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成渝如何发力? 来看智库的建议_建设_重庆_政策
2021年7月,国务院批准重庆等5个城市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同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提出,支持重庆、成都塑造城市特色消费品牌,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如今,3年多时间过去了,重庆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积累了哪些经验?成渝共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还存在哪些短板?下一步,重庆与成都又该如何发力,加快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近日,远明智库发布《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体制机制问题及对策建议》《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体制机制问题及对策建议》《优化成渝共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体制机制及路径的对策建议》等“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研究”系列资政成果。其中,《优化成渝共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路径的政策建议》(下称《政策建议》)围绕上述问题进行了总结、分析,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经验:加强统筹协调、央地合作、政策协同,开展试点示范
《政策建议》认为,重庆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目前主要积累了四个方面的经验:加强战略联动,加强统筹协调,加强央地合作,加强政策协同,开展试点示范。
例如,作为国务院批准的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的首批城市之一,重庆高起点、高站位,注重加强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的有机联动,在服务国家战略的大局中加快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同时,为落实“一带一路”倡议、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国家战略,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市委、市政府分别成立了高规格的领导小组,并实行由市委书记、市长担任组长的双组长负责制。这一切,也与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有关,有利于市委、市政府更好地统筹协调,加快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再如,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主动走出去,寻求中央部委、中央金融机构和央企的大力支持。其中,市政府与商务部签署部市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就是其中一项重要的成果。
而在加强政策协同方面,重庆拥有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综保区、自贸试验区、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等10多项国家级政策叠加的优势。基于此,重庆活学活用,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释放政策叠加效应,最大限度发挥政策协同作用。一是优化产业结构,加强产业协同,依托强劲的工业经济支撑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走深走实,做优做强做大社零总额。二是在全国一盘棋背景下,积极促进成渝合作,唱好“双城记”,在促进成渝中部崛起等方面加强区域政策协同。
在开展试点示范方面,重庆市商务委根据国务院批复的《重庆市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牵头开展相关试点示范,先后两批次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区、区域性消费中心、商文旅体融合发展区县三类试点工作。目前,已有20个区县推进相关试点工作。这种开创性的探索实践,从试点到复制推广稳妥推进,更有利于发挥示范作用。
短板:存在机制体制方面的障碍
尽管如此,从成渝共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角度来看,仍然存在四个方面的短板。
“成渝共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在国家层面的统筹还有待增强。”《政策建议》认为,在体制设计上,部委统筹协调力度不及国家层面的领导小组。而目前,对于成渝共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不仅国家层面尚未对此成立高规格的领导小组,就连部委层面也没有牵头出台相应规划或方案。此其一。
其二,成渝共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存在体制机制方面的障碍。主要表现为:重庆、成都没有行政隶属关系,存在行政壁垒、区域藩篱等问题。目前,成渝共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仅依靠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统筹推进,重庆都市圈和成都都市圈没有交集,在商圈建设、CBD建设等方面存在产业、区域和利益竞争关系,商业服务业融合度较低。
其三,成都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未纳入国家层面统筹。一方面,成都没有进入首批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城市名单。另一方面,成都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未纳入部市共建,成都市与商务部未签署部市合作协议。
其四,成都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没有共建政策倾斜。尽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指出,支持重庆、成都塑造城市特色消费品牌,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打造富有巴蜀特色的国际消费目的地,但目前,成都未实质性享受到成渝共建政策红利,没有享受到重庆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类似政策。
对策:优化共建机制,加强制度创新
针对这些短板,《政策建议》建议,推动成渝共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首先需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在国家层面,可加强统筹协调,成立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领导小组,或者在中央区域协调发展领导小组统管下,加强国家发展改革委经贸司与区域司、基础司的深度合作,统筹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同时,重庆市、四川省两地可联手向中央部委争取政策,加强省部际和省际联动。
在地方层面,成渝地区可成立高规格领导小组。其中,在重庆市域治理范围内,重庆可将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升格,并实行由市委书记、市长均担任组长的双组长负责制。或者,把该领导小组并入重庆市城市治理领导小组,以便市委、市政府更好地统筹协调相关工作。
在成都市域治理范围内,建议借鉴重庆部分领导小组双组长制运行经验,对现有成都市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领导小组进行调整,提升领导小组规格。同时,成都可发起组建全国省会城市和副省级城市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联盟,并争取成为全国省会城市和副省级城市中第一个获国务院批准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试点的城市。
另一方面,还需优化成渝地区合作共建机制。《政策建议》认为,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专题会议可研究成渝共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重大问题,并建立重庆和成都常务副市长、分管副市长牵头的工作对接机制,由重庆市商务委、成都市商务局成立工作专班对接具体事宜。
“成渝共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也需加强制度创新、促进区域协同和错位发展、推行第三方评估。”《政策建议》同时建议。
如,构建商务领域党建统领整体智治体系,加强市级部门之间的联动创新;成渝两地要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以试点示范为契机,以商贸经济和产业发展为带动,加强区域政策协同、区域协同、产业协同、制度协同。
重庆、成都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不去盲目与北京、上海攀比,而是坚持特色和个性,不断优化路径,彰显巴蜀魅力和区县特色,实现错位发展和差别化发展。
重庆、成都两地要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工作开展第三方评估,并根据第三方评估报告及时纠偏、改进和优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