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数据法律监督赋能“检察护企” 助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_企业_公司_涉企
近年来
福州市检察机关
充分发挥数字检察引擎作用
赋能“检察护企”专项行动
做实对各类经营主体的依法平等善意保护
助力营造良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数"清“挂案” 助力企业轻装上阵
“感谢检察机关的鼎力相助,这6年多来我们公司一直挂在‘黑名单’上,很多项目没办法参加投标,公司快撑不下去了,这下有救了。”福建省A建设工程公司法人代表对检察官说。
2017年12月,该建设工程公司涉嫌串通投标被立案侦查。因各种客观条件导致侦查取证难等原因,案件长期被“挂着”。
2024年5月10日,福州市检察机关在开展“检察护企”专项行动中,通过构建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对2018以年来侦查机关立案、检察机关起诉、审判机关判决的涉企案件数据进行比对碰撞,发现一批“挂案”线索,上述案件正是其中之一。
检察官进一步调查核实后发现,该案目前证据不足,且已超过法定追诉时效期限,遂于2024年5月17日监督公安机关对该案作撤案处理。随后,经办检察机关联合工商联、税务、市场监管等部门,针对在办案中发现的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开展专题法治宣讲,增强企业合法规范经营意识。
上述案件并非个例,实践中还有不少企业面临相似的司法困境——侦查迟迟未能有进展,案件迟迟未有定论,这样的“挂案”限制了企业市场准入、融资投标等发展。对此,福州市检察机关针对部分涉企刑事案件久立不侦、久侦不结,影响企业经营发展的“挂案”问题,建立“挂案”清理专项监督模型,通过收集、碰撞、比对近五年全市涉企刑事犯罪立案数据,梳理出涉企刑事“挂案”线索600多条,排查78件,通过立案监督清理37件,帮助涉案企业由此卸下诉讼“包袱”,轻装前行。
鼓楼区检察院还借助轻罪治理数字应用平台,构建能及时发现涉企刑事“挂案”线索的“出罪”监督跟踪系统,这项数字应用成果还在今年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展出。
“涉企刑事‘挂案’危害不小,不仅直接关系相关企业‘生死’,更影响一个地方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当然,对‘挂案’也不能简单的一清了之,要帮助涉案企业完善经营管理制度,实现监督与治理的有机统一。”福州市检察院第四检察部负责人说。
"数"助挽损 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我们公司最近现金流比较紧张,这笔款项犹如‘及时雨’,解了我们燃眉之急,感谢检察院及时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2024年4月15日,F贸易公司负责人向福清市检察院经办检察官表达感谢。
2022年8月,F贸易公司的业务员夏某某利用职务便利,将该公司100余万元的货物低价卖给林某某、杨某某,并将货款挥霍一空。2024年1月,林某某、杨某某被判处刑罚,该案所涉赔偿款计31万元,要求由公安机关负责发还F贸易公司。
在今年开展的侵害企业合法权益犯罪案件刑事裁判涉财产部分执行专项监督中,福清市检察院发现该案刑事裁判今年1月已生效,但至3月底赔偿款仍未发还F贸易公司,遂向相关部门发出监督意见。2024年4月8日,在福清市检察院的监督下,上述赔偿款如数发还给F贸易公司。
如果生效的判决未依法执行,那判决书对被害企业来说就像一张空头支票。为切实维护被害企业的合法权益,帮助被害企业挽回经济损失,福州市检察机关针对侵害企业合法权益犯罪案件刑事裁判生效后未及时移送执行、财物处置进程缓慢等问题,对2020年以来涉及合同诈骗、职务侵占、挪用资金等案件,建立数据模型进行全面筛查、碰撞,从中发现255个案件线索,逐一列明台账,逐一排查核实,发出书面检察意见67份,其中督促执行立案55件,涉及金额达1800余万元,督促恢复执行24件,涉及金额1600余万元,有力维护被害企业合法权益。
“切实保护企业合法权益是提振企业信心、改善市场预期的重要法治手段,我们通过专项监督,让赔偿款、涉案款及时回到被害企业账上,这种‘实打实’的获得感,更能让企业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福州市检察院检委会专职委员陈勋说。
"数"破“空壳” 规范市场经营环境
“黄某为什么让你注册了个公司?”
“黄某说可以用公司名义从银行贷款,但最后用这个公司名义开了十几张发票……”犯罪嫌疑人李某回答道。
2024年1月,福清市检察院经办检察官在审查一起买卖国家机关证件案时,敏锐地发现案件背后可能还隐藏着利用“空壳公司”进行虚开发票的犯罪行为。通过进一步调查核实,最终查实了李某等多人利用上述涉案“空壳公司”为省外多家公司虚开发票的犯罪事实。2024年2月,李某等人分别以犯虚开增值税发票罪被判处一至两年不等有期徒刑,并处罚金。2024年4月,福清市检察院联合市场监督管理局,吊销了涉案公司的营业执照。
“空壳公司”是市场毒瘤,很多不法分子借“壳”从事电信网络诈骗、虚开发票、洗钱等犯罪活动,严重危害社会安定稳定,破坏市场经济秩序。
来源:福州市人民检察院
责任编辑:林玲
初审:林梦兰
审定: 林航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