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窑火焕新生——荣昌安富中学构筑陶艺文化教育体系点燃非遗传承薪火_作品

“金竹山,瓦子滩,十里河床陶片片,窑火烧亮半边天,窑公吆喝悍声远。”流传数百年的民谣,正是荣昌安富烧窑制陶历史盛况的真实写照。

如何让古老传承的荣昌陶“历久弥新”,如何让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生?

燃起千年窑火,传承非遗技艺。根植百年老校深厚底蕴,荣昌安富中学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紧紧围绕地方文化和学校传统文化优势,构筑陶艺文化传承教育体系,以“陶”塑校、“陶”韵育人,培养出更多有德行、有智慧、有情趣、有气质的安中学子,让非遗文化在青少年学生中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特色课程立基

为非遗文化传承注入“青春力量”

双手力度均匀揉泥,将瓷泥放入拉坯机中制成瓷坯,手执修坯刀将坯体细心修刮光滑,用割泥器、雕塑刀等工具进行辅助造型,再将天然晾干的坯体轻轻放入窑中,待坯体烧干后开窑上釉……历经数十道工序精雕细琢的瓷坯,在窑内经过千度高温的烧炼,终于变成了一件件精美的瓷器。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认真学习着陶艺制作的步骤,细心感受手中土坯的每一次变化,将一块块普通的泥土雕琢成富有创意的陶艺作品。

▲生动的陶艺教学

从泥土中脱胎,在窑火中淬炼。为了传承创新荣昌陶文化,学校传承小组和教研团队立足课堂教学,深入研究挖掘,多方奔走请教,亲身实践操作,开设“陶韵”精品课程,精心编制校本特色教材《陶艺实作》;学校还将传承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入教育全过程,努力建设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陶韵”校园文化,构建激趣、益智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子参与陶艺制作的选材、工具、成型、装饰、干燥、施釉、烧成、检验等过程,激发他们去探究,去思考,去创新。

展开全文

▲学生专注陶艺

陶艺制作室上陶艺课、师生陶吧交流感悟、作品陈列室欣赏观摩、陶瓷厂培训实践……如今,在传承与创新的和谐共生中,荣昌陶文化正以崭新的面貌融入安富校园,悄无声息地融入每一位师生的血脉之中。

▲陶韵盎然的文化墙

多元活动绽放

让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扎根校园

庄严雄伟的天安门、古韵十足的丝绸之路、错落有致的亭台楼榭……在荣昌安富中学陶艺大赛上,一个个精巧的学生作品蕴含着泥土的质朴与匠心的智慧。

“孩子们的作品贴近生活、贴近时代,很有思想,整体水平年年都在提高。”手捧着孩子们的作品,荣昌陶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梁先才深感欣慰。

▲学生陶艺作品

追文化之根,立学校之魂。以创新活动为载体,荣昌安富中学通过开展多学科、多层次、多内容的课外活动,形成“班级—年级—校级—社区”四级活动网络。举行五届“陶里芬芳杯”陶艺大赛,让学生感受陶艺创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与社区文化建设紧密结合,坚持开发利用安陶文化艺术资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带领学生深入各陶瓷产区,向民间艺人学习精湛技艺;聘请陶艺大师和传承人到校教学和指导,让师生感受安陶文化的底蕴与沉淀。

▲师生到荣昌陶博物馆参观学习

时光流转中,安中学子在“陶”文化的熏染下健康成长,学校在“陶”文化的浸润中内涵发展。学校荣获教育部首批全国中小学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学校,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基地、教育科研基地校、校本教研基地校、新教材新课程示范校等殊荣。《荣昌陶艺》申报为重庆市普通高中精品课程。

“陶”染桃李,“陶”润无声。传承不息的窑火,正赋予荣昌陶新的神韵。

(文秀月 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