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奉献·中信故事(三)

  2012年,将迎来25周岁生日。25年前,中信银行仅是中信公司一个经营外汇业务的银行部;25年后,中信银行已发展成为具有强大综合竞争力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快速发展中,凝结着数以万计员工的辛勤奉献,演绎着中信银行服务客户的一个个感人故事。为此,本刊与中信银行联合开辟“中信故事”栏目,特邀中信银行员工撰写日常工作中服务客户发生的各类故事,展现中信银行服务客户的智慧、真诚和感人细节,希望能让读者感受到不一样的中信服务。

  一本护照

  文/秦迎春

  周末的柜台里,我和小李在值班。突然间,一阵急促的电话声响起,像是诉说着电话那头的急切。接起后,听筒里传来一个焦急的女声:“您好,我接到通知,我儿子的签证办下来了,可是,我们全家现在在长沙有事回不去,5天后才飞回北京,然后我儿子当天就要去美国。可不可以麻烦贵行帮我把办好的护照邮寄到长沙来?我真的很着急!”

  这突如其来的告急让我的头脑一下子从闷热的空气中清醒过来,略加思索后,我只得拒绝这位郑女士的请求,并向她说明了原因:首先,电话里我无法确认郑女士的身份;另外,邮寄这么远的路程,其风险是可想而知的,只要有其他的方法,一般是不建议客户用邮寄的方式寄送如此重要的证件的。

  可是,听了我的话后,郑女士变得更加着急,不断向我央求着,透过电话,我清楚地感受到一个母亲的焦急和懊恼。当初是她带着儿子来这里办理的代传递手续,留下的代领人名字正是自己,可是现在,自己和儿子都远在长沙,没有办法回到北京领取护照。

  听到郑女士的诉说,我的内心也深深地替她担忧着,看着护照上一张稚嫩的脸庞,那只是个14岁的小男孩,这么小的年纪就去美国读书,做母亲的必然万般操心,可如今连儿子出发读书的证件都无法拿到,哪一个母亲不会焦急万分呢!然而另外一个念头也适时地出现在我的脑海中:这样不行,我们银行是有着严格的规章制度的,一切都要从合规出发,严防不利的风险出现,要领取护照,必须要身份证核实无误了才可以,否则一旦出错或被人冒领,那后果将不堪设想,带给客户和银行的损失可能是无法想象的。

  挂掉电话的那一刻,郑女士的失望和焦急可想而知,不过,她也提醒了我一个细节,那就是她在长沙的中信银行也有账户和业务往来。我答应她等到周一上班,一定向经理讲明情况,看看有没有好的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让她的儿子可以顺利地去美国学习。周一一早,我就向营业部经理讲了整个事情,经理思索了一会儿,对我说可以让长沙分行的同事帮忙鉴定郑女士的身份,要亲见本人及身份证原件,然后和我们支行联系确认,并由录音电话记录下来。在确定了郑女士的身份后,再由郑女士指定一名在北京的朋友过来代为领取,并要求她的朋友出示身份证件。我马上按照经理的意思给郑女士回了电话,远在长沙的她显然是一直在等我的电话,听到我们的提议后,她马上同意了。那一瞬间,她的声音都充满着喜悦。

  不到一个小时,长沙分行就来了电话,经那边的同事共同核实,我们确认了郑女士的身份,也记下了她的委托人的身份证号码及名字。后面的事情一切顺利,郑女士的朋友取走了护照。

  就在几天后的上午,我们接到了郑女士的电话,她高兴地告诉我们,自己拿到了护照,并对我们支行的领导和同事表示了万分的感激。听着电话那头这位母亲喜悦的声音,我打心底里为他们母子感到高兴和欣慰。同时,我也感觉到,在严格的规章制度背后,不是没有人情味存在的。合规是基本,而客户的利益是核心,只要我们银行员工把心和客户放在一起,急客户之所急,就一定能够服务好每一位客户,让所有人都感受到中信人的诚挚热情!

  (作者为中信银行总行营业部阜成门支行)

  这些年,那些事

  文/王景峰

  16年前,我走出校门到支行上班。管理部经理接待了我,这位有着十几年部队政工经验的转业干部,领我到各部门走了一圈,来到现金整点专柜外,指着满桌的现金问我:“这些是什么?”我张口就答:“人民币。”他告诉我:“人民币,没有错!但是在银行员工眼中,应该把它看成一堆‘废纸’,只有这样,才能抵住诱惑……”我在他手下工作只有两年多,有言传,也有身教,而那句话让我至今受用。如今,我也身处他当年的职位,每当接待新入职员工时,也愿意重复那段小花絮。而他,分管过会计,抓过零售,无论在哪个岗位,都努力把风险拒之门外。他叫李有良,大连分行人力资源部副总经理。

  8年前,我去分行新的部门报到,从一楼走到顶楼,也没有找到部门老总,好不容易在一处装修楼层看到他,只见他浑身尘土,夹杂在施工人群中,电钻、电镐的嘈杂声,湮没了我们俩的第一次交谈。后来我才知道,当时他跟我一样,刚调到新部门工作,这是他在办公室主任10年任期站的最后一班岗。不久前,我到医院看望他,他打着吊针,有些许消瘦,却仍乐观开朗,这位恢复高考后首批大学生中的一员,为银行尽心竭力工作了20多年。现在,虽然被病痛折磨,可谈到工作,讲到发展,仍然充满创业激情,他叫刘晓光(微博),大连分行党群监保部总经理。

  去年底,我访谈一个年轻柜员,这个五尺男儿,曾被一位女客户破口大骂,还夹杂着污言秽语,原因就是他拒绝客户用一张叫号机凭条兑换成现钞。他始终保持微笑,耐心地解释……旁边等待的客户,实在看不下去了,硬生生把那位客户架走了。我问他面对这样的委屈,靠什么保持住微笑,他强忍住泪水,蹦出一个“忍”字。在年终评先中,这件事感动了所有评委,这个年轻的员工,也第一次登上了领奖台,这个人叫范传甲,大连软件园支行储蓄柜员。

  今年初,我听过一位领导讲话,两个多小时的报告,他提到了25次“责任”、23次“执行”和34次“落实”,讲话最后,他动情地说:“为分行发展事业而战,为员工切身利益而战,我愿与全行将士一道为之奋斗、奋斗、再奋斗!”17年前,就是他带领大家实现了发展史上的第一次大跨越;如今,他已年过50,却不见丝毫的松懈。阔别10年之后,他像一位老帅,带领着台下曾经的、现在的将士们,为事业而战,为尊严而战,为实现“争一流经营,创精品银行”目标而战! 13年前,我作为《团建采风》的责编专访过他,访谈结束后,我请他对青年员工提一点希望,他说了简短的一句:“理想甘泉不竭,生命之树常青。”这位领导叫张乃忠,大连分行党委书记、行长。

  一家银行无论规模大小,都是由一个个的人构成的,也是由这些人创造,并且决定的。只有拥有那些能够甘心工作的人,能够用心服务的人,能够尽心奉献的人,能够不计私利为银行付出的人,能够全心捍卫银行尊严的人,能够明知发展艰辛但仍不言乏力、不言放弃的人,它才能坚强,才能辉煌,我们才能说它有希望!正因为拥有这样的员工和领导,正因为尊重这样的头脑和灵魂,我们才衷心地说:“为中信银行骄傲。”我们才能发自内心地说“让中信银行明天更好!”

  (作者单位为中信银行大连分行)

  一封来信

  文/王梦霞

  六月,窗外夏日的阳光十分毒辣。一阵清脆的电话铃声,打破了柜台的宁静,柜员接起电话:“您好,中信银行。”电话另一头传来了一位老人沙哑而又急切的怨声:“你们这家银行太难找了,我就在这附近的大商场,应该怎么走?”柜员在电话里耐心地作了解释,可老人却觉得更没方向了,于是,柜员二话不说,趁这时正是有空的当口,暂停了自己的柜口,打了声报告,直奔那位素不相识的老人而去。

  10分钟之后,柜员把老人接了进来。原来她是一位西安退休老教师,初次来这座城市旅游。她是坐公交车过来的,根据手里纸条上登记的银行地址就近下车后,绕了很久还是没找到,直接查询了银行的客服电话,没想到银行服务能这么贴心。说话时,工作人员递上了一杯解渴的凉水,笑着说:“这是小事,应该的。”

  正准备开始办业务时,却出现了一件尴尬的事,原来老人是要往西安女儿的中信银行账户里汇款,可是偏偏忘记带写着女儿中信银行卡账号的纸条,而通过柜台系统,无法查到跨省账号。电话联系不上她女儿,手机也快没电了,老人又显得焦虑起来。柜员解释道:“没事的,我帮您联系吧,您耐心等下,先休息会儿。”大约半小时后,柜员终于接通了老人女儿的电话,顺利地帮老人完成了存款业务,之后还送她上了公交车。

  柜员的举动,对于我这个初涉银行的人来说,实在意外甚至有点不解。事后不久,行里收到一封来信,信上的内容简洁而明了:“由衷地谢谢中信银行,谢谢那位热心的柜员,你们贴心的人性化服务,让我倍感亲切与信赖。”寥寥的几行字,却承载着不一般的意义。

  这位柜员只是用“心”在奉献,有些时候,我们之所以不能在日复一日地接待客户、处理琐碎的会计账务中得到乐趣,主要是我们习惯带着很强的目的性去完成它,而忽略了去发现和欣赏它的美好。与其焦虑而做,不如把心思倾注于每位客户的细节之中。给予意外的惊喜,超越客户的期望。唯有用“心”经营,中信银行才能获得客户发自内心的满意;只有感动客户,中信银行才能拥有自己的市场,并且长盛不衰。

  (作者单位为中信银行义乌分行)

  鲍家阿姨

  文/谭 娟

  我们支行大厅比较宽敞,曾经一度是同城支行网点最大的,加上身处坊间号称“金融一条街”之中,每天客户络绎不绝,形形色色,开宝马而来开口和我聊住别墅的烦恼的有之,颤颤巍巍因为加息要把500块定期结了重存的有之。在这个大厅里, 我穿梭来往已经4年时间,客户来来往往,甚至有的来无影去无踪,像传说中纽约客的样子。客户的面孔换了又换,只有我,像是一棵树,种在了这里,甚至连不常来的客户都和我的同事一起喊我“老谭”,日日提醒我的日渐沧桑。

  最近,有一位阿姨出现在我们大厅,每次来都气势汹汹,永远带着副沙哑浑厚的“男嗓门”大声呵斥大堂经理。有一天,我在大厅里碰见她,她瘦瘦的个子,眼睛大而圆,眼球外凸。她旁若无人地在大厅里转悠,指责我们的理财收益如何差,别的银行送了她多少礼品,我们行为何没有表示。大堂里的同事偷偷告诉我,这个吓人的“男人婆”不可理喻,和她说不了话的。只有一次她老伴陪同而来,告诉我们她姓鲍。她从不办理任何业务,跟她说话,会被气死。以后她们私下只喊她鲍家阿姨。那天,我直视着她,脸上准备好了一个热气腾腾的笑容,但是,她低着头,旁若无人地从我身边擦了过去。

  这个鲍家阿姨,是个性格特别的老人,我有些气恼地想。

  认识我的人都知道,对待客户我很爱笑,而且是一点也不“偷工减料”的笑。以前我有一位男客户,有一天来办业务,说:“我上次碰见你,你对我笑了一下,我跟充了电似的,高兴了一天半。”这事被我广为传播,直到“一天半”被如愿以偿地传成了“一年半”为止。

  以后我又碰见过鲍家阿姨,她依然是眼中无我的样子。

用心奉献·中信故事(三)

  终于有一天,我们两个“独处”的机会来了。大堂经理吃午饭去了,只有我一个人在大厅服务,恰巧没有别的客户,鲍家阿姨一个人翻看各种折页,我憋不住想跟她说话:

  “叔叔今天没陪您来?”

  “嗯。”

  “您就住这附近吧?”

  “嗯。”

  呵呵,她果然就住附近!

   “阿姨您想要的产品,我大概知道,您看是这样的……吗?您看这样好吗,有适合您的产品我直接通知您,免得您每次来都扑空。”

  她还是不看我,面无表情,我只好闭了嘴。

   “这……样吧,我给你我的电话,你……有好产品打我电话吧。”往外走的鲍家阿姨突然回头。我带有含糖量三个加号的微笑看着她,她那平日无表情的脸上出现了些许不自然。“阿姨,您今天的声音很温柔!”我真诚地告诉她。

  鲍家阿姨后来从其他行转入80万资金,开始了在中信银行的理财之路。

  其实,鲍家阿姨不姓鲍,她姓陆。

  (作者单位为中信银行合肥分行)

用心奉献·中信故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