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白茫茫”到“绿油油”_生态_盐碱地_阳原县
范荣
金秋时节,风光正好。在张家口阳原县的田野上,火红的碱蓬草贴着地皮花开正盛,绿油油的蔬菜在温室大棚里拔节,构成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
望着眼前这片“希望的田野”,恐怕谁也想不到这里曾是“不毛之地”。阳原县南北依山,原本到处是白茫茫一片的盐碱地。近年来,当地通过“护绿”“增绿”“用绿”等多种手段,打响了生态环境治理、推动乡村振兴的硬仗,不仅让顽固的盐碱地重焕生机,还乘势延伸蔬菜种植产业,有效带动当地及周边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从“白茫茫”到“绿油油”是生态修复样本,也是三地生态协同治理的缩影。众所周知,盐碱地的形成与生态环境有着复杂关系,改善起来往往涉及土壤、植被、水源等多个方面。阳原县作为永定河上游支流桑干河的流经地,土壤盐碱问题与河道沙化、水质污染、植被退化等环境问题复杂交错。立足于协同发展的大战略,三地携手启动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桑干河治理就此纳入其中。在顶层规划上,三地明确提出建设京津冀生态涵养区的理念,其中京冀两地还签订横向生态补偿协议,为当地大规模植树增绿提供了坚实条件。在此基础上,通过产业合作、科技互补,当地土壤改善利用等难题得以攻克,依托京津广阔市场的蔬菜种植生态产业蓬勃发展。
放眼望去,从永定河到大运河,从坝上草原到燕山深处,三地生态协同推动着战略性新兴产业风生水起,为生态涵养区打开了新的发展天地。凭借“大好风光”,张北地区通过做强“风光链”、补充“储能链”、延长“输送链”,努力打造三地新能源装备制造新高地;依托碧草蓝天,承德丰宁推动旅游业成为当地民生产业,让更多人在家门口端起“生态碗”、吃上“旅游饭”。随着产业合作走深走实,生态改善、生产发展、生活改善的生动样本正越来越多。
“我们的盐碱地不仅能开出花,还能种出菜!”谈到绿色蝶变,相关负责人满心喜悦。期待在三地携手发展的大格局下,协同红利更多、更充分地释放,守护水土,谱写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