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更多“15分钟之变”传递数字之惠_重庆_建设_城市
上下班的通勤,如一块“总能挤出水的海绵”。“以前早、晚高峰从四公里立交桥进出内环,至少要半小时,现在平均只要15分钟”——这两年,重庆不少市民对南岸区四公里这一“常年堵点”的改变感触颇深。
一个堵点被疏通的背后,万千字节急速跳动,注解数字重庆建设带来的民生实感。为缓解交通拥堵,重庆向“智”问策,把大数据智能化融入一条条桥隧、一处处枢纽,打造“城市路面交通大脑”数据中心,实施“智慧交通”等精细化管理,为道路畅行有效减阻。
“15分钟之变”,绝非偶然。它是数字赋能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的一个“触点”,是数字重庆建设点上突破、面上推进的一类成果,它凝结着治理者对民生愁盼的关切,更折射着一座城对细“治”入微的追求。
就在上周,数字重庆建设推进会再度召开,如期检验重庆全市上下的“数智之进”,复盘数字重庆建设的“实战之效”,发出推动数字重庆基本能力建设实现突破性进展的明确号召。“当前,数字重庆建设按下‘快进键’,进入了从量变到质变的新阶段”——掷地有声的判断里,有对全新能力的大胆驾驭,有对艰巨挑战的坚定回应,更有对再接再厉的热情鼓舞。
从量变到质变,从“有没有”迈向“好不好”,重点已经明确,路径愈发清晰。
“聚焦设施运行、社会治理、应急动员、生产生活服务等重点”“以‘大综合一体化’为突破口探索城市运行和治理机制改革”“全面加快AI智能体和数字孪生系统建设”……覆盖城市不同条块的部署,直击城市运转第一线,直抵人居生活最前沿,直指加快探索一条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打造一座韧性更大、智慧更足的美好城市。
想方设法让重庆这座城更“聪明”,是对3000多万人的承诺,是对干事能力的检验。
“2025年形成基本能力”,向目标继续进发,要走准既定的路线,也要善于寻找可乘的“快车”。以数字赋能和“大综合一体化”为突破口,各级各部门要做好定期调度、赛马比拼和总结复盘,持续加大“统”的力度、运用“数”的手段、做好“治”的文章,更加主动拥抱AI时代,丰富完善应用场景——谋仔细、干漂亮,让数字创造更多奇妙的变化。
有时,“15分钟之变”来得那么自然,让人恍然觉得一切本该如此“丝滑”。你看见的,可能是1分钟响应的物业上门维修,是5个工作日内收到的孩子出生证明;你没看见的,可能是渣土车冒装正以小时为单位被处置,是上万台化粪池管控机器人的24小时监控……数字,在大城市里施展它的小“魔法”,只为给人带去更多一点幸福感、安全感。
数字重庆建设正是如此,从无数细微的变化里靠近人、温暖人,力求在最小的切口里创造最大的效益。变化仍在继续,数智值得期待,行动朝夕必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