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关注 | 莆地外籍民警:以“莆田话”为桥,与群众心连心_社区_严军_何大姐
莆田话
因语速快、发音复杂、难以听懂
被网友戏称为 “加密语言”
而对于从事社区工作的外地民警来说
莆田话是他们的“群众语言”
从“语言不通”到“半个老乡”
他们都有着自己的“莆田话口头禅”
...
交给我,妥妥当!
“阿贺,你来啦!”严军贺是埭头派出所的社区民警,当地群众都会“阿贺,阿贺”亲切地叫着。 “阿贺”是群众取的,而来自河南的他,一口地道的莆田话也学自于群众。
从起初开展群众工作需要人帮忙翻译,到后面可以独自完成“基本交流”,严军贺用了半年时间。半年来, 他走访了辖区2900多户居民、700多家店铺,也练出了“地瓜腔”。如今,同事们都叫他“活地图”,而群众都把他当成“半个老乡”。
“交给我,妥妥当!”严军贺用流利的莆田话给何大姐吃了一颗定心丸。在一次走访中,他了解到何大姐50多年来一直没户口,给生活带来了极大不便。
言出必行!因年代久远,户口申报困难重重,严军贺并未放弃,他脑海里都是他给大姐的承诺“妥妥当!”一个月后,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终于成功申报了户口。接过户口本时,大姐紧握住他的手,眼里闪着泪花,让严军贺更加坚定了“为民初心”。
阿姐,霞马卜?
“阿姐啊,霞马卜(吃饭没)?”这句话是白海燕跟着本地同事学的第一句莆田话,是她最常用的口头禅,也是她每次与群众沟通的敲门砖。“很神奇,每次进村入户时,一说这句话一下子就‘破冰’了 ,开展群众工作更加顺利了。”
白海燕是拱辰派出所的社区民警,只要有空,她便会带着她如视珍宝的“社区笔记”去东阳村走走...与其他同事不同的是,她的本子不仅记录了社区相关情况, 还有许多密密麻麻的“莆田话”,这是作为山西人的她与群众拉近距离的“秘笈”...
为了更好地与群众沟通,白海燕不断学习常用的莆田话,但山西话和莆田话天差地别, 于是她使用同音字替代的土办法,将最经常和村民说到的 “吃饭没”“去哪儿”等方言记在本子上,时常提醒自己常用语的读音,而这也是她如视珍宝的原因,用“真心”才能换来群众的“安心”。
这个阿弟糕,呆呆仔
在莆田,有一种帅,叫“呆呆仔”(帅气)。而“呆呆仔”是国欢镇黄霞村村民对社区民警饶贤俊的普遍评价。
来自福建南平的饶贤俊起初以为同属“闽语系”,自己多少听得懂一些莆田话,可是一段时间下来,他发现在与群众沟通、了解社区情况以及处理纠纷时,常常因语言沟通障碍而“犯了难”。
“社区工作,就是要入乡随俗!”他暗下决心、立即行动,向派出所的“莆田本地通”请教,从常见词句开始学习,逐步养成了边学边用的工作习惯。当被群众感谢时,小饶脸上总是带着标志性的笑容,用一句句没有“地瓜腔”的“不要紧啊”“我应该做的”回应,让大家印象深刻,愈发信任这位年轻的外地民警。
“这个阿弟糕,呆呆仔。”从群众眼里的“客边”民警变成了群众口中的“阿弟糕”,饶贤俊知道,这是群众对他的认可。
矛盾纠纷,用方言“话聊”
复杂的人际关系, 剪不断理还乱的小纠纷,这些日常琐事在社区民警这里,总能圆满解决!要问有啥“诀窍“?外来民警们不约而同有着一套“方言话聊工作法”。
“每次我调解的时候,最喜欢说‘破破,要以和为贵’。”龙桥派出所社区民警黄浦耕说,“莆田话的‘破破’我觉得很有趣,一是代表人生态度,随和一点;二是代表生活态度,不计较一点。”
▲民警黄浦耕(右)成功调解辖区内两户商家噪音纠纷
“莆田话虽难,却是一条无形的纽带,开口的一瞬间就拉近了与群众之间的距离。”湄洲派出所社区民警王勇是个湖南人,莆田话化解矛盾纠纷的优势,他也深有体会。
▲王勇成功化解辖区内村民土地纠纷问题
一次,辖区内两户人家因土地边界问题产生纠纷,双方情绪激动,争执不下。王勇闻讯赶来,看到剑拔弩张的双方,你一言我一语,互不相让。他脱口而出“摆应摆应啊!”(不要紧),“蹩脚”的方言让双方转移了注意力,化解了紧张气氛,也一下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最终,他凭着一口“夹生”莆田话,成功化解了该纠纷。
▲度尾派出所社区民警蓝雅文与群众拉家常,学习莆田话
深入田间,去听“ 沾泥土”的莆田话;
贴近群众,去学“不会说”的莆田话。
外来民警们潜心学习“方言技能”,善听群众唠叨,善用群众语言,善解群众难题,用“一方语言”守护“一方平安”,用“方言土语”解决群众的“家长里短”。
他们,是想家的人;他们,更是想守护大家的人!
守护,永远是莆田公安最长情的告白
守护着莆田的烟火气
更是为了
守护你的“花以”(欢喜)
来源:莆田警方在线
投稿邮箱:ptwmbxx151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