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报道(金融报道|10余家理财公司推出费率优惠 销售费、管理费均有产品降为零)
受市场情绪影响,近期与之密切相关的权益类产品出现大面积破净,即便是相对稳健的银行系理财子公司的产品也不例外。
根据中国理财网数据显示,目前,市场上由理财子公司发行的19只权益类产品中已有过半破净。有分析人士认为,随着市场进入阶段性调整,相关产品出现波动实属正常。目前固收类产品占据市场主流,但从长期来看,权益类产品将成为大众投资的重要手段。
高风险高收益并存 多家权益类理财产品破净
资管新规正式落地后,理财产品向着全面净值化转型进一步深入。而在近期,受市场情绪的影响,包括理财子公司在内的权益类产品大幅破净。
财经网金融根据中国理财网数据统计发现,截止2月16日,理财子公司发行的处于在售及存续期内的理财产品共有19只,其中10只净值已经低于1元。而产品净值走势图显示,上述破净产品的净值多处于成立以来的最低位。
与此同时,中国理财网数据显示,截至2月14日,市场上存续及在售的银行理财公司发行的FOF理财产品数量达233只,其中有44只FOF产品净值已低于1元,占比近18%。
另据南财理财通统计,截至2月10日,存续时间超过3个月且已披露净值数据的13只权益类公募产品近3月平均收益率为-4.91%,平均最大回撤率为8.69%。
对此,易观分析金融行业高级分析师苏筱芮对财经网金融表示,权益类产品配置证券市场资产,具有资产收益波动性较大的属性,在近期证券市场不振的大环境下,表现也就不尽人意。
开年以来大盘震荡,截至2月16日收盘,沪深300指数年内跌6.53%、上证指数跌4.78%、深证指数跌9.97%,创业板指跌15.18%。尤其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板块重挫,带动相关权益类产品回撤。
截止2月16日,市面净值最低的理财子公司权益类产品净值仅有0.7563元,而去年7月份该产品的最高净值达到了1.1915元。
公开资料显示,该产品主要“通过把握医药卫生等科技、消费行业机会,坚守长期优质赛道”,重仓包括药明康德、宁德时代等。
但并非所有由理财子公司推出的权益类产品都表现如此,数据显示工银理财·工银财富系列工银量化理财-恒盛配置理财产品目前净值为2.02元。
中国(香港)金融衍生品投资研究院院长王红英对财经网金融分析称,权益类产品的特点便是高风险高收益,投资标的容易受到行业发展和宏观经济的影响,也由此使得此类产品高波动常成为常态,近期整个经济结构出现调整、股市表现不理想的背景下,出现一些阶段性调整属于正常现象,但目前的市场状态并不会新经济的长期投资价值影响。
“之前明星基金经理偏爱的新能源、生物医药的产品净值近期大幅度下跌,主要与前期新经济板块估值过高、机构抱团操作存在一定关系,目前中国经济处于“新兴+转轨”的时间窗口,新经济板块此前出现了一定的泡沫,现在出现阶段性价值回归也是正常的,中长期看,创业板以及其他一些绩优股为主的产品组合,风险并不是非常大。”王红英说道。
与此同时,他也表示:“在目前的调整阶段,由于价格的下跌,很多公司更具有估值优势,尤其是生物医药、新能源在大幅下跌后,更具有长期投资的价值。从这个角度来说,目前市场处于稳定状态,在财政和货币政策的支持下,这类产品未来出现一定程度的上升将是大概率事件。”
数量收紧 1月银行理财产品环比跌近三成
相对于公募、券商等机构,银行在权益类产品方面的经验有限,传统客群的特点也使得银行客户更加偏好于相对稳定的固收类产品,即便开年头一个月理财产品发行量全线下跌,固收类产品新发也保持着绝对地位。
根据普益标准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银行理财市场存续的产品规模已超28万亿元,其中产品类型仍以固定收益类为主流,占比超90%,而混合类产品占总发行产品规模的7.66%,权益类产品及商品、金融衍生品产品占比较小,两者之和仅占1.2%。
普益标准最新发布的监测数据也显示,2022年1月份共新发3137款银行理财产品,产品发行量环比减少1280款,下跌近三成。银行理财子公司只新发了878款理财产品,环比大幅减少781款。1月份银行理财子公司共有2297款理财产品在售,环比减少445款。其中以固收类产品为主力,占比达92.48%。
但是,数量稀少并不意味着权益类产品对于理财子公司而言可有可无。
实际上,权益类产品是满足用户财富多元配置的重要渠道之一,长期看来也将是理财子公司的重要战略领域。
光大理财总经理潘东曾在接受媒体采访被问及,“未来光大理财是否会加大在权益类产品上的布局”时表示,“光大理财的战略定位是要做一流的资管机构,一流的资管机构没有权益投资能力肯定是不行的。”
而王红英也表示,未来融资的发展趋势,将从以前的间接融资为主转变为以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为主。而资管新规施行后,所有的理财产品将失去保底保收益的属性。从客户角度来看,如果无法保本,可能会更乐于追求具有更高收益的产品,在此背景下未来会有更多的投资者去认购权益类产品。
“在全面实施注册制的背景下,上市公司的股票数量将呈现快速增加的趋势。在这一大背景下,优秀公司的成长性会越来越好,机构发展权益类产品与创新性、高增长的公司同步成长,也会给投资者带来更多的收益。”其说道。
从某些角度而言,权益类产品有益于带动资本、机构与投资者实现多赢。
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曾在第十二届陆家嘴论坛表示,近期,中国银保监会拟推出六项举措支持资本市场发展,其中便包括“加大权益类资管产品发行力度。支持理财子公司提高权益类产品比重,信托公司发行证券投资信托产品,保险机构发行组合类产品。”
但数据显示,截至2021 年6 月底,权益类理财产品存续余额为843亿元,占产品总规模不足1%;银行理财投向权益类资产余额为1.17 万亿元,占投资资产总额不足5%,总体来看,参与权益类资产投资的比重有待提升。就现状而言,机构发展权益类产品的空间仍有待挖掘。
苏筱芮指出,目前,理财子公司还处于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的起步阶段,主要客群的风险承受能力有限,也因此理财子对权益类产品的配置仍在探索过程中。未来,随着理财子公司经营能力、渠道建设的逐步成熟,权益类产品的布局将有所扩容,一方面能够丰富投资品类,为客户带来更为多元化的选择,另一方面也可以提升机构自身的影响力,带动增厚自身业绩和收益。
王红英认为,对于一向以固收业务为主的银行理财子公司而言,权益类产品的经营管理确实会带来较大的挑战。
他表示,短期理财子公司面临人才、技术、经验短缺的挑战,但是从中长期看来,由于银行自身存在募集资金的便利性,且相对于券商、公募基金拥有渠道优势,假以时日,银行上述短板将会逐步补齐。
“理财子公司不要盲目追求高收益,首先要做好风险控制,发展途径从稳健的固收类产品,循序渐进过渡到股债混合产品,再到权益类的结构化产品。中长期来看,银行理财在这方面会有较好的前景。”王红英建议道。
钱晓睿/文
近期,招银理财、信银理财、中银理财、交银理财、宁银理财等超10家理财公司均发布公告,宣布对旗下理财产品费率推出阶段性优惠,调整对象覆盖固定投资管理费、销售手续费、托管费及浮动管理费,调降幅度多在10个基点以上,最高下降50个基点,优惠后费率最低降至0%/年。
对于理财机构密集调降管理费率,专业人士指出,大概率是理财产品收益率不理想,理财公司通过主动让利来提高用户的获得感,本质上可以理解为针对近期理财产品净值快速下降的一种对冲式反应。同时,阶段性下调产品费率也可以吸引投资者的关注,做大市场规模。
多家理财公司推出费率优惠 有产品费率直接降为“0”
理财市场再现“零费率”,近期多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对理财产品推出费率优惠,其中有产品费率直接降为“0%”。
据财经网金融不完全统计,6月下旬以来,中银理财、交银理财、农银理财、建信理财、招银理财、平安理财、信银理财、广银理财、上银理财、苏银理财、宁银理财、杭银理财、徽银理财、南银理财等均发布理财产品费率优惠的公告,对固定投资管理费、销售手续费、托管费以及浮动管理费等进行调降。
比如,6月28日,招银理财公告称,拟对招银理财招睿鑫远基础设施封闭2号、3号增强型固收类理财计划给予阶段性费率优惠,6月30日起,两款产品固定投资管理费(年化)由0.2%降至0.05%。
6月27日,中银理财发布公告称,为回馈新老客户,将于2023年7月8日至2023年9月7日对“中银理财-稳富(双月开)001”产品B份额费率进行优惠,即:销售服务费率由0.30%(年化)下调至0.10%(年化)。
理财公司对于产品费率的调整幅度多在10个基点以上,最高降幅达50个基点。上银理财自7月5日起对“悦享利”系列封闭式理财产品的固定投资管理费及销售管理费进行费率优惠,均由0.60%/年优惠为0.10%/年,降幅达50个基点。
在调降之后,部分产品的固定管理费或销售服务费已经低至“0”。
兴银理财近期对旗下“添利”系列多款产品进行费率调整,其中“兴银添利天天利1号E”、“兴银添利天天利1号F”投资管理费、托管费、销售服务费分别由0.3%、0.03%、0.3%降至0.01%、0.01%、0.15%,“添利天天利7号V”销售服务费则由0.30%降至0.00%,6月27日起实行优惠。
6月28日起,“宁银理财宁欣天天鎏金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1号-C份额”固定管理费也将由4%降至0%。
还有理财公司决定暂不收取浮动管理费。财经网金融了解到,多数理财产品到期后,产品管理人会对当期实际年化收益率超过业绩比较基准上限的部分,按一定比例收取浮动管理费,比如“宁银理财宁欣固定收益类半年定期开放式理财10号产品”收取比例为55%,“交银理财稳享慧选14个月封闭式1号理财产品”收取比例为60%。
“信银理财安盈象固收稳健七天持有期6号理财产品”此前浮动管理费收取规则为年化收益率超过3.00%,对于超过3.00%的部分,管理人按照30%的比例收取浮动管理费。此次优惠之后,6月28日起该理财产品将暂不收取浮动管理费。
应对净值波动 理财公司“降费”让利客户
对于近期掀起的新一轮理财产品“降费”潮,专业人士认为,这是理财公司在市场波动下让利客户、提升产品吸引力的举措。
“站在理财用户的角度,在意的只是理财产品最终收益率,只要收益率达到预期,对管理费率和销售服务费率并不敏感。”星图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薛洪言指出,在这个意义上,当理财机构密集调降管理费率时,大概率是理财产品收益率不理想,不得不通过主动让利来提高用户的获得感,本质上可以理解为针对近期理财产品净值快速下降的一种对冲式反应。
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师刘银平表示,理财子公司脱离母行实现独立的市场化运作,各理财公司之间的竞争激烈,今年理财产品净值回升,产品销售回暖,阶段性下调产品费率可以提升产品的收益,进而吸引投资者的关注,做大市场规模。
今年以来,在多重因素影响下,理财产品发行逐步“回温”,根据中信证券统计,2023年5月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数量2491只,环比增加1.3%,同比增加9.7%,连续4个月同比增长。
理财产品净值也得到了明显修复,据国海证券研究,2022年11月上一轮理财“赎回潮”以来,理财产品一直处于疗伤状态。目前理财子产品口径破净率已经改善至3.3%,而全口径下破净率也已改善至2.7%,显著低于2022年9-10月份时期。
“近期,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出现了小幅快速下滑,用户持有体验有所下降。”薛洪言指出,银行理财产品的净值波动,主要来源于底层的债券和公募资金、权益资产等波动性资产,从权重上看,债券是大头。近一周以来,1年期国债收益率出现了快速上行,导致债券价格下跌,一定程度上导致理财产品净值下行。同时,A股市场连续4个交易日下跌,也对理财产品净值产生负面影响。
财经网金融梳理发现,近期也有理财公司在调降费率的同时对产品业绩比较基准进行下调。比如,6月25日,光大理财发布“阳光金 36M 增利尊享 1 号”理财产品下一投资周期业绩比较基准及费率的公告,将业绩比较基准(年化)由5.00%-7.00%调整为3.9%-5.9%。
6月26日,上银理财公告称,根据市场情况变化,拟于2023年7月6日起对上银理财“净享利”系列开放式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进行调整,“2.90%-4.10%”调整“2.38%-2.78%”、“3.00%-4.20% ”调整为“2.43%-2.83%”、“3.15%-4.35%”调整为“2.63%-3.03%”。
刘银平解释道,今年以来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一直在下降,主要是因为金融机构投资风格偏向保守,发行的中低风险固收类产品比例上升,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具有一定不确定性。
据招商证券披露数据显示,6月混合类与权益类理财产品净值持续下跌。截至6月15日,近一个月股市表现低迷,理财公司混合类公募理财产品平均年初至今收益率为1.4%,较5月中旬略降0.1个百分点,破净产品数量占比升至23.7%;理财公司权益类公募理财产品平均年初至今收益率-2.9%,较5月中旬下降1.7个百分点。
薛洪言表示,理财产品净值不具有持续下跌的基础,预计也不会引发理财产品赎回潮。待理财产品净值回归稳定后,大概率还会恢复初始费率,因而对理财公司的收益不具有持续性影响。
钱晓睿/文
3月以来,多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发力拓宽理财产品销售渠道。中银理财新增杭州银行为理财产品代销机构,中邮理财也与北京银行达成理财产品代销合作。而兴银理财、信银理财则与多家地方农商行、农信社达成合作,在拓展国有大行、股份行及头部城商行为代销渠道之后,已经触及下沉市场,将农村金融机构作为新的合作对象。
对于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专业人士分析称,当前,农村金融机构面临的客群同样具有财富管理需求,而现阶段农商行及农信社距离成立理财子公司仍存在差距,难以衔接下沉市场的理财需求,故需要相对成熟的理财公司拓展下沉市场代销业务。
理财子发展代销渠道 部分已合作到农村金融机构
资管新规实施以来,理财公司“洁净起步”推动理财业务规划化发展。随着理财市场不断扩大,在产品销售渠道上,除了发行机构直销以及依赖母行代销之外,发展他行及其理财子公司作为代销机构已是理财公司扩围产品销售规模、促进理财产品多元化的重要战略。
据银登中心披露的数据显示,2022年,理财公司发行的理财产品累计代销金额53.59万亿元,具体来看,4家理财公司的理财产品仅由母行代销,25家除母行代销外,还打通了其他银行的代销渠道。剔除母行代销的情况,理财公司合作代销机构数量逐步上升,12月有328家机构代销了理财公司发行的理财产品,较1 月多出212家,可以看出理财公司正不断拓展母行以外的代销渠道。
另据财经网金融梳理,当前理财公司合作的代销机构名单中,多以国有大行、股份行、头部城商行及打通互联网渠道的民营银行为主,同时覆盖部分区域性农商行。
比如,3月15日,交银理财披露其旗下理财产品代理销售机构名单,共计29家合作银行中,包含了中行、建行、邮储、交行4家国有大行,中信、招商、光大等9家股份行,北京银行、上海银行、江苏银行等11家城商行;微众银行、网商银行、三湘银行3家民营银行;直销银行百信银行以及合肥科技农商行等两家农商行。
但不容忽视的是,部分理财公司已开始触及下沉市场,合作代销机构向地方农商行、农信社蔓延。
3月以来,中银理财、中邮理财、浦银理财、兴银理财、杭银理财、渝农商理财等多家理财子均新增代销合作机构,代理销售公司旗下部分理财产品。其中,中银理财与杭州银行、中邮理财与北京银行、浦银理财与招商银行、渝农商理财与天津农商行达成合作,新增的代销机构以头部城商行为主。然而,兴银理财、信银理财、杭银理财新增的代销机构多为三线城市及以下的城农商行,甚至覆盖到县级农村信用社。
杭银理财3月10日公告称,杭银理财幸福99零钱包开放式理财D款(LQB2001D)拟新增多家销售机构,包括浙江民泰商业银行、宁波甬城农村商业银行、宁波宁海农村商业银行等8家城农商行。3月1日,信银理财也新增浙江安吉农村商业银行、浙江桐庐农村商业银行等6家农商行为代销机构,两家理财公司拓展的合作机构均为浙江省内中小银行。
兴银理财于3月14日、3月20日相继宣布,将宾阳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等3家农信社、广西蒙山农村商业银行等4家农商行新增为代理销售合作机构,均为广西辖内农村金融机构,5家分布在县域。
另据财经网金融梳理,兴银理财今年以来已披露14则新增代理销售合作机构的公告,共计新增33家代销机构,其中包含1家股份行、2家城商行、4家农信社、24家农商行;信银理财年内则新增45家农商行为代销机构。
对于当前理财公司发展代销机构的趋势,星图金融研究院研究员黄大智解释道,理财公司作为财富管理机构,天然就有扩张的冲动,那么它对于代销机构的拓展,必然从最开始服务于自身母行,然后逐渐将其他商业银行纳入代销队伍,呈现从大行到股份制银行,到城商行,甚至到农商行、农信社的趋势,通过不断扩大理财产品覆盖面积增加中间业务收入。
“代销机构下沉主要受到需求端和供给端两方面的影响。”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杜阳指出,从需求端来看,近年来,随着共同富裕的持续推进,下沉市场财富管理需求日益增加。根据国家统计局披露的数据,截至2022年末,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万元,同比增长4%,可支配收入水平的稳步提升将使得居民财富管理需求呈现普惠化、多元化发展特征。
“从供给端来看,现阶段,农商行及农信社距离成立理财子公司仍存在差距,难以衔接下沉市场的理财需求,故需要相对成熟的理财公司拓展下沉市场代销业务,满足客户需求。”他提到。
退出资管业务主战场 中小银行代销产品参与理财业务
正如银登中心在2022年理财业务报告中所述:“中小银行受限于资产管理与投研能力不足,理财业务发展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多的中小银行选择通过代销业务继续参与理财市场,充分发挥自身在客户资源、销售渠道等方面的独特优势,打造具备自身特色的理财产品‘超市’,逐渐成为理财产品代销的重要力量。”
资管新规发布以后,商业银行“回归本源”,纷纷设立子公司开展理财业务。截至目前,银保监会已批准31家理财子公司筹建,分别为6家国有行理财公司、11家股份行理财公司、8家城商行理财公司、1家农商行理财公司以及5家合资理财公司,其中30家获批开业。
但是对于部分规模较小、资本实力不足的中小银行来说,发展理财子公司并非易事。目前已经获批筹建并开业的农商行理财公司仅有渝农商理财,自2020年2月获批筹建至今已超3年时间没有农商行拿到理财牌照。城商行中,齐鲁银行、成都银行、西安银行、贵阳银行等近10家银行已宣布将设立理财子公司,但均在排队等候。
据招商证券分析,预计未来将有50家左右的理财公司,没有理财子公司的中小银行将逐步退出理财业务。可以说,银行理财已经进入理财公司时代,揭开了规范发展的新幕。
中金公司也在研报中指出,倘若中小银行最终无法获得理财牌照,其需逐步压缩存量直至退出理财资管业务,后续仅可通过代销其他银行/理财公司产品赚取代理手续费收入。
“中小银行达不到成立理财子公司的要求,但同时理财又是非常重要的业务。从维护客户角度出发,面对客户财富管理对于理财产品需求,只能去引入其他的理财子公司产品。”黄大智表示,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够多,覆盖面积够广,服务的客群足够多,而且这一部分人群确实有理财需求,这些都客观要求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要有理财产品,代销理财子公司产品也能够丰富自身产品线,更好地服务客户,这是必然的一个发展趋势。
另据公开报道,此前已有监管部门发文,要求辖内仍设有部门开展理财业务的银行,应严控现有理财产品规模,稳妥有序压降,避免加大未来整改的压力。
因此,在当前形势下,打造财富超市、发力代销业务已成为中小银行角逐的新赛道。据财经网金融梳理,宁波甬城农村商业银行目前在售及存续的自营理财产品共4只,但代销理财产品共有43只,分别来自兴业银行24、兴银理财8只、杭银理财11只;海口农商行理财产品列表中已没有自营产品,仅剩代销的兴银理财的一款产品。
对于农村金融机构代销理财产品,黄大智提示道,这类机构所服务的客群,相比于大行或者是一二三线城市的客群,所受到的投教水平不同,风险承受能力更低、风险偏好更加保守,因此应提供与之偏好相匹配的理财产品,同时要尽到风险告知义务。
杜阳表示,一是需要建立并有效实施对农村金融机构的尽职调查制度,及时对违规销售行为进行整改,将保护农村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放在首位。二是要加强培训,提升农村金融机构代销团队的专业化水平,深化专业知识、营销技能、投资者保护等方面的技能培训。
【作者:钱晓睿】 (编辑:韦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