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钱”的农村婚丧嫁娶如何减负_郭朝芝_彩礼_大足

今年1月,大足区11对新人参加集体婚礼。(受访者供图)

8月15日,我市举行乡村民俗展示展演活动,主持人介绍新时代婚事新办“五礼”。记者 赵伟平 摄/视觉重庆

南川区在骑龙镇石岗村宣传移风易俗新规。(受访者供图)

沙坪坝区丰文街道三河村举办简单却温馨的村宴,村民们聚在一起热热闹闹喜迎新春。(受访者供图)

核心提示

近日,河南某乡镇一新郎将18.8万元礼金转账至新娘个人银行账户,新娘家人认为没有直接收到礼金,便阻止婚车离开的视频登上热搜,引发全国网民对农村地区移风易俗的广泛讨论。

彩礼本是中国古代流传至今的一种婚嫁习俗,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在一些地方,这一习俗“染”上了奢侈、攀比的不良风气,逐渐“变了味”,成为敛钱的一种手段。

推进移风易俗,让“烧钱”的农村婚丧嫁娶“减负”,重庆做出了哪些探索?近日,记者走进大足、南川、开州等区县进行采访调查。

今年32岁的陈灵巧,与女友爱情长跑7年多,终于在今年春节前结婚。

陈灵巧给的聘礼不是高价彩礼,而是两份养老保险。同时,他的婚礼也没有按惯例请乐队表演,取而代之的是邀请金婚夫妇分享婚姻成功的秘诀。

为何陈灵巧的婚礼如此特别?

婚事新办

让爱简约不简单

两年前,陈灵巧和女友便有结婚的打算,但女方家提出需要10万元的彩礼,这让陈灵巧犯了难。

陈灵巧出生在大足区金山镇金山村的一个普通家庭,大学毕业后在当地一家工厂打工,月收入在4000元左右,存款并不多。“不吃不喝,要两年才能存够彩礼钱。”无奈之下,他只好向母亲郭朝芝求助。

“钱的事你不用担心,我和你爸来想办法。”郭朝芝在电话那头安慰他,“结婚是大事,大不了再多种点地,你爸上城头再找点活儿干。”

郭朝芝夫妇是金山村的农民,老两口靠种庄稼、养鸡喂猪、种植柑橘等挣钱养家,一年收入不到6万元,还有一个女儿在上大学,每年学费和生活费要开销2万多元,一年下来存不了多少钱。靠做体力活儿赚钱,是他俩想到的唯一办法。

当郭朝芝一家正为彩礼发愁时,金山镇农服中心工作人员周彬来到了她家。

“彩礼原本是一种传统习俗,但一些村民把它变成了高价彩礼,而且互相攀比,我们这里彩礼钱分为6万元、8万元、10万元,甚至更高。”周彬告诉郭朝芝,为了狠刹这股歪风,去年,金山镇按照婚俗改革试点要求,结合当地实际,探索开展整治高额彩礼等陈规陋习,引导村民以“养老保险”替代部分彩礼。

“这倒是个办法,既让晚辈尽到孝心,又减轻了家庭经济负担。”郭朝芝说。

于是,双方家庭经过协商,女方父母同意让陈灵巧每年为他们购买养老保险,省下来的彩礼钱用于购买新房。

彩礼问题解决后,如何举办婚礼又成了双方讨论的焦点。女方家认为,既然彩礼换成了保险,婚事就要办得体面:接亲的婚车要有10多辆,举办婚礼要有大舞台,有专门的乐队……

周彬则向他们建议,大足推出了喜事新办的集体婚礼、公益婚礼、公交婚礼、旅行婚礼等,可供年轻人选择。“如何举办婚礼交给孩子们来决定吧!”

女方父母态度软了下来。

今年1月,陈灵巧与女友报名参加了一场集体婚礼。“我俩通过互签婚书,互赠信物的形式,取代了过去低俗的婚闹。同时,金婚夫妇还给我们分享了他们的婚恋故事,很特别,很有纪念意义。”回想起大半年前的这场婚礼,陈灵巧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市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举办简约而有个性化的婚礼已成为新趋势,比如大足用购买养老保险,丰都用购买鱼塘等方式,来替代高额彩礼。下一步,将鼓励各区县探索多种多样的婚事新办形式,树立巴渝文明乡风。

丧事简办

既寄托哀思又不丢面子

与大足倡导喜事新办不同,开州则把整治大操大办作为移风易俗的重点,尤其是提倡丧事简办,降低村民负担。 8月30日,开州区义和镇芦溪社区党委书记邓学海向记者介绍,从2013年开始,村里举办丧事就开始了攀比之风,一场丧事下来,少则花费10多万元,多的在20万元以上。 义和镇与四川省开江县梅江镇接壤,户籍人口有3万多人。与当地其他乡镇(街道)相比,经济条件并不算好,但红白事很讲排场,尤其是年龄越大的老人去世,越要办得“风光”。 邓学海算了一笔账,丧期办一场50桌左右的酒宴,每桌菜品至少20个,其中必须要有海鲜。酒水管够,香烟至少100条——除酒宴上使用外,帮忙的人要每人发一包。举办这样的酒宴,怎么也要四五万元,这还不包括车队、乐队、烟花爆竹、哭丧、立碑圈坟等支出。 久而久之,不少村民对丧事的大操大办感到反感,他们认为,这样的丧事完全变了味儿,重心不再是对逝去亲人的悼念,而成了大家的相互攀比。2018年4月,大家同意将杜绝丧事大操大办写进村规民约,同时组建红白理事会,通过村民自治刹住攀比之风。 村规民约制订容易,但要真正推行却很难,谁都不愿意率先尝试,怕为了省钱而丢面子。 老党员罗兴明(化名)的父亲过世,为响应村里号召,他决定简办丧事——只设10桌酒席、不收亲戚之外的礼钱、追悼会只举办1天……一场丧事下来,仅花费了一万多元,这对家庭条件一般的罗家来说,负担减轻了不少。但同时他心里也惴惴不安,担心村民议论他小气。 得知罗兴明的担忧后,邓学海带着村干部以及红白理事会成员上他家主动帮忙操办。同时,邓学海还给前来参加葬礼的村民做起了思想工作:“不是老罗吝啬,是为了响应政策。一家有事百家忙,家家户户都到场,邻里之间搭把手……”  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我市大力倡导丧葬移风易俗,利用村规民约,对丧事的礼金、桌数、菜品等进行严格限制,既寄托了哀思又不丢面子。

小事不办

邻里矛盾少了关系更亲了

相比于喜事新办、丧事简办,老百姓对不办“无事酒”更是大力支持。南川区兴隆镇永福村村民任晓雅(化名)对此深有体会。

8月28日,任晓雅向记者展示了家里的账本,密密麻麻地记满了收支情况,去年的总收入9万多元,总支出11万元。

为啥会出现入不敷出的情况?

40岁的任晓雅是村上的一名临聘人员,丈夫传光勇在当地跑货车,两口子一年收入加起来有近10万元,扣除生活开支、娃儿学杂费以及4个老人的医疗费,一年照理说还能有3万多元结余。“哪里存得住哦,一年份子钱就要遭五六万元。”任晓雅无奈地说。

搬家办酒、孩子满月办酒、生日办酒、升学办酒、买车办酒……名目繁多的“无事酒”层出不穷。任晓雅说,“酒”多了,自然礼金就无法承受。“碍于面子,实在没钱,哪怕借钱也得随礼。”

在永福村,哪家整酒都会邀请人缘很好的任晓雅和村党委书记鲁盼,最多时一天赶了近十场酒。

既然大家对“无事酒”都很痛恨,酒席为何还要无休无止地举办呢?

“其实,大家都觉得这种吃请的风气不好,别人请你,你不可能不去,你这次参加了别人的,又觉得不回请就吃亏了,所以找机会自己也办酒席。”鲁盼说。

按照区里要求,今年5月,永福村将禁止“无事酒”写入村规民约,并完善了红白理事会,通过村民自治来倡导村民不办“无事酒”。

任晓雅的婆婆冉桂春5月10日满七十岁。“妈,我在村里上班,要是别人看见我们家还在整酒,影响不好;你儿子又是党员,在不办‘无事酒’上必须要带头……”任晓雅言辞恳切,动之以情,一番沟通后,冉桂春决定不办酒。

生日当天,任晓雅夫妻俩买来鸡鸭鱼,做了一桌子菜。“这些菜经济实惠,有了和谐的家风,比办啥子酒都强。”冉桂春笑着说。

如今,村里已连续几个月没有接到“无事酒”的举报。大家说,“酒”少了,钱也能攒下来了,邻里的关系也更亲了。

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基本形成了不办理、不参与“无事酒”的良好风气。下一步,将利用乡村大喇叭、小品、快板、话剧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文明新风传播好,做到入脑入心。

它山之石>>>

“约”出文明乡风

黔东南州渡马镇建“合约食堂”

当地利用闲置学校、集体仓库等资源,整合部门项目建设资金、社会能人捐助等,建起了“合约食堂”。“合约食堂”明确了承办宴席的种类、标准、规模、申报流程等。

同时,群众推举成立“寨管委”,负责“合约食堂”的管护,村上会安排专人对每场酒席进行监督,对违反规定行为及时劝导制止,对不听劝导的,由“寨管委”、村两委共同对当事人和酒席主办者批评教育,并取消“星级文明户”的评比。如今,通过“合约食堂”实现了“四减”,即减少办酒成本、减少安全隐患、减少环境污染、减少办酒数量。

“简”掉陈规陋习

山东龙口市制订丧事简办标准

近年来,龙口市通过出台丧事简办补助办法,从不撒纸钱烧冥币、不披麻戴孝三跪九叩、不设宴待客事后酬劳、不超标准使用骨灰盒、不建造超规模坟墓、不使用非法车辆运送遗体6个方面,对丧事简办的标准全面细化量化。比如对于丧事由村(居)红白理事会办理并达到简办标准的龙口户籍逝者,给予事主1000元补助:对于采用海葬、花葬、树葬、草坪葬等新式生态葬法,不建墓穴、不留坟头的,再给予事主2000元补助。

“签”来时尚新风

江苏沭阳县拒绝“升学宴”

作为苏北人口和教育大县,沭阳县为整治“状元酒”,从2020年开始,当地便开展“拒绝升学宴 引领新风尚”主题活动,全县9所高中的校长联名发布“倡议书”,组织“不办升学宴 健康成长行”万人签名承诺,鼓励通过“一杯清茶表谢意”“一张合影留纪念”“一页贺卡送祝福”等形式,向老师及学校表达感恩之情。如今,通过倡导新风尚,每个升学季全县减少浪费达3.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