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教育坚持长期主义为就业市场赋能_培训_机构_发展

近日,中公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公教育”)董事长李永新在公司战略升级发布会上解读公司战略发展的全新定位之际,正式宣布中公教育由大型的多品类职业教育机构升级为“就业与再就业服务提供商”,旗下子品牌“中公AI就业”正式亮相,将以培训为切入口,借助AI赋能,为社会提供精准化、系统化、一体化的就业产品和服务,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学生在室内进行直播及视频录制课的学习

找准高质量充分就业着力点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2024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中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基础,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为引领,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为抓手,以破解结构性就业矛盾为着力点,以深化就业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以不发生规模性失业风险为底线,持续促进就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恢复和转型升级的关键期,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急需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是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解决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重要举措。

基于此,很多学校纷纷打开校门,与用人单位携手,邀请用人单位参与到学校的日常教学、就业指导等工作中,加大在校生的职业培训力度,提升其就业创业能力。用人单位则根据一线工作场景的需要,以“先教后用”“边教边用”的方式对在校生进行培训,帮助其在毕业后能够快“上手”、当“能手”。

即便如此,部分学校的毕业生还是由于培训不充分,在步入职场时感到一些不适应。根据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在2023年的一项针对职场新人的调查显示:在1334名受访职场新人,有71.7%的受访职场新人期待用人单位加强职前培训。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行业、新职业不断涌现。一方面,传统行业的富余就业人群在寻找新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新行业存在专业人才缺口。因此,如何帮助劳动者及时抓住新行业带来的新就业机会,加强其职业培训成为关键一环。

此外,如何在海量的求职信息中找到与自己能力匹配的岗位,如何在海量的求职者中找到与工作岗位相匹配的工作人员,分别是目前困扰不少求职者和用人单位的另一个问题。

展开全文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就业服务要“不断线,不离线”。作为根植职业培训多年的中公教育清楚地认识到,不断织密就业服务网,不仅是学校、用人单位的责任,除了公办学校,民办职业培训机构也是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力量。民办职业培训机构虽是民营机构,但其立足点还是教育行业,因此,机构在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坚守教育初心,永葆教育情怀,勇担社会责任,充分发挥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的优势,找准高质量充分就业的着力点,全面布局就业与再就业市场,升级就业服务产品与理念,满足社会对高质量人才的发展需求。

发挥机构优势提供贴心服务

今年7月31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向社会发布:云网智能运维员、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应用员、用户增长运营师等19个新职业,这19个新职业以及直播招聘师等28个新工种纳入国家职业分类大典。这次发布的19个新职业,半数以上与新质生产力密切相关。

相对于公办学校,民办职业培训机构机制灵活,具有更灵活的课程设置。就在新职业公布后不到半个月的时间,中公教育就携手SMEI(营销国际协会)中国区推出用户增长运营师认证培养项目,探索数字化思维和用户增长能力的新型营销人才培养。

互联网用户增长运营师认证培养项目只是中公教育围绕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出的一个项目。根据智联招聘发布的《2024年二季度人才市场热点快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专业人才需求旺盛,技术技能岗位需求快速上升。就业市场的这些变化,折射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的新趋势、新机遇。

新工种批量涌现、新职业陆续“入编”,不仅拓宽了就业的边界,扩大了多样化的就业“蓄水池”,也为“行行出状元”打开了更广阔的空间。为此,近年来,中公教育还推出了心理咨询师、电子商务师、人工智能训练师等相关培训项目,为相关行业培养了大量高素质人才。此外,中公教育旗下的“企易学堂”在线学习平台,通过“技术+内容+人才”的模式,助力企业数智化转型和升级,提供了包含建工、财经、法律、医药、消防等10万门精品课程及考试认证,帮助企业定向培养人才及技术服务技能认证。

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开设相应的课程和培训项目,满足不同群体和企业的需要。同时,这些机构通常也会采用更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线上教育、移动学习等,以更好地适应和满足学习者的实际需求。

对于很多已经参加工作的人来说,线下学习常会和工作时间冲突,但线上学习的时间则更为灵活。因此,利用碎片时间参加线上职业技能培训已成为他们提升自身职业技能水平的重要途径。

为此,中公教育近年来不仅丰富了线上职业培训平台课程资源,还通过技术手段逐步优化相关功能,使学习更加方便实用。

由于中公教育与企业和行业联系紧密,能够及时了解到市场和就业形势,在就业方面也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中公教育还与多所高校建立合作,通过提供职前、职中、职后系统一体化的方式,搭建校企精准对接平台,推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提升在校生职场综合素养与能力,助力其走好职场第一步,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截至目前,中公教育已经在湖南、湖北、江苏、安徽、河南、山西等地与多所本科、大专、中专院校开展合作。

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方面,中公教育也早已布局。教育部公布的《关于公布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指南通过企业名单(2022年3月)》显示,中公教育已连续6年与高校开展产学合作,目前公司共有90个项目指标获批立项,其中,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50项、师资培训项目25项、实践条件和实践基地建设项目15项。

坚持长期主义让就业更舒心

长期主义是一种格局,对于民办职业培训机构而言,因短期的市场红利而获取井喷式的利益不利于机构稳定、健康发展。中公教育自创立之初就强调未来的价值和长远的发展,通过坚持正确的方向和持续的努力来实现长期的成功。

中公教育成立25年来,积极响应国家“稳就业”举措,各级分校、各事业部围绕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培养、就业政策解读等方面组织开展了千余场公益讲座,有效促进大学生学业、就业、职业和创业的协同发展。

2023年,中公教育与多所高校联合开展系列就业指导规划课程,公司组建讲师团,邀请基层政策专家,课程以职业规划为切入点,引导大学生立足实际,找准定位,树立理性、平实的就业观,破解就业难、择业难。

中公教育深知,机构实现长期主义离不开产品的持续升级和服务的持续优化。

因此,中公教育在9月举行的公司战略升级发布会上表示,将立足于25年的发展积累,建设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就业服务网络,连接全国高校和县域渠道,布局公司轻资产的就业服务网点,提供就业的信息对接和就业产品服务。

此外,中公教育还将通过打造“AI+就业”服务平台,垂直化场景应用,为用户提供职业路径规划咨询、高效成长蓝图、全息维度人才测评和精准就业与岗位推荐等板块服务,塑造个人及企业职位的数据化形象,最终实现供需和人岗的完美匹配,促进全面就业。 文/顾昕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