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集团可能延期上市,传统机构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摊上事?
近期,马云的“蚂蚁金服”可谓是风波不断。据彭博近日报道,蚂蚁集团上市估值从2250亿美元提高至2500亿美元后,日前又上调至2800亿美元,是美国花旗集团公司规模的3倍。同时,350亿美元的IPO融资目标让蚂蚁集团成为全球最大规模的IPO项目,超过沙特阿美创纪录的290亿美元的IPO记录。
公司正准备IPO之际,据路透社报道:两名知情人士对其表示,在中国金融科技公司蚂蚁金服计划公开上市之前,美国国务院已经向特朗普政府提交了一项提议,要求特朗普政府将中国的蚂蚁集团加入交易黑名单。但是报道称,目前尚不清楚美国政府何时会决定是否将蚂蚁金服添加到所谓的“实体清单”中。
但这个消息传出之前,特朗普政府正在呼吁当局阻止美国投资者参与蚂蚁集团的首次公开募股。他们声称购买该公司股票可能会使美国公司遭受欺诈,也担心中方利用蚂蚁集团访问美国公民的敏感银行数据。数据安全”或者“威胁国家安全”等针对中国公司的制裁借口,美国政府已经用了不止一次,中兴、华为、字节跳动等公司的业务都深受其害。
蚂蚁集团就是“蚂蚁金服”,大家都很熟悉了,就是我们手机上常用的支付宝APP,是中国主要的移动支付公司,通过移动应用程序提供贷款、支付、保险和资产管理服务。招股书显示,蚂蚁集团的营收由数字支付与商家服务、数字金融科技服务、创新业务及其他三大门类构成。2017年-2019年,蚂蚁集团分别实现营业收入653.96亿元、857.22亿元、1206.18亿元;同期净利润分别为82.05亿元、21.56亿元、180.72亿元;2020年上半年,蚂蚁集团营收725.28亿元,净利润219.23亿元。
对于美国的封禁倒也还好。但更早的时候,根据市场传言,由于中国监管机关正在调查蚂蚁集团的IPO是否涉及利益冲突,很可能延后上市。
两个月前,蚂蚁集团向港交所和上交所递交招股书之际,业内人士纷纷预期在10月份就可能完成上市。如今10月份已经过半,但蚂蚁集团的IPO却无最新进展。这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呢?
据了解,蚂蚁集团上市,共引入8只上市开放型基金作为战略投资者,其中有5只战投基金:也就是易方达、汇添富、华夏、鹏华、中欧,他们被统称为“蚂蚁战略配售基金”,每只上限120亿元。
在这里解释下战略配售基金,“战略配售”是“向战略投资者定向配售”的简称。我国《证券发行承销与管理办法》(2018年征求意见稿)第十四条规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数量在4亿股以上的,或者在境内发行存托凭证的,可以向战略投资者配售股票。发行人应当与战略投资者事先签署配售协议。发行人和主承销商应当在发行公告中披露战略投资者的选择标准、向战略投资者配售的股票总量、占本次发行股票的比例以及持有期限等。股票发行人的战略投资者不参与网下询价,且安排战略配售股票的比例单独计算,扣除该部分后才确定网下、网上发行比例。战略配售基金合同生效后有一定的封闭运作期,封闭运作期内不办理赎回。
因此,战略配售基金在参与创新企业战略投资时可优先参与,从“打新”的角度而言拥有100%的中签率,其较长的锁定期更是体现了重要的战略合作意向,而且锁定期可以适当稳定市场。
从金融业来看,历史引入战略配售投资者的9家金融类企业长期业绩优于行业平均水平,其中2006年以来平均每股收益除农业银行外,其他8家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0.465;2006年以来平均净资产收益率9家企业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10.8497。
IPO的利好,加上支付宝的首页推销,很快让这几款基金成了热销品,从9月25日启动募集到10月8日,支付宝上这5只基金全部售罄。根据公开信息显示,平均每一秒钟就有8个人购买,累计认购人数超1000万,平均每人认购6000元,超20%的用户买了两只以上。
不得不说,蚂蚁集团这段时间确实过于“高调”。从8月25日上交所受理至今,仅仅用了25日便过会,高达350亿美元的预计募资规模,再加上这次堪称基金发行史上里程碑事件的热销,随便一条就足够让人眼红很久。
所以,树大必然招风,最终还是出现了问题。
根据媒体爆料,中国证券监管机构正在调查蚂蚁集团350亿美元上市计划中可能存在的利益冲突。有人猜测蚂蚁战略配售基金违反规定,但事实上支付宝有基金支付牌照和代销牌照,代销基金没有任何问题,只是支付宝代销的基金将去参与蚂蚁集体的战略配售而已。
《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第十四条规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数量在4亿股以上的,可以向战略投资者配售。因此,从这一点来看,支付宝代销战略配售基金,从法律法规及监管层面没有任何问题,更多的是各方利益分配的问题。
直白点说,5只基金仅在支付宝渠道独家发行,其他销售渠道如银行、券商、其他互联网三方平台均无缘参与,而在金融圈子里,“吃独食和断财路”是最大的忌讳。蚂蚁推迟上市最根本的原因是动了银行的蛋糕,这次五只基金购买的唯一渠道就是通过支付宝,你吃独食,别人当然看不过去了。
一直以来,公募基金产品销售一般分为直销和代销两种,主要有证券公司、银行、第三方平台基金官网四个渠道。所谓基金直销就是在自己的网站、APP乃至通过客户经理进行销售,而代销则是通过银行、券商、第三方财富公司以及互联网平台等拥有基金销售牌照的渠道进行销售。在过去,代销渠道基本上是银行一家独大,特别是四大行和招商银行。
拿招商银行举例,谁家的基金要是能进招行的产品库,销量肯定不成问题。但可惜的是,基金公司自己根本接触不到终端客户,甚至买了产品的客户更多相信的也是招行的客户经理而非基金公司本身。这导致基金业绩做得好了是为银行打广告,做得不好了银行却可以“全面甩锅”。
同时,代销的“佣金”问题也很让基金公司头疼,不但前端要收费,后端卖出多少规模也要抽成。此外,基金的营销策略也越来越倾向于新发,因为只有新发,银行才会配套更给力的激励机制。
近几年,互联网销售平台横空出世,这颠覆了银行销售基金的生态体系。根据蚂蚁集团披露的招股说明书,2020年6月末其理财科技平台促成的资管管理规模达到4.1万亿,上半年理财科技平台创收113亿;而招行同期零售理财产品余额为2.1万亿,零售财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为142亿。可以说,与理财零售的标杆银行相比,蚂蚁集团丝毫不落下风。
但这次的基金热销,蚂蚁提出了一个“新玩法”。独家发售的战略配售基金只在支付宝独家销售,同时还保证100%配售。这个不仅动了银行和券商的利益,更重要的是可能碰到了监管的红线。
想想看,蚂蚁旗下支付宝是基金销售平台,现在蚂蚁要上市,然后又联合基金公司推广,相当于本该是“审核员”的人,自产自审自推,这之中是否有利益输送,自我炒作的嫌疑呢?再想的深远一些,如果这种操作手法可以的话,蚂蚁金服直接把估值再提高几倍,再多找几家基金公司,在支付宝大力推广销售,那么上市以后的“接盘侠”都已经准备好了,业绩什么的还重要吗?
中国证监会在10月1日生效的准则中表示,共同基金发行人应避免因出售与其现有和潜在业务相关的产品而产生利益冲突。
有业内人士表示,蚂蚁集团利用旗下平台,独家销售参与自身股票战略配售的情况,在行业中尚无先例,因此其行为是否构成利益冲突,也有待进一步调研和论证。
14天能够卖掉600亿基金,确实让银行等传统渠道倍感压力,但是蚂蚁集团也确实需要在创新打法上稍稍停步。在这次发行基金的过程中,蚂蚁集团其实有很多风险行为,比如基金公司在募集之前就披露要投资的标的,这是不是不恰当?在自家平台上发售基金配售自己的股票,这算不算一种“自融”?公开直播推荐此类中高风险的偏股型基金,如果观看者中有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用户,是否可能违反了销售适当性管理的相关规定?不惜以“得罪”银行和其他销售渠道为代价,让基金公司站队进行独家销售,是否有垄断之嫌?
这些问题监管部门如果真的要计较的话,其实都可以单拿出来“做文章”。
虽然事件之后蚂蚁集团财富事业群总经理王珺曾对媒体表示,无论是蚂蚁集团的战略配售或是蚂蚁基金代销基金,均在招股说明书、基金公告等法律文件中向公众进行了完整公开披露,保障了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最终让更多普通投资者能够参与到蚂蚁IPO的投资机会中来。
但是大企业都是这样的,事成拍板之后才会说肯定的话,准备阶段都是模棱两可。想想看年初的时候曝出蚂蚁金服计划A+H两地同时上市被官方否认,就懂了。
最后,我们把几件事综合来看,尽管有可能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抢了别人的蛋糕,但蚂蚁集团IPO计划最多就是延期,应该不至于像某些人说的会搁浅停止。
首先,蚂蚁金服中国以外业务仅占整体事业的5%,公司主要业务还是集中在国内。如果被列入实体清单,代表更难向美国企业采购高科技产品和零件,此举虽然能打击华为这类科技公司,但对蚂蚁集团这类金融科技公司来说,象征意义大过实质打击。
再是,蚂蚁集团IPO和发行战略配售基金这两件事不在一个高度上。蚂蚁金服是全世界最大的独角兽公司,有望促成金融史上最大的IPO规模。而基金问题最多也就是涉嫌违规销售,对IPO计划的影响应该不大。其次,这5只基金的600亿,即使按照上限,顶格10%参与到了蚂蚁股票,也就60亿,而蚂蚁金服此次上市募集的资金规模是2800亿人民币,60亿只占总量的1/47,有利益冲突也不会影响到大局。
因此,蚂蚁集团应该会趁这次机会暂缓脚步,仔细思考下业务风险,调整未来的战略。而银行这边也需要紧张起来了,当年余额宝、微信钱包横空出世,将传统银行的存款截流,也给攻略零售理财开了个小口。眼下,战略配售基金一出,等于直接打到了银行等传统渠道的家门口。
如果蚂蚁彻底占领终端客户,使客户养成通过支付宝进行各类型理财的习惯和路径的依赖,财富管理市场的格局就会被打破。从线上渠道向线下铺路容易,可线下渠道要想再翻盘,难度就有点大了,传统金融机构也确实得做出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