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315|平安银行上海分行 “家门口的金融卫士”教育宣传活动(金融3·15:85后房产中介导演私募骗局,骗翻400多人涉案20亿)
为不断践行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切实提升消费者金融素养及风险防范意识,有效保护消费者受教育权,今年“3·15”,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及平安银行总行的统一部署及指导下,平安银行上海分行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积极开展各项多维度、趣味式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活动,响应“金融消保在身边 保障权益防风险”活动口号。
3月14日,平安银行上海分行及上海自贸区分行深入虹口区瑞虹坊商圈及周边社区,参与2024年“家门口的金融卫士——第十一届金融消费者社区体验日活动”。来自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上海市保险同业公会的相关领导、代表出席活动。
立足展位阵地 现场知识宣讲
活动现场反响热烈,逾1000位居民驻足参展,直播平台吸引5.1万余人次。平安金融志愿者们以金融知识展位为阵地,为来往群众科普包括“金融消费者八项基本权利”、“防范非法代理维权”、“学习科学投资理财 做理性金融消费者”等主题在内的金融消保知识。上海分行消费者权益保护部负责人现身活动,与市民面对面讲消保,力求提升消费者金融素养和金融安全意识、增强依法维权意识和能力。
科学理性投资 防范金融风险
同时,上海分行紧密结合本次“3·15”活动重点内容“强化‘三适当’原则,引导消费者科学理性投资”,在活动现场嵌入金融消保嘉年华主题元素,以微型游乐场的形式吸引广大市民参与活动,寓教于乐:“理性套圈圈”趣玩活动通过游戏互动提示广大金融消费者科学理性投资,“合适再出手”;“当手机来电显示时,您应该接听还是拒接呢?”……现场也通过互动答题的形式,充分调动市民们参与和体验“3·15”金融消保教育宣传的积极性,实现金融消保理念和金融知识的创意传播。
参与调研评选 用心服务客户
上海分行同步参与“上海社区金融服务满意度调研”评比活动。本次调研活动已于2月18日开启,深入各大社区、商圈附近的银行、保险及相关同业网点,从市区到远郊,线上线下收集5000余份居民问卷,调查社区居民对金融服务的满意度情况,调查对象涉及新市民、老年人等特殊群体。
平安银行上海分行将持续践行“金融为民”的初心使命,积极开展线上线下立体化消保教育宣传,提升消费者金融素养,切实履行消费者权益保护主体责任,不断推动消保工作高质量发展,当好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坚定捍卫者。
(来源:News快报)
【版权声明】本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归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独家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特约记者 粤音
今天是“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也是题中应有之义,从国家到地方都非常重视,央行上海总部网站专门开辟有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专栏,央行的官方微信号今天专门发布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秘籍”。
我们昨天和今天相继刊发了多篇与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相关的文章,其中《中铁系私募退出难:逾30亿元产品逾期,存在多方关联交易?》一文,更是引起不少投资者共鸣。
也有读者看到这些文章后,给我们发来新的文章,这里转载的这篇,就是一篇来稿。稿件的部分内容,《证券时报》等媒体已做相关报道。稿件详细描述了投资者是如何一步步进入骗局,以及骗子是如何设局的故事。我们把这篇文章发出来,希望能够提醒投资者增长防骗本领,明目善断,保护好自己的血汗钱。
昨天,看到《国际金融报》刊发的中铁系列私募产品到期无法按期退出的相关报道,想到了记者所了解的私募领域的乱象。其实,比上述报道性质更恶劣的私募俯拾皆是。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半年前的一份已注销私募基金管理人信息的公告触目睹惊心。公告显示,截止到目前,已注销私募基金管理人名单共计14295家,其中主动注销的私募管理人达到1596家,依公告注销的最多,高达12181家,协会注销类的私募管理人是518家。去年10月,一份疑似失联的私募机构公告信息显示,深圳已持续成为私募失联的重灾区,当批的73家失联机构中,深圳占了51家,占比近7成,连续数月高居榜首。仔细分析中基协披露的最新疑似失联私募机构名单,不少注册地址为深圳市前海商务秘书有限公司。多家记者深入采访时了解到,现在有十万余家公司挂靠在某个商秘公司,前海早期提供的也是虚拟注册地址,实际办公地址分布在深圳等大中城市中心的CBD区。2014年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开始实施对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随后十几万中小企业纷纷来到深圳前海注册壳公司,因该区域对私募15%的税收较国家25%的水平颇具吸引力。几年过去,不少挂靠的私募机构具有经典的庞氏金融特征。他们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捞一票就跑,恶意爆雷,导致数千亿的财富被掠劫,投资者维权困难,也把招商注册地的地方政府陷入被动和污名之中。其中,深圳的私募基金轩鸿就是一起经典的具有教科书意义的骗案,笔者多方采访寻证,得以还原事情的全过程。
“一生的血汗钱付诸东流”
“如果不是这个事,我可以带着1000多万元的现金回江苏老家,买最稳当的理财产品也可过上富足安稳的退休生活,老两口可以周游世界。但踩了这个雷,如果钱要不回来,我一生的血汗钱可能就化为乌有。我怕面对现实,实在不敢面对,不敢想,天天不能入睡。老头子闹着要离婚,要我去深圳找肖建海要钱,找不到就别回来了。我到哪儿能找到他啊?”
这个一年前曾坐拥1500万现金的富裕人士,现在连买张去深圳讨债的几百块钱的机票,都要刷半天的携程,选一张最便宜的早班机,然后在投资者的维权群里问深圳的哪能位能给她解决住宿问题。今年春节期间,因为疫情影响,收入只有三千多元的退休金的她已经日益感受到生活的窘迫和艰难。打开她的冰箱,里面空空荡荡。“哪像个过年的样子啊!”她自言自语地说。一个曾经的千万富翁,被私募骗子洗劫一空,“我也不知道这日子怎么过,过一天是一天吧”。
她告诉我,女儿在国外读书几年了,生活也很艰苦,去年终于拿到了工作签证。一直答应把广东的房子卖了给她在国外买个房子的。去年底,女儿满心欢喜地回来,没办法,只好如实跟她说了。五天后,女儿眼泪汪汪地走了,老伴也不辞而别回了老家。“我恨啊!是我把这个家给毁了啊!我对不起女儿和生活了大半辈子的老伴啊!”
痛诉肖建海和他控制的深圳私募轩鸿基金(轩鸿控股旗下公司)的,不少是退休人员。这位江苏的老者是30多年前夫妻俩一同闯深圳的,赤手空拳打拼,转眼到了退休年龄。前年底,他们把在深圳及惠州的房子卖了1000多万元,准备回南京过安稳的退休生活。因为在单位一直管财务,有个熟悉的理财经理,从银行跳槽到一家私募基金,以前经常给她推销一些理财产品,利率比银行高,好像也没出过事。这回理财经理推荐的是一家叫轩鸿基金的私募发行的年化11%的产品。凭着过去的信任,她把卖房的钱和手头所有的现金全买了三个月的短期私募产品。她想,反正年底和春节也不用怎么花钱,春节以后就回江苏了,三个月很快就过去了。然而,噩梦就此开始了。
3个月的短期产品,前年12月买的,春节后2月份就到期了,可轩鸿以各种理由不兑付,要她签展期合同,或者选择新的理财产品滚动投资。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投资人上门,他们发现事态不妙。一直到了去年5月,好不容易通过“建群”方式把买了轩鸿产品的“难友”凑齐,居然有400多人,其中有不少老兵。一位四川籍的姓贺的投资人,早年在工程兵部队翻山越岭,当过排长,转业后是第一批深圳建设者,老婆跟着从老家来深圳,没有文化进不了工厂,就靠捡垃圾、做保洁员的微薄收入接济家用,供两个孩子上学。平时省吃俭用,几十年积累了一百万的积蓄,这是他们一生的血汗钱。因为听了轩鸿理财经理的话,买了一年期年息11%的所谓“固定收益产品”,欲哭无泪,投诉无门。“现在年龄大了,身体又很差,这都是我们苦了一辈子养病养命的钱啊!经济又不好,我也没挣钱能力了,到哪里能挣这个钱啊?”老排长说。“有时候后悔得真是要拿头撞墙啊。”他哭着说。
▲爆雷后,投资人在公司财务部发现的大量销毁、撕碎、丢弃的合同和财务文件
85后的潮汕“小杆子”
骗翻400多人涉案20亿
投资者多方了解到,导演这幕基金骗局的肖建海,是个85后的潮汕人,初中文化,轩鸿公司网站上说是清华五道口的EMBA毕业。在深圳的潮汕圈内人士多人中枪,他们介绍,肖建海是做房产中介挖得第一桶金。2018年,他自称自己从小信佛,喜欢做善事。轩鸿基金邀请五道口的经济学家和地方领导站台,成立公益基金,搞所谓“资本向善”的慈善活动。同时挖来100多人的理财经理团队到处找高净值客户。一个初中文化的85后“小杆子”,就这样在深圳血洗了一批百万富翁、千万富翁,被骗得最惨的是他的一个做企业的潮汕老乡,一个多亿。“借钱的时候天花乱坠,是在他妈妈的佛堂里谈成的。现在这母子俩连鬼影子都找不到,人间蒸发了似的。”这个老乡哭丧着脸说。
“这个三十几岁的‘小杆子’真没有人性啊!我们看到他给10%的利率,说是用来赎楼的过桥资金,还以为是真的。现在100多万元栽在里面,家有重病号在ICU(重症监护室),这是我们家的救命钱啊。去年5月,好不容易堵住他一次,他居然说:‘哪家没有个生病的,在ICU里又怎么了?’甚至说‘你跳楼吧,我又不要偿命’。‘把你们骗翻是我的本事,你买了就自认自己是傻逼吧。’”一位投了数千万元的私营企业主说。因为没有流动资金,他企业陷入困境。他通过请律师调查发现,肖建海从去年底就把实际控制的所有公司财产都转移了,爆雷后的近一年时间里,仍发生了十多起以资产转移为目的的工商变更,据警方最近的调查,有些资产已经十次易手。“从去年春节一直到今年春节,他一直在做资产隔离和转移的事情。”这样下去,投资人可能会颗粒无收。
经向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查询,轩鸿发行的26只所谓私募产品,其中的23只都以有限合伙形式募集,均未在基金业协会备案。托管在包商银行深圳科技园支行的巨额资金去向不明,许多资金当天到账当天转走。包装的所有赎楼项目都是子虚乌有。以合伙企业名义开设的多个募集账户资金全部清零。经查,深圳轩鸿虽然办理过私募基金登记,但早已被标注为“异常机构”,但在这种情况下,仍然巧立名目,大肆以并不存在的虚假项目兜售所谓的私募基金。
轩鸿基金遍布全国的受害者已达400多人,爆雷后几个月,各路投资人通过司法保全和工商信息查询,汇总各方信息显示,大量所谓“底层资产”都是编造出来的虚假资产,一些房产证明的“小红本”是过期作废的。理财经理推销产品时介绍说,募集资金用于前海的公寓、坂田的美食城、滨海之窗房产等高档小区、学位房、人才公寓、赎楼基金等实物资产,但现在查证都是造假,实际不存在。多个投资人通过司法手段保全相关银行账户后显示,“大多数账户资金余额少于1元,只有一个账户上有1万多元,还不够付律师费的。”
轩鸿基金在爆雷后通过微信发给投资人一段小视频,显示公司有数亿存款,也被证明造假。“我一收到那个视频就知道坏了,这是非常低级的行骗手段,我们撞上骗子了。”一位被骗的金融从业者说。
轩鸿基金诈骗案引起了深圳市有关方面的关注。去年5月以来,深圳市证监局、金融办、公安部门均已介入,金融办已要求轩鸿控股于7月12日之前将可覆盖投资人本金与利息的资产清单汇总上缴。但至今没有实质性进展,肖建海通过控制匆促选出的所谓“临时投委”,不断地给投资人制造难题,投资人的讨债和维权陷入死局。
“快来成立壳公司吧,
我来给你们装资产”
去年5月29日,轩鸿的庞氏骗局暴露后,互不相识的数百投资者从四面八方赶来,先后到深圳市证监局、信访局和市公安局经侦局反映情况,要求立案处理。深圳市信访局召集私募爆雷重灾区的福田区相关部门开会,一直不露面的肖建海被公安部门传唤到现场,与众投资者见面对话。鉴于投资者人数较多,为便于工作,数百名投资人现场按相关部门要求,临时推选了包括深圳采纳咨询公司负责人朱玉童(事后发现是一个传销讲师)等为首的15个人负责与肖建海的后续谈判。
去年下半年,所谓的临时投委与轩鸿肖建海进行了几次谈判,面对20亿的债权,肖一会说“提供价值4000万的住宅一套”,如七月底不能处理,进入拍卖程序。然而大半年已过,什么房子的影子都没有,第三次“挤牙膏”说,他还有不少房子可作为补充资产,处理时间需要1到6个月时间剥离出来,另外需要2个月时间处置变现,如果到期处理不了走拍卖流程。
媒体也对这一谈判给予了关注。据《证券时报》7月份的报道,“按照上述会议纪要内容,肖建海表示,轩鸿控股账户已经没有流动性。他承诺将名下一套住房进行销售,销售时限是7月底;如不能售出,肖建海答应交法院进行拍卖处理”。
遗憾的是,这次谈判事后看仍像骗局。“全是花花肠子,大半年下来了,资产‘鬼影子’都没见到,至于那些空壳公司的项目股权类更是一文不值。还有什么“可以足额覆盖本金”的“预计估值22-23亿”的不良资产包都是满嘴跑火车胡诌的,什么都见不着。投资人和律师在维权过程中发现,所谓临时投委负责人朱玉童连真实投资人的身份都不能自证,一会说自己是用采纳公司的小企业贷款购买了轩鸿的产品,一会说用自己的别墅抵押贷款投资了800万的轩鸿产品。但熟悉他的投资人都说,朱玉童在深圳压根没有别墅,让他出示贷款的银行流水和购买产品的合同,他连一张纸片都拿不出来。投资人说他就是肖建海安插的负责“把水搅浑”的一个老江湖混子。其作风霸道,蛮横粗暴,对稍有不同意见的投资人动辄踢出群去,威胁投资人不听指挥就“不带你分钱”,许多投资人反映他就是一个活脱脱的法盲,“靠一张嘴混江湖”,欺压老年投资人是“一身的蛮肉和本事”。
荒唐的临时投委
“促成”的“荒唐方案”
去年四季度,朱玉童的临时投委与肖建海多次秘密商谈后抛出的一个方案,这让众多投资人更是心凉彻骨。“他们已完全为肖建海所操控。”一位投资者看到这个方案后气愤不已。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荒唐方案呢?这一份临时投委炮制的《关于轩鸿资产接收处置方案》、《深圳市鸿途维权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章程》、《投资人公司股东代持声明及承诺书》的一揽子材料,基本框架是由朱玉童等5个临时投委成立一个叫深圳市鸿途维权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要求400多债权人与该公司签订授权书,“委托该公司全权承接轩鸿的资产移交、处置、投资款兑付”,“代表本人向轩鸿集团及所有关联公司、实际控制人肖建海等追索投资款本金、收益及相关损失。”该公司由朱玉童等5个投委每人出资3.2万元共计16万元注册资本。公司章程中说,股东以货币出资的,应当将货币出资足额存入公司在银行开设的帐户;以非货币财产出资的,应当评估作价并依法办理其财产权的转移手续。公司的经营范围为“仅限于接收、核查深圳市轩鸿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轩鸿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市轩鸿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市富鑫鑫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市轩鸿置业有限公司等所有关联公司及前述公司实际控制人肖建海移交及处置的各类资产,监督、协助实际控制人肖建海处置资产,代收前述资产处置后的款项,代付全体轩鸿授权投资者的投资本金及收益。”多个投资人发问,一个16万元的壳公司如何如蛇吞象承接债权人超过16亿的债权资产?过去近一年时间里,肖建海通过一系列眼花缭乱的工商变更,早已实现了资产隔离和资金转移,你有什么办法、以什么方式能让肖建海心甘情愿地把已转移、已隔离的资产再吐出来,装到你的壳公司里来?临时投委中领头人真实身份存疑,是否是真实投资人的身份始终得不到确认,却无限自我赋权,把投资人往坑里带。鉴于对投委道德风险的考虑,大部门投资人明确表示不予授权,并主动抛弃所谓的临时投委,自行向公安机关报案,申请立案抓人,申请包括对肖建海和朱玉童共同采取刑事立案措施。
一位长期从事经济诈骗的刑事律师分析说,这一招太损了。实际上,这是他们蓄谋已久的一举两得的方案,通过这种玩法,反馈给执法部门的,肖建海本来十分严重的经济诈骗行为,通过与投资人协商,与所谓的承接资产的公司搭成谅解协议,实现了软着陆,可以旷日持久地扯皮,事件的性质就变了,从经济诈骗容易轻描淡写地变为肖建海与400多人的普通经济纠纷,他会说当初我努力过了,也是想对这些人进行赔偿的,但是我赔偿不了,性质变化了,从恶意爆雷非法占有到轻松地逃脱刑事责任。公司之间的经济纠纷,可以扯上十年、八年,千年不赖,万年不还,最终把投资人拖垮、拖死。而公司成立后,肖建海一根毛都不会装到公司里来,他既可以轻松地非法占有巧取毫夺投资人的20亿资金,悠哉悠哉不用承担刑事责任。显然,最终促成这个事情的临时投委少数人是有功之臣。
“这些所谓的临时投委,人性深处的劣根性和信息的不对称导致最大的道德风险,他们与肖建海之间是否有不可告人的抽屉协议,很难说。”部分醒悟过来的投资者说。如果这样操作,最终的逻辑路径肯定是临时投委的少数几个操盘人拿钱上岸,拍屁股走人,大部分投资人血本无归。这位律师说,对于投资人来说,当初买这个理财产品本身就陷入了一场骗局,现在把自己的债权再授权给一个完全不明究底的注册资金16万的壳公司,等于把自己再卖一次,风险极大。投委的产生过程莫名其妙,几个人成立壳公司就接收处置数百人的20亿的债权资产,在法理上也很荒谬,这是这场庞氏骗局的最荒诞之处。
知情人士证实,肖建海背后有个庞大的律师团队在支持,从产品设计到爆雷时点选择到与投资人的谈判中如何归避刑事责任。醒悟过来的大部分投资人决定继续向政府部门和公安机关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