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都新趣|迁徙季节有哪些鸟在通州择地而栖_羿健_大鸨_鸟类
深秋时节,北京的山川层林尽染。在一片绚丽的金黄中,北京迎来最重要的客人:南迁的候鸟。它们浩浩荡荡,给这座城市带来不一样的生机。它们有的在天空上一闪而过,有的选择在此短暂休憩,再做长途飞行。
近年来,随着北京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以及人们对野生动物保护意识的大大增强,选择在北京停留的候鸟越来越多。每到此时,北京大大小小的公园里,便会出现很多“陌生来客”的身影。
北京有着多样的生态环境,不同的区域,自然吸引着不同种类的候鸟在此逗留。前段时间,“燕都新趣”关注了位于西北部山区的猛禽迁徙,本期,我们来到北京的东部——通州,感受不一样的迁徙之趣。
荒草对鸟类很重要
深秋的一天,爱鸟汇的羿健早早来到位于六环附近的东郊湿地公园,例行开展鸟类调查。
东郊湿地公园位于通州与顺义交界处。紧挨着公园的北侧,有一段废旧的铁轨,铁轨路基上长满狗尾巴草和其他杂草,路基一侧有一片狭长的芦苇地,另一侧则是树林和田地。公园西侧是南北流向的小中河。它水流不大,河道不宽,但两旁长满植物,充满了自然的野趣。
羿健介绍,多年前,通州区除了大面积的水域外,还有很多农田,北运河、潮白河、温榆河等河流附近有大大小小的水泡子,其丰富多样的环境构成了北京平原地区独特的生态系统,这里曾有大量的雁鸭、鸻(héng)鹬等鸟类在此过境、停留甚至繁殖,与北京西北部山区的鸟类形成了较大区别。东郊湿地公园的自然环境是通州比较典型的代表,这里也成为通州重要的观鸟监测点。
天气阴沉,我们沿着废旧的铁轨一路前行,看似人迹罕至的地方,在深秋的早上,却是一片生机勃勃。芦苇地里响起此起彼伏的鸣叫声,羿健一一教我辨认:文须雀、棕头鸦雀、小鹀(wú)……附近的林地里还偶尔传来普通翠鸟的叫声。
羿健将观测到的鸟种和数量,一一记录下来。走到荒草茂盛处,他抓起一根狗尾巴草,轻轻碾开,露出了很多草籽,“这些草籽是鸟类重要的食物源。荒草看起来也许不美观,但它们对鸟类来说非常重要。”
或许正是通州的部分区域为一些鸟类提供稳定的食物源,不少候鸟选择在这里越冬。
此时,一群黑色、中等大小的鸟类,从远处疾速飞过。羿健说,这是达乌里寒鸦。它们通常要迁徙至南方,不过,通过这几年的观测发现,有一小部分达乌里寒鸦选择在通州过冬,它们常在通州的农田里飞来飞去。
正说着,羿健指着远处的一个小小的黑影说道:有一只猛禽在天上盘旋。过了一会儿,那只猛禽飞到我们所处荒地的上空,这时我们才看清是一只雀鹰。它盘旋没多久,便扎了下去——或许它找到了自己的食物。羿健打趣地说:“刚才看到一群鸽子没?这里的鸽子,没两天就得少上一两只。”
其实,大型猛禽是通州出现得比较多的鸟类之一。羿健介绍,2023年秋冬之际,爱鸟汇的志愿者记录到了金雕在潮白河上空出没的身影,这也是通州区的鸟类新记录。观测人员在感到异常惊喜的同时,也忘不了当时的场景:作为猛禽中王者的金雕,一开始居然被一只普通鵟(kuáng)追逐。不一会儿,甚至还有一群乌鸦也飞过来凑热闹,驱赶金雕。
对羿健和爱鸟汇志愿者来说,能看到猛禽在通州栖息越冬,更令人振奋。近几年,他们监测到大鵟、普通鵟等数十只猛禽在通州栖息;几只白尾海雕连续三年将通州作为稳定的冬候栖息地……
这一切迹象表明,经过多年的治理,水草丰沛的城市副中心,吸引着越来越多原本路过的候鸟选择在此安家、常住。
静待大鸨回家
在这些安家于通州的候鸟中,最具代表性的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鸨莫属。羿健介绍,2017年2月,观鸟爱好者首次在水南村观测到大鸨。从那时一直到2024年春季,大鸨连续八年在此越冬。它们每年深秋来到通州,等到第二年春天才会离开。2022年冬季,来到这里的大鸨一度多达6只。
大鸨平时以草籽和谷物为食,栖息地会选择在庄稼地和开阔的草原上。随着城市的发展,北京适合它栖息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少,水南村成为目前北京市唯一稳定的大鸨越冬栖息地。
水南村有着怎样的魅力,吸引大鸨前来?原来,这片不大的区域内,农田、草地、林地通过沟渠相互连接,凉水河在南侧蜿蜒穿过,形成了几个天然的池塘……原生态的自然环境,使得这里成为鸟类的天堂。一年四季,人们在这里总能发现很多惊喜。除了大鸨,在这里还发现了黑鹳、猎隼、遗鸥、黄胸鹀、乌雕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还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四十多种。自2015年至今,仅是水南村就记录到鸟类270余种,截至2024年8月末,通州区现有鸟类记录为358种(不含历史记录17种),水南村这一片区域就占通州近年鸟类记录的八成,由此可见这片区域的重要性。
随着大鸨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政府相关部门也开始重视对大鸨的保护。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每年冬季,大鸨总会如约而至。
尽管如此,不少参与守护大鸨的志愿者并不太乐观。每年春季,随着大鸨的飞离,他们在心底都看作是最后的离别。因为随着城市的发展,水南村的生态系统不断受到侵蚀,这也让大鸨的再次回归充满未知数。水南村是华北平原典型的原生性农田、河流、湿地、疏林复合生态系统的缩影,他们希望这里能够得到好的保护。有人曾这样说:“或许不是大鸨需要北京,而是北京需要大鸨。”
新的越冬季到来,羿健和爱鸟汇的众多志愿者都在翘首以待大鸨的身影。当它们翩然而落时,志愿者们也将迎来最为忙碌的时刻。
滩涂上有北极来客
通州水系发达,历来是众多水鸟的栖息地。为了了解水鸟在通州区越冬种群的组成、数量、分布以及越冬生境质量,羿健带领爱鸟汇的众多志愿者,于2021年秋季至2022年春季,以及2022年秋季和2023年春季,组织了两次全流域的水鸟调查。
有意思的是,经过两轮越冬季的调查,尽管水鸟的种类有所变化,但他们记录的水鸟总数大体相同,均为37000余只次,“这也说明通州区水鸟冬季越冬环境整体上基本稳定。”
另外,不管是种类和数量,潮白河、凉水河、北运河、大运河森林公园都位居前列。绿头鸭、小鸊鷉(pì tī)、普通秋沙鸭等水鸟是通州的优势鸟种。在两轮的“拉网式”调查中,自然少不了惊喜:他们记录下了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黑鹳、青头潜鸭;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白额雁、白秋沙鸭、灰鹤等通州罕见的鸟类。
2023年11月10日,羿健在北运河发现了神秘的北极来客——北极鸥。在北运河的滩涂上,这只健壮凶猛的浅灰白色“大个子”,用爪子摁着一条50厘米左右的鱼大快朵颐。北京仅在2011年11月在野鸭湖有过一笔记录,时隔12年,在通州北运河流域出现,确属罕见。
就在最近,又传来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潮白河于辛庄发现了赤颈鸊鷉。全国一共有五种鸊鷉,除了常见的小鸊鷉、凤头鸊鷉,通州区于2015年4月13日在通明湖记录20只黑颈鸊鷉;2023年4月30日在潮白河于辛庄记录2只角鸊鷉。今年10月19日,潮白河于辛庄记录下的赤颈鸊鷉,尽管数量只有1只,但这也意味着,历时十年终于在通州集齐了五种鸊鷉。
最近几年,随着通州的环境治理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提升,通州的鸟类数量逐年递增,但对羿健和爱鸟汇来说,还是留下了不少遗憾:2022年春季的北运河水位较低,大大小小的滩涂成了迁徙过境鸻鹬、鸥类的绝佳补给站。他们记录下了流苏鹬、小滨鹬、青脚鹬、金斑鸻等鸟类。2023年冬季,北运河同样降低了水位,露出了大片滩涂,这才有北极鸥带来的惊喜。今年,由于汛期的原因,北运河水位上涨,在迁徙季节,他们记录下的鸻鹬、鸥类的数量大大减少。
另外,由于北运河等水域比较宽广,河中需增加芦苇、菖蒲等挺水植物,以增加雁鸭类鸟类的隐藏及栖息空间,这样就能吸引更多的雁鸭类鸟类在迁徙过程中在此栖息停留。
【科普】
●大鸨
鸨形目鸨科鸨属的鸟类,是鸨科鸨属下的唯一现生物种,以其庞大的体形和显著的雌雄异型性著称。分布于南欧至中欧,向东延伸至中亚和东亚的开阔草地和农田地带。雄鸟体形巨大,重达18千克,是现今最重的飞鸟之一。雌鸟体形较小,体重约3.5千克。
雄鸟上身有黑色条纹和金色色调,下身白色,颈部灰色,胸腹和下颈部两侧为栗色,繁殖季节会长出白色颈须。雌鸟羽毛色彩较淡,更利于在开阔环境中伪装。
●黑鹳
鹳形目鹳科鹳属的鸟类。大型涉禽,体态优美,体色鲜明,性情机警。黑鹳整体黑色,带有绿色及紫色光泽,腹部白色。红喙长而直,双腿红色。成年黑鹳体形较大,平均身长95至100厘米,翼展约144至155厘米。
在中国,黑鹳因其稀有性和观赏价值,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