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结构性存款"趋势收紧 中小银行负债压力有所缓解
财联社(北京,记者 姜樊)讯,继北京之后,又一地区可能叫停“假结构存款”。据媒体报道,浙江辖区监管已经叫停假结构性存款。但财联社就此事向浙江银保监局求证时,并未获得明确的回复。
“我们预计对结构性存款和智能存款等高成本负债的规范约束政策预计将在四季度陆续出台和严格执行,这将显著缓解银行的负债压力。”发布的分析称。
财联社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与北京直接发文件不同,浙江此次采取的是窗口指导的方式,暂停银行违规的“假结构性存款”新增量。也有银行表示,暂未收到针对“假结构性存款”的相关监管指导。
所谓结构性存款,是指金融机构吸收的嵌入金融衍生工具的存款,通过与利率、汇率、沪深指数等的波动挂钩或与某实体的信用情况挂钩,使存款人在承担一定风险的基础上获得更高收益的业务产品。
然而,在这类金融衍生品中,虚假的结构、刚性兑付等问题尤盛,让原本具有一定风险的结构性存款变成了保本保收益理财的替代品,而后者则早在资管新规中被明令禁止。
结构性存款“假”在什么地方?
据悉,结构性存款通常的操作是将本金投资于银行的定期存款,将定期存款的利息投资于期权市场。根据某个时间段或时间点投资标的价格波动,选择是否行权。赌对了行权,投资者获得额外的浮动收益;赌错了不行权,损失也只是充当期权费的利息,并不影响本金。
在假结构理财中,产品结构固化,虽然大部分都设有浮动或利率变化空间,但由于未实际嵌入金融衍生品或所嵌入金融衍生产品无真实的交易对手和交易行为,基本上处于保本保收益的状态,即银行涉嫌通过设置“假结构”变相高息揽储。
然而,即便是在9月初就叫停了假结构理财的北京,不少银行仍然继续发行疑似假结构的理财产品。
财联社记者近日走访多家银行时发现,在理财人员向客户推荐银行理财时,结构性存款通常会被介绍成为“保本理财”,只有在投资者进一步询问时才会说出“结构性存款”的名词,且收益率基本固定。
“这款产品3.9%的收益,其实还有个4.1%收益的可能,它是挂钩境外Libor利率的,只有当Libor利率达到4%以上的时候,收益率才会变成4.1%。”一位股份制银行理财师向财联社介绍产品时直言,从现在来看Libor利率不可能到4%以上,所以这款产品的收益就是3.9%。
而在另一家股份制银行,财联社记者在询问相关结构性理财时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尽管相关产品确实存在波动空间,但是银行理财经理则表示,一般情况下都银行都会兑付承诺的收益,基本上等同于原先的保本理财。
尽管三令五申,假结构理财依旧屡禁不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董希淼在接受财联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或许源于银行客户对于这类理财产品仍有需求,而银行也需要通过这类产品揽储。
“结构性存款之所以出现快速增长,源于资管新规要求银行理财产品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但百姓稳健的投资需求仍在,所以银行推出各种结构性存款变成了这些保本理财品的替代品。”董希淼表示,与此同时,银行及监管部门也应注意百姓对这部分理财产品的需求,并研制出类似的产品符合其需求。
清理假结构性存款 中小银行负债压力下降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未来各地方或将陆续出台相关政策,进一步将“假结构存款”赶尽杀绝,而北京此前发布的文件,或将成为各地参照的范本。
一位银行分析人士向财联社记者表示,当下国家在通过引导LPR利率下行,降低实体经济的贷款利率,然而实际贷款利率下行空间其实并不大,其中很重要的原因之一便是银行负债端成本的升高。
“假结构存款作为变相的高吸揽储,实际上也推高了银行负债端的成本,在这一背景下,银行向外贷款的利率就不会下降。”上述银行分析人士向财联社记者表示,虽然降准可以为银行提供大量长期的低成本资金,但降准也并非一直都有,关键还是要让银行负债端成本下降。
实际上,今年以来,监管层越来越重视假结构存款的问题,连同停办“智能存款”类型活期存款创新产品,多次出台文件对银行的变相高吸揽储予以遏制及纠偏。
在此前北京银保监局发布的《关于规范开展结构性存款业务的通知》中也明确指出,规范结构性存款业务“旨在杜绝银行业金融机构在结构性存款产品领域的非理性竞争,向辖内存款市场传递规范信号,平抑中小银行负债端资金价格,切实落实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政策要求,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稳健运营。”
今年以来,在量上收窄的同时,结构性存款成本也随着利率中枢持续下行。
根据据央行数据显示,2019年7月结构性存款规模为10.44万亿元(8月份数据未公布),环比下降0.67%。其中全国性大型银行的结构性存款规模为3.54万亿,环比下降0.25%,占比为33.93%;全国性中小型银行结构性存款规模为6.89万亿元,环比下降1.01%,占比为66.07%,与6月相比,中小型银行的占比下降15个百分点。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无疑是对中小银行而言是个利好。除了平抑负债端资金价格以外,结构性存款的整体合规性有望持续增强,而分化也将逐渐形成。
董希淼向财联社记者表示,对于业务规范的大型商业银行,凭借其强大业务运营和金融衍生品业务能力,进一步丰富结构性存款的种类与维度巩固其市场地位;对于中小银行而言,合规发展或将倒逼其提升在衍生产品方面的能力建设,尽早获得金融衍生品业务资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