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忍痛吗?这些疼痛的坑,千万别踩!_误区_患者_疾病
误区一:疼痛忍一忍就好了
不少人认为,疼痛忍一忍就好了,没有必要大惊小怪。而实际上,疼痛可能是身体在求救。急性疼痛是症状,可以拉响身体警报,有助于我们及时发现病因。慢性疼痛是疾病,可导致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等出现一系列问题,需要我们高度关注和积极诊治。
误区二:哪里痛就是哪里生病
在多数情况下,疼痛的部位与疾病所在部位是一致的,但也有一些“狡猾的疼痛”,会出现“痛在这里,病在那里”的情况。如突发腹痛,可能是心肺疾病所致,也可能是急性心梗造成的。还有不少主诉为“胃痛”的患者,最后查出他们得的其实是胆结石。
误区三:眼睛痛就是视疲劳
不少人都有眼睛痛的毛病,常会认为这是用眼过度、熬夜、暗室看书等引起的眼部疼痛、干涩、酸胀等。也有人会无明显诱因地突然出现眼睛痛。在大部分情况下,眼部的疼痛可以通过闭目休息得到缓解。但如果休息后眼睛痛不能缓解甚至加重,就有可能是结膜炎、视神经炎、青光眼等。
误区四:感觉到痛就吃止痛药
止痛药能够缓解的是疼痛症状,针对的并不是引起疼痛的病因。如果患者感觉到痛就服药,可能会让真正的病因被掩盖起来。应对疼痛的科学方法是找到它的源头,因为疼痛不会毫无缘由地发生。对于疼痛的管理,我们既要减轻疼痛症状,也要治疗导致疼痛的疾病。
误区五:病好了就不会再痛
有些病看似治好了,实际上,或者是疾病处于某个阶段,或者是疼痛症状缓解了,疾病本身并没有痊愈。比如带状疱疹结痂愈合后,依然会引起疼痛,被称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接受椎间盘手术后,部分仍会感觉到腰腿疼痛。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及时与医生沟通,更好地掌握自己的病情。
误区六:疼痛可以完全消除
急性疼痛患者在去除致病因素后,大多能完全缓解。而慢性疼痛是一种慢性疾病,往往病因复杂,患者的病情经常会反复。治疗疼痛的目的并不是完全消除疼痛,而是缓解症状、改善情绪、提高生活质量。试图通过一次或几次治疗完全消除慢性疼痛的观念并不科学。
误区七:止痛药吃多了会上瘾
具有成瘾性的一类止痛药是中枢类止痛药,常见的有吗啡、曲马多等阿片类药物,但即便是这些药物,合理使用也不会引发成瘾。另一类是外周型止痛药,也就是我们常用到的非甾体类抗炎药。这类药作用于发炎的局部,并不作用于大脑中枢神经系统,不具有成瘾性。
误区八:无痛手术会让人变傻
在无痛手术过程中,注射麻醉药物只会让人短暂沉睡,对大脑并没有损伤。局部麻醉通常将药物注射于手术部位或椎管内,不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全身麻醉通过静脉、肌肉或呼吸道给药,药物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但麻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判断药物的用量,不会遗留后遗症。
来源:健康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