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永强上市8年来首度亏损 主业不振靠理财润色

  陈茂利,石英婧

  日前,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江永强”,002489.SZ)发布了半年报,半年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16亿元,同比下降12.80%;归属后净利润-0.43亿元,同比下降117.31%。若剔除0.86亿元的投资收益,公司亏损金额将近1.30亿元。

  事实上,这样的亏损早有迹象可循,浙江永强净利润在2015年达到5.17亿元的高峰后, 2016年、2017年大幅缩水为0.61亿元、0.78亿元。

  记者梳理发现,2013年至今年上半年,公司累计获得投资收益9.33亿元,是同期合计扣非后净利润5.96亿元的1.57倍。那么,浙江永强是否存在主业不振,靠投资润色业绩的情况?

  “公司一直以来都是坚持以户外休闲家具及用品为主业,适度扩展产品品类。 对外投资业务只是根据公司资金情况进行的一些安排,属于现金管理资产配置的范畴。 ”浙江永强董事会秘书回复称,“而将闲置的募集资金购买保本型理财产品,有利于提高募集资金使用效率,符合公司和股东的整体利益,符合公司长远发展的要求。

  上市8年首次半年度亏损

  上市8年以来首次出现半年度亏损,这家以“百年永强”为长远发展目标的企业走到了拐点。浙江永强是一家专业从事户外休闲家具及用品的设计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大型企业集团公司,是国内最大的户外休闲家具及用品ODM 制造商。

  公司半年报显示,营收同比下降12.80%至23.16亿元;归属净利润同比下降117.31%至-0.43亿元。若剔除0.86亿元的投资收益,公司亏损将近1.30亿元。

  此外,浙江永强方面还预计2018年前三季度净利润-1.2亿元至-0.6亿元。 对此,浙江永强方面表示,主要受人民币汇率波动及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导致主营业务毛利额同比减少3.81亿元,此外公司证券投资业务较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下降,受证券市场波动影响,公司实现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收益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同比减少0.79亿元。

  据悉,浙江永强外销比例占 85%以上,公司销售商品取得的外币营业收入根据每月初人民币兑美元的市场平均汇率确认为主营业务收入,因此在财务核算上,公司无法降低汇率对于营业收入的影响。

  但作为一家外销比例占85%以上的上市公司,应该在汇率波动风险把控上有一定经验,为何今年会因汇率波动产生影响甚至亏损?

  对此,董秘表示,“根据市场对美元汇率走势的判断及预期,2017年公司管理层对美元汇率看涨,以至于 2017年度公司开展相关的远期外汇锁定业务规模较少。但最终人民币的大幅升值,加上我司大量的美元未结汇,导致汇兑净损失大幅增加,直接影响当期净利润的下滑。之后公司逐步加大了远期锁汇规模,但到了 2018 年 5、6 月份人民币又突然开始大幅贬值,再一次超出了公司的预期。”

  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吕随启看来,这类企业必然会面对汇率风险,但公司两次汇率变动预期出现偏差,说明公司缺乏真正懂金融的专业人才。

  旗下10余家子公司亏损

浙江永强上市8年来首度亏损 主业不振靠理财润色

  受困于汇率波动风险等原因,近年来,浙江永强也逐渐转向开拓国内市场以及跨界进入旅游业。但从今年上半年公司披露的14家子公司及1家参股公司的经营业绩来看,推进并不顺利。

  15家公司中,除了美国永强、德国永强、尚唯拉、北京联拓以及参股公司临海农商银行没有出现亏损,其余10家子公司全部亏损,合计亏损1.02亿元。

  其中仅永强国贸一家就亏损4423.20万元,永强户外亏损1311.36万元。而主要盈利公司为美国永强、德国永强、尚唯拉、北京联拓天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联拓”),上述4家公司当期净利润分别为5034.45万元、2010.69万元、78.11 万元、7388.27万元。

  在谈及公司如何扭亏为盈时,浙江永强董事会秘书表示,公司将进一步加强国内市场和品牌等外销市场的拓展, 提升市场占有率、促进销售业务稳步发展。 但从半年报公布的数据来看,目前欧美市场销售收入占比高达90%,而国内市场仅占8.53%,国内销售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5.14%。

  此外,浙江永强也在尝试开拓新的业务。2015 年,浙江永强收购了北京联拓,意图打造“家居+旅游”双主业。彼时,北京联拓承诺在 2015 年 1 月1日至 2018 年 12 月 31日的业绩承诺期内,累计实现扣非后净利润不低于 1.2亿元,且净利润及交易流水实现逐年增长。

  然而,北京联拓不仅未完成业绩承诺,还拖累上市公司业绩。2015年至2018年上半年,北京联拓实现净利润分别为-3481.97万元、-3847.83万元、-1301.20万元、7388.27万元。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上半年北京联拓7388.27万元盈利并非仅靠自身经营业绩改善,而是靠报告期内处置待售控股子公司产生的投资收益等综合影响所致,要想完成1.2亿元的业绩承诺可谓是难度不小。

  主业不振靠理财润色

  除了多家子公司亏损,浙江永强还面临主业不振,靠理财收益润色业绩的经营现状。

  自2010年上市,2011年至2015年期间,浙江永强投资收益可谓是连级跳。2011年、2012年投资收益还仅是几百万元,2013年投资收益迅速上升至0.55亿元,2014年更是增长5.5倍至3.56亿元,2015年则攀升至5.29亿元。

  但同期净利润并未随着投资收益增长出现强劲的增长,反而出现明显的波动。2011年至2017年浙江永强分别实现净利润为2.66亿元、1.91亿元、2.62亿元、3.23亿元、5.17亿元、0.61亿元、0.78亿元。

  浙江永强净利润在2015年达到5.17亿元的高峰后,2016年、2017年、2018年上半年大幅缩水为0.61亿元、0.78亿元、-0.43亿元。而同期,其投资收益也骤降为-0.82亿元、-0.11亿元、0.86亿元,从数据可见投资收益对于净利润产生的影响比较大。

  记者梳理发现,2013年至2018年上半年,公司累计获得投资收益9.33亿元,是同期合计扣非后净利润5.96亿元的1.57倍。正是由于理财收益超过主营业务收益,浙江永强被行业内人士贴上了“善理财”的标签,甚至被一些投资者视为有点“不务正业”。

  “我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的资金主要为闲置的募集资金。根据证监会及深交所有关规定,募集资金需设立专户存储,专项专用,不得任意改变募集资金的投向。而我司将闲置的募集资金购买保本型理财产品,有利于提高募集资金使用效率,符合公司和股东的整体利益,符合公司长远发展的要求。”董秘表示。

  对此,有投资者质疑浙江永强既然有钱买理财产品,但公司大股东为何还频频进行股票质押?董秘表示,公司股东将其持有的本公司股份进行质押,是出于其自身资金需求的安排,与上市公司的资金管理相互独立。因此,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和公司股东进行股票质押,没有任何相关性,并不矛盾。

  “公司要把股票拿出去质押融资,要经过董事会和股东大会同意,那就是全体股东的行为;大股东把自己的股权拿出去质押好像是个人行为,这看起来法律主体是不一样的,但是大股东常常是一股独大,大股东质押股票,好像公司作为主体并没有股权质押行为,相当于大股东的行为绑架了上市公司。若出现爆仓,股票一旦被廉价变卖,影响的是全体股东。”吕随启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