们就多派专家、派好专家。7年间,南昌大学附属眼科医院每年派出1至2名眼科医生常驻中乍眼科中心,一共接收4名医护人员来赣培训,目前医技人员都掌握了白内障手术操作。
▲我省正通过多种方式,努力使乍得眼科人才济济, 让该国群众摆脱眼疾之苦。
艾优的到来,也是我省为乍得培养眼科人才的新尝试。“乍得青年艾优有在华本科学习经历,因中乍友谊医院与我院结缘,选择来到南昌大学眼视光学院继续深造,我们将助力他实现成为一名优秀眼科医生的梦想。”南昌大学附属眼科医院党委书记胡勃说。
如今,导师古学军一有空就带着艾优在临床见习,“希望通过3年的学习和训练,将艾优培养成中乍眼科中心技术骨干,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艾优也勤恳,不浪费每一次学习机会,他说:“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优秀的眼科医生,回到乍得,回到中乍友谊医院,和江西医生一起向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来源 /江西卫生健康综合江西新闻、南昌大学附属眼科医院整理
编辑/廖爱丽
统筹/王乃清
审核/黄迅前
终审/郑海坚
江西卫生健康微信公众号
主管: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江西省爱国卫生与健康宣传促进中心
喜欢
就给江小卫一个“
”和“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