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典型案例(职业投资,首先是一份职业(一))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保险专业是第三批“1+X”证书《人身保险理赔职业技能初级证书》的试点院校之一,从2020年4月成功申报后积极落实“1+X”证书制度试点文件精神,努力推进“1+X”证书试点项目建设工作,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不断创新校企合作路径,积极践行“书证赛融通”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在组织2020年11月和2021年5月的2次考证,保险专业采用灵活添加考证模块的方式,强化“X”对“1”中知识、能力、素养等方面作用,将职业能力基础培训前置到专业教育教学中,夯实学生终身学习、自主学习、职业素养和可持续发展的职业基础。

        (一)组建教师培训团队,夯实培训师资力量

        保险实务专业拥有一支实力强劲、结构合理、富有开拓精神的教师队伍。专业现有校内专任教师14人,行业兼职教师14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11人,讲师1人;博士3人,硕士11人;6位教师拥有保险行业2年及以上工作经验,2位教师拥有丰富的医学专业背景及临床经验,1位老师具有律师资格和心理咨询师资格。良好的师资基础为开展1+X证书制度建设创造了条件。

图1:保险专业师资团队

图1:保险专业师资团队

        为顺利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保险专业从三方面入手,推进师资培训工作:

        一是强调专业带头人培养,加强“1+X”证书制度新理念的学习,准确把握“1+X”证书制度先进理念、研究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对接试点证书培训评价组织做好专业教学整体设计、准确把握1+X试点工作的背景与意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及标准的内涵与要求,带领专业团队做好人才培养方案开发等试点工作的顶层设计。

        二是重视专业骨干教师培养,通过参加教师素质提高计划项目、参与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培训等形式,提高专业骨干教师实施教学、培训和考核评价能力。保险专业积极参与校内各类师资培训20人次,先后参加“1+X”证书制度有关的会议或论坛4次。

     

 图2:种子师资培训合格证书                                     图3:师资培训合格证书

图4: 1+X证书制度研讨会                         图5:专业老师参加线下师资培训

        三是紧密联系行业,校外兼职教师的聘任,引进金融保险行业、企业兼职教师,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全面提高专业师资团队的教学与培训能力。

                  图6车险企业的金融监管                  7:中信保诚人寿浙江省总经理夏年炉讲座

            图8:人保下沙支公司总经理杨建良            图9:光大永明人寿浙江分公司总经理卢卫锋

 

        (二)结合市场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保险实务专业与试点证书培训评价组织(中保教育)积极沟通合作,实习保险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对接。将“X”证书标准与工匠精神渗透到专业教学教育中,按照“书证赛融通、复合能力塑造”的思路,建立“1+X”证书培养培训机制,将“1+X”证书培训内容及要求融入保险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重构基于复合职业能力培养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将证书标准内容转化为若干教学模块纳入课程教学内容,使保险专业“1+X”职业技能证书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深度融合。

        1.设计问卷,评估现有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为了了解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参与1+X证书制度建设以及1+X证书与各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相融情况,我们面向金融、保险、投资理财、互联网金融、会计等财经大类专业发放了问卷,问卷回收地区主要涵盖浙江省、吉林省和福建省。调研结果如下:

        (1)参与调研的教师认为1+X证书试点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接了职业标准和生产实际,提高了学生就业竞争力,并优化了课程配置。

        (2)在参与调研的90%的教师认为,所在专业参与的“1+X”等级证书的实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且50%的教师已经取得与任教学科相关的“X证书”。但在专业教学计划的对比中,20%的教学专业反映目前与“1+X”证书制度要求存在不适合情况,且专业课教学内容和技能与考试内容不相配套。因此,在“所任教专业教材是否适宜职业技能证书考证”方面,存在30%的专业反馈并不适宜。

        基于调查,我们发现现有财经类课程体系,偏重理论教学的教学结构,学生专业理论知识掌握扎实,但实践运用和岗位迁移能力较弱的结论。在已经开展的1+X证书建设实践中,技能考证与课程体系的融合度不够深入,主要存在的原因有:保险的核心岗位技能与课程体系匹配度不高;课程体系无法体现技能等级的进阶;职业能力复合型不突出。

        2.基于1+X证书制度的投资保险专业课程体系新设计

        将保险专业的课程体系分为公共课程、专业课程、岗位能力深化课程,这三类课程分别对应职业能力三个层级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其中,公共课程对应的是行业通用能力,是财经商贸类专业所对应的岗位群都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涵盖《现代金融基础》、《经济学基础》、《会计基础》、《人工智能导论》等课程;专业课程对用的是专业能力,这里指覆盖保险专业相关职业群的特定知识和技能,课程涵盖《保险理论与实务》、《风险管理》、《营销技巧》、《保险法规》、《汽车保险定损与理赔》等课程。岗位能力深化课程对应特殊能力,覆盖职业技能等级考证(课程不固定,随X证书和级别的不同可灵活调整)。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典型案例(职业投资,首先是一份职业(一))

        在设计新的课程体系时,首先要树立职业能力本位的课程设置理念,并基于提升学生复合型职业能力调整专业课程顺序以及各类别课程比例。其次,根据岗位能力需求实时调整专业课程内容或根据投资保险行业岗位需求开发相关专业业课程。针对高职保险专业岗位核心职能课程内容与岗位职业能力需求契合度不够的现状,及时开发核心技能实训课程与技能证书考级对接是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比较省力的做法是开设考证辅导课。举例来说:我们将证书标准内容转化为若干教学模块纳入专业核心课程《保险理论与实务》、《人身保险实务》、《保险法规》、《保险医学》的教学内容中;在考证节点学期开设1-2学时/周的考证辅导课,通过有针对性帮助学生回顾前置知识点,强化相关核心技能,例如中级辅导课强化具备不同理赔类型案件审核的能力以及除外责任条款和人身保险理赔遵循的法律原则;高级辅导课强化重大疾病的确定和相关理赔实务,从而满足相应级别职业技能的岗位要求。

        (三)创新合作路径,将试点工作做深

        为了培养符合金融保险企业需要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使专业教学无缝过程与企业生产,保险实务专业依托证书评价组织(中保教育)所拥有保险专业领域内先进的培训标准、优质的培训资源,采用课堂实操、项目制、情景式教学、企业实践等多样化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沟通能力与协作能力。

        针对保险专业岗位职业能力要求既要有规范性,更要有创新性和灵活性,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中,保险专业始终遵循“德才兼备”的育人原则,重视现代保险工匠精神的培养,通过塑造学生的专业素质力、社会服务力、社会实践力和成就力,最终形成培养“诚信守法、规范职业、严谨专业、富有情怀保险人”的闭环。

        2020年11月,保险实务专业首次组织2019级180名学生参加考证1+X人身保险理赔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初级考证,参考率达到了96.3%,几乎覆盖2019级全体学生,当年缺考7人,通过156人。

        为了持续推进“1+X”考证工作,保险专业将考证内容分模块逐步融入2020级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将1+X证书考证列为毕业要求。设立考证辅导课程(针对初级、中级、高级)在相关课程《保险法规》、《保险中介》、《人身保险实务》中增设考证辅导环节,并创新设计所涉及课程的课程考核标准,将考证结果与课程考核有机结合。此外,通过教师辅导和平台组织模拟题库练习,切实提高学生的考证通过率。

     图10:考证APP                                        图11:学生考证现场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典型案例(职业投资,首先是一份职业(一))

        授课教师按照1+X证书能力标准涉及的不同领域,按照自身专业和教学优势合理进行培训环节的分配,并按照每个教学领域的不同内容进行设计,创新选择教学手段,例如充分利用在线授课优势,时时解决学生的考证疑难,营造资源丰富、学习便捷全过程教学学习一体化体系,实现了人人能学、处处时时能学的可能。

2021年5月,保险实务专业组织2020级学生全员参加1+X的考证,加上第一次缺考和未通过的,共有221人参加,缺考3人,未过3人,考证通过率97.3%,获得了证书评价组织的好评。

图12:考证优胜奖级优秀辅导老师证书

        思考与体会

        “1+X”证书制度中的“1”是指学历证书,具体可以理解为职校学生在圆满完成职校学习任务后所获得的毕业证书。当今中国的发展阶段已不是工业化初期,工业 4.0(智能制造)和服务业等产业的升级,都需要职业教育培养足量的具有扎实基础,能够灵活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复合型技能人才。因此,当下和未来的职业教育不是培养流水线工人,不是培养简单的体力劳动者,而是培养的是能够适用科技发展、经济金融市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正因为如此,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不能脱离相关行业的专业技术背景和学科基础,不能忽视学历教育所要求的公共课程学习,应当更加重视学生通用能力的培养,确保职业院校的学生具备各个学历层次所要求的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

        未来,金融保险行业核心岗位数量会有增减,核心职能要求会有变化,因此保险专业不能固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应定期在教育部根本的证书目录中筛选合适的X证书以形成专业或专业群的“考证池”。与此同时,关注00后高职学生的就业需求至关重要的,这是学生是否选择考证,是否愿意为考证付出成本的关键。因为00后学生的成长环境决定了他们就业时的宁缺毋滥,因此所筛选的证书要符合学生对生活品质和丰富精神内涵的追求。只有对专业、行业、自我未来职业定位有较为清醒的认知,学生的创造性、能动性才会调动。

 

来源:雪球App,作者: 朱酒,(https://xueqiu.com/6056806984/199341709)

1、对我来说,职业投资者的意思,就是“我是一个以投资为职业的人”。这和大家介绍自己是个医生、是个教师、是个工程师没有区别,仅仅是个职业,而不是在告诉别人“我很职业”。

和做任何职业一样,职业投资者需要大量的学习,不断地迭代知识体系,不断地承受市场的起起落落。我所认识的优秀职业投资人,大都是原有工作中的成功者。走投无路才来炒股的人,基本上也很难在这个职业里生存。很多人羡慕职业投资者的时间自由,但对我来说,真没有这种感觉,每天都感觉时间不够用,每天都发现不懂的东西太多,投资的经验越多就越发现自己的渺小,每日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2、作为一个围城内的人,奉劝那些还在围城外的投资者,这条路会比你原来的路更加艰难。绝大多数行业,做到前10%就可以过得不错了。而职业投资,做到全市场的前1%也不过是刚及格。没有足够的热爱,只是想赚钱,做职业投资真的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

如果用数据来做一个标尺,那就是“每天工作12个小时,仍然甘之如饴”。当然,天才除外。每个人追求的东西不一样,有人工作是为了赚钱,我赚钱是为了工作,而工作除了养家糊口,还可以有利润之上的追求。


3、对有些人来说,职业投资是买好股票,然后每天喝茶聊天。对我来说,利润之上的追求才是更重要的,我赚钱的最大动力,是可以更好地工作。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比投资更让人了,更何况还可以在开心的时候赚钱养家和自我磨砺。

投资人首先是人,首要理解的也是人。有人才有产品,有产品才有企业,有企业才有市场,有市场才有投资。开放自己的心胸,诚于人、诚于己、诚于事,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投资是直指人心的,也可以说心性的打磨,是投资的必需品。


4、周末踢场足球是很的,但职业球员的训练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和职业体育、艺术家相似,绝大多数人的投资和职业投资也完全是两回事。普通投资者把赚钱放在第一位,而职业投资者却始终会把风控放到首位,因为这是他的最后一份职业。大家到股市是来赚钱的,职业投资者到股市是来吃饭的,目标不同,操作模式也不会相同。


5、越职业,越知道自己的不足。职场的身体压力,大部分是自外而内的,职业投资的身体压力,则是自内而外的。做哪一行,身体都是本钱。有些东西的价值,是在没有它的时候体现的。身上的病,往往都和心有关,心上的病往往都源于错误地认识了自己。


6、很多事从下往上看是两回事,从上往下看是一盘棋。我们能看到的,大资金都了如指掌,你不肯吃点亏就不会有便宜占。在没变成现实之前都是可能性,投资做的是确定性,为了确定性,有时候需要牺牲一定的可能性。

我选的股从来不会是涨的最快最猛那种,确定性才是关键。职业投资人,不是来赚个红包就走的,能长期赚下去才是最重要的。我已经无法做到和巴菲特一样长的职业生涯,只希望到巴菲特现在的年龄,自己还能继续这份职业。

 @今日话题  

老师推荐:
职业经理人易考宝典软件
职业经理人考试辅导用书

 

编辑推荐:
2009年职业经理人考试宝典软件
2009年各类资格考试网络辅导课程
2009年各类资格考试辅导用书

 

一个为将承受不了巨大风险的客户屏蔽掉的风险测试究竟能在消费者准备掏出钱买理财产品时起到多大作用呢?记者经过实地探访发现,这个屏障在走过场中所起到的作用目前仿佛对银行规避责任更有现实意义,而对于理财客户而言,多数也仅仅是个过场而已。

 

理财产品被围上风险评级的这一道栅栏,对投资者而言,这道保险几乎是不设防的。记者在走访位于本市江宁路上几家银行的理财柜台后发现,没有任何风险评估测试“裸售”理财产品的银行不在少数,购买理财产品前投资者唯一要做的就是在该银行开立账户。

 

理财经理火眼金睛

 

“你的风险我心里清楚”

 

走访多家银行后,记者发现一个怪现象,不论这家银行有多少理财产品在售,理财经理似乎只对一款理财产品情有独钟。民生银行[8.55 1.66%]的理财经理竺先生只推荐平安金宝盆分红险,广东发展银行的见习理财经理丁小姐只推荐汇添富深证100ETF联接基金……当记者再三表示,希望有更多选择时,得到的专业理财建议令人哑然——“你的风险承受能力我心里有数,风险系数高的产品,我们是不推荐的。”

 

理财经理竟然专业到火眼金睛的级别吗?追问之下,记者才发现,这些理财经理并非真的看一眼就晓得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几何,而是总结出一套既讨巧又偷懒的工作原则。

 

记者发现大多数理财经理对银行发售的理财产品十分放心,“我们银行发产品的时候已经做了很谨慎的评估,风险高的产品根本不会发,都是半年期、一年期的短期理财产品,很稳健!”此外,对于风险级别高的理财产品,理财经理更是强烈劝诫投资者不要尝试。总而言之,只在“稳健”的理财产品里“好中选优”力推主打产品,就断然不会出错了。

 

理财环节并未设置“防火墙”

 

三张表格一张卡搞定

 

在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记者体验了购买理财产品的全过程。在该银行购买挂钩指数的开放式基金产品,只需填写3份申请表——基金的账户业务申请表、交易业务申请表和个人银行账户申请书。在理财经理的指导下,记者向银行柜面工作人员缴纳6元账户硬卡的工本费,“只要在规定时间把资金转到这张硬卡上就可以了。”

 

仔细甄别,记者才在基金业务的申请表格上端以及签名栏发现几行与“风险”有关的小字——“理财产品具有投资风险,投资者应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选择合适产品,谨慎参与”。

 

早在去年5月,《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中就对商业银行的售前客户评估工作着力做了规范——“充分了解客户的财务状况、投资目的、投资经验、风险偏好、投资预期等情况,建立客户资料档案;同时,应建立客户评估机制,针对不同的理财产品设计专门的产品适合度评估书,对客户的产品适合度进行评估,并由客户对评估结果进行签字确认。”记者发现,“裸售”理财产品并非个别现象,不少银行理财产品的销售环节没有设置客户风险评估这道“理财防火墙”。


 

 

更多信息请访问:易考吧职业经理人考试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