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探新路径 共蓄新动能 共绘新愿景_世界_合作_文化

兼收并蓄、和合共生,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作为国家表演艺术中心,国家大剧院始终致力于艺术创作生产与普及传播,推动世界艺术繁荣发展。同时,搭建互鉴平台,破除交流障碍壁垒,深化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推动全球剧院行业共同发展进步。

从2019年起,国家大剧院成功举办三届“世界剧院北京论坛”,连续举办五届“台湖舞美国际论坛”,并发起成立世界剧院联盟,来自22个国家的34家艺术机构成为联盟会员,共同探索剧院运营新路径,谱写文化交流新篇章。

11月1日至3日,“2024世界剧院北京论坛暨台湖舞美国际论坛”,以“世界表演艺术——迈向可持续的未来”和“美学·声学·共生”为主题,首次在国家大剧院、北京艺术中心、台湖舞美艺术中心“一院三址”联动举办,共计包含10场论坛活动。

三天时间里,来自六大洲、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表演艺术机构代表齐聚一堂,围绕青年艺术家培养、剧目创作中的可持续发展、艺术普及与观众培养、剧院运营管理、声学美学与舞台美术的融合、音乐剧的创作发展等热点议题展开讨论,为世界表演艺术、舞美艺术发展贡献真知灼见,达成丰硕成果。

论坛期间还召开了世界剧院联盟会员大会,凝聚全球剧院合作共识,共同推动世界文化艺术繁荣发展。世界剧院联盟主席王宁介绍说:四年来,联盟大家庭不断壮大,现已涵盖五大洲22个国家的34家会员机构,机构多样性与地区代表性进一步扩大。在此期间,联盟框架下的交流合作成果斐然,成员机构在演出引进、巡演交流、人员互访等领域实现了务实合作。面对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带来的深刻变革,观众结构与消费习惯均发生显著变化,但联盟成员机构沉着应对,积极拥抱变化,坚持创新,取得显著成果。

未来,国家大剧院将坚定不移坚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文化立场,倡导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文化气度,与各方一道,共同发挥好世界剧院联盟平台作用,在作品推介、剧院运营、舞美设计、人才培养等方面形成更多务实合作成果,推动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交融共生、同频共振。

2024世界剧院北京论坛北京宣言

2024年11月,世界剧院联盟与中国国家大剧院联合主办“2024世界剧院北京论坛暨台湖舞美国际论坛”。全球艺术机构代表齐聚北京,以“世界表演艺术——迈向可持续的未来”为主题,共绘蓝图、共商合作,达成广泛共识,联合发表宣言:

我们高度评价各机构在推动表演艺术可持续发展中所做的积极探索。我们相信,人文交流是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的重要纽带。倡导和谐共享、融合共生。我们致力于促进表演艺术作品的国际交流、本土化发展。以开放合作助力文化繁荣,呈现文明多彩。

我们高度评价各机构在融通世界、合作共赢中所做的积极探索。我们相信,剧院运营承载人文交流的重要作用。我们致力于构建全球舞台,扶持青年人才。提倡联合制作、促成巡演互访。增进文化相知,助力民心相通。

我们高度评价各机构将创新理念应用于表演艺术的积极探索。我们相信,艺术供给是提升公众审美的重要方式。我们致力于追求卓越品质,引领审美品位。促进融合发展,触及多元观众。开拓传播模式,拓展艺术场景。

我们高度评价世界剧院联盟在推动全球文化交流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我们致力于密切交流合作,呈现全球精粹,促进艺术繁荣。

让我们以心相通,以艺相连,携手构建表演艺术机构命运共同体,凝聚广泛共识、汇聚强大合力、绘就璀璨多姿的文明画卷。

2024世界剧院北京论坛出席代表

2024年11月3日

2024世界剧院北京论坛嘉宾发言摘编

世界剧院联盟主席、国家大剧院院长

王宁

文化是人类智慧的璀璨结晶和全球共享的宝贵财富,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精神的象征。剧院是展示文化的重要载体,承担着传承发展文化的职责使命。2020年,中国国家大剧院发起成立世界剧院联盟,我们倡导全球同行携手构建责任共担、合作共赢、资源共享的世界剧院命运共同体,得到了大家的积极响应与深入践行。

办剧院、做文化是一项长期工程,是全世界、全社会共同的事业,需要大家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向着构建世界剧院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明天携手前行。为此,我们需要达成四方面的共识:第一,优秀文化是剧院绵延的丰厚滋养。第二,以人为本是艺术生产的天然禀赋。第三,开放合作是共创未来的重要前提。第四,多元融合是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

当前,剧院行业进入新发展阶段,青少年艺术普及、年轻艺术家培养、艺术多元融合、科学运营管理等成为行业新趋势。在此,我倡议:探索全球青年艺术家培养项目,加强艺术普及交流,追求超凡卓越艺术品质,开展跨文化、跨区域“艺术+”合作。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开创世界各国人文交流、文化交融、民心相通的美好局面,让世界文明的百花园姹紫嫣红、生机盎然。

德国科隆市艺术文化副市长

斯特凡·查尔斯

文化的多样性、可持续发展可以且必须齐头并进。自2023年以来我们一直坚持走新的道路,提供生态可持续性方面的专业培训,培养可持续文化转型的管理者和专家,规划和举办文化活动,在全德国范围内发挥重要先锋作用。科隆以悠久的舞蹈传统为骄傲,最近几十年来形成了包容万象蓬勃发展的舞蹈氛围,有30个专业的舞蹈团体,大量的作品在各类舞台上不断演绎。我们未来愿景是,建立一个国际知名舞团,与独立的演员和经纪人合作,拓展国际网络,将教育、科研联系在一起,推动具有全球影响力和意义的研究。

英国皇家芭蕾歌剧院首席执行官

阿莱克斯·比尔德

当前观众行为发生了深刻变化,购票人数增加的同时观演频率降低,观众趋于年轻化,带来了挑战的同时也孕育了新机遇。想要留住年轻观众,提高复购率,不仅要提供精彩的演出,还要让观众感受到宾至如归,用丰富的周边文创产品和餐饮服务打造全方位的出色体验,争夺观众的时间。同时,我们重视艺术教育和普及,与多所学校和教师合作,推出多项活动,培养下一代艺术人才。我们致力于让艺术打破地域壁垒,在全球影院放映作品触及更多观众,并利用流媒体平台联结更多艺术爱好者。

智利国家歌剧院-圣地亚哥市立剧院院长

卡门·格洛丽亚·拉雷纳斯

圣地亚哥市立剧院拥有专业的艺术团体,也在不断地进行剧目的生产,并且培养了年轻一代的艺术人才。除了歌剧、舞蹈、音乐会演出之外,我们还推出了亲子演出项目,可以让父母带着孩子来接触表演艺术。今天,为了能够不断吸引更多青年观众走进剧场,我们不断增强观众的体验感,比如请观众参与到艺术创作中来,并让他们从中感受到剧院的独特魅力。此外,我们试图尝试应用科技来吸引更广阔的观众群体。

美国费城交响乐团和基默尔表演艺术中心

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马思艺

半个世纪前,费城交响乐团首次访华,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访华的美国乐团,这段跨越代际的友谊一直持续到今天。音乐拉近了两国人民的关系,促进了文化交流,这种可持续的方式让我们超越了时间、环境,赓续我们的友谊,传递我们的想法。这展现出了音乐的力量,它构建起文化交流的桥梁,推动文化和表演艺术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需要我们传承,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去对此进行更新和扩展,具体包括进一步扩展表演的形式,推出新的方式让年轻的艺术家参与其中,吸引更多年轻的观众,推出新的曲目。

法国波尔多国家歌剧院院长

马纽埃尔·翁德雷

近年来我们通过“零采购”模式,利用此前剧目的道具和设备进行新剧目制作,大幅节约了歌剧生产的制作成本。同时,采用扁平化的剧院管理方式,增强工作团队协作力,调动每一位工作者的积极性。而在“零采购”的过程中,对于艺术创意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断地激发出了创作者更多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以更加开放的思维和崭新的艺术创意进行剧目生产。

新西兰歌剧院总经理

布拉德·科恩

我想分享两项创新技术。首先,我们实现了实时字幕技术,在我说话时,您的设备上即时显示字幕,这极大地提升了无障碍性,不仅服务于翻译需求,更惠及视障人士,同时革新了歌剧字幕艺术。另一项创新是“大师摄像机”,专为解决指挥延迟问题设计。在新西兰歌剧院,我们重视社群,致力于提供包容性和可及性解决方案,这两者紧密相连。我们坚信,正是社群,而非单纯交易,才是歌剧院生存与发展的根本保障。

委内瑞拉特雷萨·卡雷尼奥剧院基金会

执行总监

伊文·佩尼亚·埃尔南德斯

特雷萨·卡雷尼奥剧院是委内瑞拉的国家剧院,拥有多个非常具有特色的常设院团。比如,成立于2015年的特雷萨现代舞团,旨在为舞蹈家和编舞家提供就业空间,并推动现代舞发展。2019年成立的拉美器乐团则致力于传统音乐的研究和传播。同年成立的乌班图舞团是一个混合的舞蹈团,由残疾人舞者和专业的现代舞者共同组成。新近的项目加拉加斯现代乐团则主要致力于20世纪与21世纪现代作品的演出。

国家大剧院副院长

管建波

国家大剧院始终把原创艺术生产当作中心任务,将优秀作品视为立身之本。“国家大剧院出品”已经成为一块极具影响力的金字招牌,其中“国家大剧院舞美”以其精良的制作、精湛的艺术表现,赢得了良好的口碑。随着不断追求创新发展的理念,国家大剧院舞美呈现出更加多元、现代、简约的特点,将艺术与科技深度融合,利用最新的技术创造舞台上的梦幻场景。此外,我们还建立了完善的舞美制作体系,以确保剧目生产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深入挖掘舞美的应用场景,充分扩展舞美的社会服务功能,推动舞台美术与其他艺术领域的跨界融合。

意大利卡利亚里抒情剧院院长、艺术总监

尼古拉·科拉比安奇

作为交响乐和歌剧的诞生地之一,19世纪的意大利诞生了23000多部歌剧,如何让歌剧的创作可持续发展是我们面临的最大的挑战。除了重新演绎传统剧目,我们鼓励创作新的歌剧,创作潮对维系歌剧传统而言非常重要。同时,我们将文化、体育和技术融合在一起,通过不断的宣传和新的倡议增强了人们的文化体验,扩大了文化和体育作为城市生活的支柱作用,得到了非常好的社会反响。

瑞士苏黎世歌剧院艺术总监(候任)

马缇亚斯·舒尔茨

我认为生产新作品非常重要,剧院应该像博物馆一样,不断为观众呈现新内容。在演出经典剧目的同时,我们推出了一系列面向年轻观众的作品。在演出之余还有很多有趣的活动,观众可以近距离地欣赏演出,参与表演,和艺术家交流互动。我们还成立了儿童歌剧管弦乐团,进行艺术普及的同时,也为年轻艺术家提供发展的机会。此外,促进数字化转型、积极与社会组织开展合作、提升国际影响力等对于艺术机构的可持续发展也至关重要。

世界国际音乐比赛联盟主席

彼得·保罗·凯恩瑞斯

1957年世界国际音乐比赛联盟成立,与20世纪50年代的参赛者相比,当今年轻音乐家内心的雄心壮志差异微乎其微,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观众多样性、关注点多样性的变化,所有音乐比赛也都需要重新定义、定位。我们真的需要音乐比赛吗?这就不得不提到音乐比赛主要面对的两个群体:音乐行业从业者和音乐人才。就艺术而言,国际音乐比赛仍是挖掘最具潜力青年才俊的重要平台。

德国柏林歌剧基金会

副总经理及柏林舞美公司总经理

洛夫·苏尔

大家的真知灼见非常具有多样性,各地的艺术机构都在积极应对世界上的新变化。我们有很多相通的想法,关于如何去培育未来的观众、如何融合新技术以及创新艺术创造的过程、如何实现可持续的艺术发展。通过这次论坛,我们很有信心来实现文化机构的可持续发展。国家大剧院在过去几年的一些新探索创造了一个全新的艺术世界,让我很受震撼。我感到论坛的氛围非常开放,大家都有积极的意愿让演艺技术更好地发展。

阿塞拜疆国家模范歌剧舞剧院

首席指挥、艺术总监

阿尤布·古里耶夫

很多阿塞拜疆的歌剧和芭蕾作品在创作中融会贯通,不仅展示了西方传统艺术,还融合了东方艺术的传统要素,如音乐旋律和器乐,甚至是当地特色的口头传统。如今阿塞拜疆的艺术创作形式开放包容,在遵循传统音乐形式的同时,更基于当地的音乐传统和当代音乐的创新。艺术的可持续创作应当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

黎巴嫩卡拉卡拉舞剧院总监

伊万·卡拉卡拉

作为艺术机构,推动艺术的可持续发展能够为我们的后代带来更美好的未来。在未来艺术领域的可持续发展进程里,艺术家们应当寻找方式方法来增强效能、减少成本,比如虚拟现实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等。当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社会责任的概念融入到作品当中后,民众对于可持续发展意识的重视也能得到提升。我们鼓励更多的艺术机构、年轻的艺术家和观众们重视并参与到这一进程中,共同建立一个可持续的环境,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也能感受到艺术的独特魅力。

韩国首尔艺术殿堂院长

张炯畯

韩国首尔艺术殿堂建于1993年,去年迎来了30周年纪念。每年有3000场演出在这里上演,能够吸引300万观众前来观看。艺术殿堂内设有歌剧院、音乐厅、室内乐厅、独奏厅等演出场所,以及设计博物馆、书法艺术博物馆等场馆。我们一共有六个驻场剧团,在这里定期演出。此外,我们拥有4K拍摄和录制设备,建立了数字平台,方便观众们线上观看演出。

阿根廷自由宫-多明戈·福斯蒂诺·萨米恩托

文化中心联合总监

巴布洛·席尔瓦

参观阿根廷自由宫是免费的,我们每年会迎来200万游客。此外,我们每年举办700多场活动,包括音乐会、戏剧、舞蹈等多种艺术门类。我们呈现的所有艺术产品,蕴含在作品中的情怀是我们最为看重的东西。尽管我们采用了不少人工智能技术作为表演艺术的补充,但我们更注重艺术的初心和起点。人们对于一些习以为常的东西反而缺乏真实的理解,因此,我们要在重构和创新的过程中加深对于真正艺术理念的认知。

美国卡内基音乐厅艺术与运营总经理

安娜·韦伯

艺术普及的核心是高质量文艺节目的编排。卡内基音乐厅非营利使命聚焦于通过音乐服务大众,通过演出、教育、青年艺术家培养和新作品制作,将音乐的变革力量传递给尽可能多的观众。我们致力于拓展观众群体,为各年龄段提供了丰富的活动,源源不断地吸引着全球的音乐爱好者。秉持着“让年轻人热爱音乐”的理念,卡内基音乐厅也承担着文化召集人的角色,将爱乐者和机构聚集起来,不仅是为了欣赏美妙的音乐,也是为了借助艺术力量,审视这个时代的共同历史和重要议题。

古巴哈瓦那大剧院副院长

恩曼纽尔·乔治·洛佩兹

社区艺术能够根据居民兴趣和需求促进特定区域的社会文化发展。它的具体形式丰富多彩,包括流行艺术、街头艺术以及戏剧、舞蹈、涂鸦、绘画和文学等。社区艺术将艺术从专属演出向外拓展,极大推动着改革和创新。想要成功践行这一使命,不仅要为各社区提供高质量文化体验,还需要确保这些体验可以稳定输出。通过教育和艺术方式,来培养民众审美与理解力,是培养有文化、见多识广的观众群众最有效途径之一。

南非开普敦歌剧院首席执行官

亚历克斯·加布里埃尔

南非的声乐人才很丰富,产出了不少优秀歌剧作品。歌剧这一西方艺术非常自然地融入了南非文化。与其他艺术门类相比,声乐的训练不太受年龄限制。因此,我们做了一系列项目,去寻找、培养有天赋的声乐人才,包括面向高中生的基金会工作室,以及举行进校园、去乡下的各类巡演,让更多的人获得对歌剧的感知。对于歌剧受众面小的问题,我们会主动降低票价,实行一些惠民政策,也十分有效。

2024台湖舞美国际论坛发言摘编

国家大剧院副局级院领导

兼艺术创作中心主任

李劲

在当今舞台上,舞台美术已不再局限于自身视觉美学的纵向深入,而是与声音、光影、虚拟技术等多重元素交织融合。在“美学、声学、共生”课题和理念牵引下,我们期待看到更多跨学科、跨专业的合作,更多科技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更多传统文化与新理念、新方法的焕新呈现,更多舞台美术与戏剧内容的相互融合、相互成就。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第九届会长

上海戏剧学院教授

曹林

当代剧场艺术的魅力,就在于其集合了所有物质与虚拟的表达方式,并以视觉美学与听觉美学的共生为基础,激发出多重感官审美,形成永无止境的创新空间。调动舞美元素的能动性,其最终的目的仍然在于回归戏剧艺术的本体,给观众带来千变万化的舞台体验。随着科学与艺术的进一步融合,舞美的创新空间将更加广阔。

俄罗斯导演

阿丽娜·切维克

在音乐剧的发展过程中,创作者们不断地进行创新性的探索,演变出了许多不同的风格与流派,对音乐剧的导演、演员及舞美设计师等专业人士提出了很多的挑战,需要我们具备更宽阔的视野和敏锐的洞察力。我们应该对音乐剧给予高度的关注,学习互鉴彼此成功的经验,共同推动音乐剧的发展。

国家话剧院舞美设计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副会长

刘科栋

一部好的舞台剧要具有观赏性、思辨性、启发性、想象力、冲击力、破坏力,能激活共鸣和思考;一个好的舞台艺术家应该是尊重观众、敬畏舞台的,此外,还要有独特的、异于常人的理解和表达,敢于突破疆域,创作属于当代审美和价值的作品。

音乐剧制作人

四季欢歌(北京)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翔浅

日本四季剧团集剧目制作、宣传推广、票务销售、剧场管理于一体,其经营秘诀有三点:一是音乐剧演员的培育,二是低票价带来持续的上座率,三是精准到位的宣传。通过四季剧团的成长史,可以看到日本音乐剧的发展历程,四季剧团的经验也给中国音乐剧发展带来很多启迪。

中国音乐剧协会会长

钟浩

就目前中国原创音乐剧的发展而言,有两个方向值得所有人共同努力:一是始终坚持中国原创音乐剧,讲好中国故事,将民族传统的美学融入到新的艺术品种里面去;二是让剧目回归到演出市场的核心,才能真正造就中国音乐剧的经典。

戏剧导演

王晓鹰

歌剧是一种高度诗意化的舞台艺术,歌剧导演的创作任务是将听觉的戏剧性冲突转化为视觉,将音乐内涵转化为舞台场面和人物行动,即将听觉艺术视觉化,将时间艺术空间化。真正好的歌剧视觉,是与音乐的深度融合和有灵动感的呼应。

德国舞美设计

沃尔夫冈·梅纳尔迪

我所追求的戏剧空间,能让观众与舞台故事深度融合,激发诗意,构建内心世界,而不是将事物表现得过于直接。舞台远不只是一个美学背景,更需要发展自身的创作语言。通过从业者的不断创新,戏剧可以保持活力并与时俱进。

北京舞蹈学院舞台美术系主任

任冬生

中国原创音乐剧舞台视觉的探索,是一个融合了传统与现代、技术与艺术的复杂过程。展望未来,数字化应用和技术进步将赋予舞台更丰富的数字表现力,增强观众的互动体验;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设计师将倾向于使用可持续材料和技术,打造低影响的舞台作品;未来的设计也将更加注重融合多元文化,创造独特的视听体验。

日本舞美设计

松井璐弥

在我担任舞美设计的歌剧《太平洋序曲》、四季剧团的音乐剧《幽灵与淑女》中,我使用日本传统艺术元素,使得舞台简约但富有层次。在音乐剧《莫扎特》《粉丝来信》、宝冢歌剧团的《苍穹之昴》等作品中,我用了很多种不同的材料组合到一起,实现了以简约的手法创造出强烈视觉冲击力的效果。

场景设计师

于海勃

我认为音乐剧具备四元素——歌、舞、剧、舞美。音乐剧是极接地气的艺术形式,拥有巨大的商业潜力。它的歌好听、舞优美、剧好看,融合了爵士、霹雳舞、饶舌、杂技、声光电等多种舞台艺术和呈现形式,一直在突破传统、不断创新。

北京舞蹈学院音乐剧系副主任

肖杰

在当前的音乐剧行业,无论是灯光还是舞美设计,都在从一种相对被动的状态逐步走向主动的状态,甚至能够承担起整部剧非常核心和主导的地位。导演在与舞台美术沟通合作的时候,需要考虑到作品属性、时间、场地及预算等问题,观众也能够理解和感受到创作者在设计上的巧思。

北京舞蹈学院舞台美术系教授

周立新

我想从三个层面来探讨舞台空间的构成形式及其产生的独特美感:秩序之美——秩序是构成的重要因素,它赋予作品和谐的结构;流动之美——是指在运动中完成构成,又随着戏剧冲突的变化而不断地形成新的构成形式;琴瑟之美——视觉要素与音乐要素在演出空间中所形成的“情感构成”,视觉“叙事”和听觉感受在主观意识中所发酵出的美感。

意大利舞美设计、服装设计师和视觉艺术家

多梅尼科·弗兰基

舞美设计师或者视觉艺术家必须意识到自己的作品与声音语言拥有不可忽视的联系,要从音乐和剧本中找到创作所需要的信息,如气氛、情绪、感觉、背景和动机等,提出一种充分尊重戏剧原始本质的视觉表现,并与当代观众进行交流。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历史与理论研究委员会

副主任、编辑部总编

赵妍(学术主持)

当代舞美的空间构思和设计理念应该“侵入”到其他戏剧部门里面,从而影响整个行业的思考和实践。今天,舞美人研讨的疆域已经由视觉美学扩展到声学美学。中国舞美人应该在戏剧舞台上保留中国美学风格的表达,赋予中国独有的传统元素以更多维的意义,来表达当代人类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