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新质生产力 2024世界非遗传承人大会在重庆举办_档案_保护_文化

为进一步促进非遗的传承与发展,2024年世界非遗传承人大会暨重庆国际非遗博览会从10月30日开始,至11月3日在重庆举办。本次大会主题为“非遗赋能新质生产力”,聚焦如何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推动文化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

大会邀请国家和重庆相关政府部门代表,参会国家驻华大使或参赞等外交官,以及优秀企业代表、体育世界冠军、影视明星等嘉宾,为中国讲好非遗传承故事献计献策,为重庆打造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赋能。

档案作为非遗保护的重要载体,真实记录了非遗技艺的历史、传承和发展。此次大会将展示多国非遗档案的保护案例,旨在搭建国际非遗档案交流平台,促进档案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共享利用。档案的记录功能在此次大会上将被赋予新的意义——它不仅是文化的存留,更是非遗活态传承的助推器。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包括文字、录音、录像等多种形式,能够系统、全面地保留非遗项目的传承脉络和文化内涵。档案部门作为公共文化机构,在非遗档案的收集、管理和保护中拥有重要的资源和设备优势。通过建立非遗档案数据库、开展数字化保存,档案部门为非遗的保护、传承和研究提供了更全面的支持。

例如,江西省艺术档案馆已搭建“非物质文化保护网”,存储非遗信息,推动社会对非遗的关注与保护。档案部门在此次大会上将分享此类非遗档案的开发与创新案例,展示如何通过档案记录和数字化存储,使非遗文化资源走向世界,增强其在全球舞台上的影响力。

档案部门需深度挖掘非遗档案的文化价值,通过编研工作系统整理和研究非遗档案,使其形成具有较高文化价值的资料成果。例如,《十大文艺集成志书》《中国文化遗产大辞典》等编研成果充分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精髓。通过系统化的档案编研,档案部门将非遗的历史内涵和艺术特质更为生动地呈现出来,使非遗档案既是文化存续的载体,也是社会公众了解非遗的窗口。

在宣传推广上,档案部门可借助文化活动和媒体渠道,使非遗档案得到更广泛的传播。例如,上海闵行区档案馆曾在国际档案日推出“城市记忆·经典闵行——闵行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特展”,展示非遗档案及实物,并邀请传承人进行现场技艺展示,让公众近距离感受非遗的独特魅力。此次大会也将通过非遗展示活动,向全球观众传播非遗的价值和魅力,进一步提升档案部门在非遗保护中的地位与影响力。

2024年世界非遗传承人大会的召开,凸显着档案在非遗保护中的重要性。各国代表将在大会中探讨非遗档案开发与创新的新思路,为档案行业在非遗保护中的使命提供更多支持与启发。档案不再只是静态的历史记录,而将成为非遗文化活态发展的核心推动力。

非遗档案的开发与利用是一项长期的文化传承使命。档案部门与文化服务机构需在资源共享、技术创新的支持下,以全球视角和开放理念共同推动非遗档案的国际化发展。这不仅是对历史的负责,更是对未来的馈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弘扬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刘雨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