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松信托“自融”手法曝光,“资本大佬”张劲面临牢狱之灾?(雪松信托产品“暴雷”引关注 信托行业“风控”如何?)
“世界500强”因何跌落神坛?
作者 | 于婞
编辑丨武丽娟
来源 | 野马财经
去年5月,“雪松系”掌舵人张劲被抓。而随着调查的深入,自诩做“供应链金融”的雪松信托,被发现背后偷偷从事“自融”。
所谓“自融”,即由发行人直接或间接认购自己发行的债务融资工具。据《国际金融报》4月11日报道,雪松信托长青供应链系列产品、长盈83号产品资金流向雪松集团,涉嫌自融。
“信托公司自融,是违法犯罪行为,因为它改变了原来信托资金的使用方向,加大了资金风险公司和公司负责人、主要责任人可能会被认定为背信运用受托财产罪。根据《刑法》的规定,背信运用受托财产罪,最高可以处以10年有期徒刑,并处最高50万元罚金。同时,相关责任人还应该退赔委托人的损失。”威诺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杨兆全律师指出。
2个系列产品涉嫌自融
规模超百亿
雪松信托的前身是中江信托,2018年,中江信托产品爆雷,于是雪松控股受让中江信托71.3%的股权,成为中江信托新的控股股东,并在2019年6月更名为雪松信托。
此后自2019年8月至2020年7月末,雪松信托共计发行信托计划67只,包括长青、长泰、长盈、鑫乾、鑫坤、鑫链等系列。此次涉嫌自融的便是“长青供应链系列产品”和“长盈83号产品”。
其中长青系列是雪松信托的主要产品,在雪松信托67只信托计划中,长青系列就占了42只,累计发行规模119.18亿元。
作为雪松信托最重磅的产品,长青系列只有一个合作方文金世欣商业保理(天津)有限公司(下称“文欣保理”)。而雪松信托长青系列42只产品所募集的资金,号称全部用于受让文心保理持有的一揽子应收账款债权。
而据《证券时报》获得的雪松信托与文心保理之间的《应收账款转让协议》(42份协议清一色为格式化协议)显示,债务人包括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中油祥龙(北京)石油销售有限公司、五矿钢铁上海有限公司等14家付款人。都是相当具有实力的债务人。
来源:《证券时报》
2021年4月,雪松控股旗下长青系列理财产品出现逾期,2022年1月,雪松控股发出致歉信,宣布原定的兑付计划无法实现。
另一个涉嫌自融的长盈83号产品,信托规模18亿,产品期限13个月。根据此前产品信息,其信托资金是用于投资建设广州市番禺区前锋“云智能科技创新综合体”项目。资金是通过收购云智(广州)智能机器人装备有限公司100%股权及向标的公司增资,然后用于项目后续建设及运营支出。
同样是2021年,长盈83号产品出现逾期的情况。而作为投资的地产项目,据《国际金融报》报道,当地前锋村委会曾在2022年3月1日出具回复函回应,不了解所谓的“云智能科技创新综合体”项目,村委会也没有收到过有关该地块的土地租金,以及关于前锋村旧改的相关款项。
如今看来,所谓项目投资只是幌子,雪松信托长青供应链系列、长盈83号案件相关主体被定性,涉嫌触犯背信运用受托财产罪。而《国际金融报》报道称,对于上述信托项目被集团拿去用的钱,雪松集团实际控制人张劲本人认可债务责任,愿意承担责任。
张劲面临牢狱之灾?
值得注意的是,长青系列还是雪松信托的特色产品——供应链金融。
“供应链金融是为解决供应链层级、特别是多层级之间的资金流转阻塞造成的经营风险问题,特别是像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供应链不仅更长、也更为庞杂,推动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发展有助于降低制造业体系的成本。”香颂资本董事沈萌指出,“供应链金融的基础是供需双方之间的交易真实性与履约可靠性,本质上是供应链各个环节的信用关系,一旦对信用风险的控制出现漏洞,就可能让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的企业承担巨大的损失。”
张劲本人尤其推崇“供应链金融”。他在2019年还曾做出相关提案,呼吁加快发展供应链金融,解决民企和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于是在2019年6月设立雪松信托后,主打供应链金融的长青系列产品也成了雪松信托的“头牌”。
来源:罐头图库
如今真相被捅破,沈萌表示,信托公司是金融中介,利用金融中介身份为关联方进行自融,不仅有违对投资者的忠诚义务,同时还可能造成投资者的潜在损失,等同于关联方利用信托公司进行融资。作为关联方,信托公司在进行风险评估和营销时,可能出现过于乐观甚至造假的空间。因此信托公司自融涉嫌违法违规。
这就好比老板开银行吸收存款,正常情况下要无差别得以安全盈利为目的放贷,但老板若把银行的钱全都贷给自己的其他公司,这对储户造成巨大风险,银行老板也有赖账不还的动机。
据悉,雪松信托长青供应链系列、长盈83号案件已经定性,相关责任主体涉嫌触犯背信运用受托财产罪,有待审判机关判定。那么,雪松信托及张劲本人可能面临怎样的惩罚?
上海兰迪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田磊律师指出,根据《刑法》规定,背信运用受托财产罪情节严重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3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金。
田磊律师表示,本案的涉案金额已经超过了情节特别严重的标准,应该在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金。
“世界500强”因何跌落神坛?
虽然如今的雪松控股光环不再,但此前也是一家多项荣誉加身的企业。
雪松控股总部位于广州,以君华集团房地产业务起家,后逐步布局大宗商品贸易和金融,曾被称为“广州第一民企”、连续4年成为《财富》杂志“世界500强”企业,2021年营收高达2334亿元。
在集团拿下耀眼成绩的背后,2015年是一个关键的转折点,彼时张劲将君华集团重组成雪松控股,分为供通云集团、化工集团、文旅集团、君华地产、社区生态运营集团以及金融服务等几大主营业务,并在当年实现了593亿元营收。
次年,雪松掌门人张劲则提出了知名的“三个万亿”目标,即未来五年,雪松控股要实现万亿销售额、万亿资产和万亿市值。
来源:罐头图库
五年时间,从600亿跨越到万亿谈何容易,于是张劲则开启了扩张、收购的步伐。
首先在2016年2月,深州利凯私募基金通过股权转让被雪松控股纳入麾下。2017年,雪松控股又通过广州汇华收购佛山金盛瑞泰81.53%股权,后者在开源证券持股28.53%,为第二大股东。
同期,在资本市场上,张劲也犹如一匹黑马,异军突起。2016年,雪松控股斥资48亿元并购上市公司齐翔腾达(002408.SZ);2017年以42亿元并购上市公司希努尔(002485.SZ,后更名“雪松发展”“*ST雪发”),并将旗下文旅资产注入该公司。
2019年4月,雪松逆势扩张,收购出现风险的中江信托,并更名为雪松信托,交易对价近200亿元。而在拿下中江信托的同年,雪松控股还增资2.3亿元入股大连金融资产交易所有限公司(下称“大金所”),拿下近70%股权,并接下大金所暴雷的理财产品。此外,雪松控股还收购了网贷平台正勤金融80%股权,并更名为雪松普惠。
上述激进打法成就了雪松控股的两千亿帝国,成就了张劲的“广州首富”之位,但与此同时,也埋下了隐患。
深圳汇合创世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兆江表示,雪松控股暴雷并非偶然,本质是企业没做好投资风险管理,贪大求快,当市场环境发生变化时,只能继续吸收资金来补窟窿,以至到最后资金链彻底断裂,东窗事发。
以中江信托为例,从2018年开始,由于激进操作,公司旗下项目已经开始“暴雷”,在雪松接手中江信托时,也承接了33个项目涉及80亿元的不良资产。此外,当时广州两家国企认购了雪松发行的80亿元永续债。换言之,这笔交易也让雪松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压力。
来源:雪松国际信托官微
在2019年拥有信托牌照后,雪松通过润邦理财、大金所、松果App等渠道也发布了不少理财产品。《证券时报》曾报道,在雪松控股兜底担保下,350余只理财产品发售。涉及融资方30家,总额共计201.3亿元。
2020年-2021年,包括原中江信托在内的投资人陆续曝出雪松信托部分产品出现兑付困难。后雪松控股表示,受宏观经济下行及新冠疫情等影响,导致出现逾期,将启动信托项目风险处置机制。随后将兑付时间延至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分期兑付。
不过,遗憾的是,雪松控股最终还是失约了。如今看来,或许从一开始,隐患就已经被埋下。
当日张劲豪掷百亿吞下中江信托在内多项资产,如今却落得一地鸡毛。你怎么看雪松信托涉嫌自融?评论区聊聊吧。
金融投资网记者 吉雪娇
虎年伊始,雪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雪松控股”)200亿理财产品“爆雷”消息引发市场关注。据多家媒体报道,雪松控股被投资者质疑信托产品逾期兑付。而随着雪松控股被曝陷入理财兑付危机,其旗下上市公司齐翔腾达、雪松发展双双收到交易所关注函。
信托产品逾期兑付
虎年除夕前一天,1月30日,一封盖有雪松控股印章并有雪松控股董事长、创始人张劲签字的《致歉信》引发市场关注。致歉信显示,受资产特性、交易价格、交易流程等各种因素影响,资产处置及回款计划未能按照预期方案落实;并且因临近春节,公司外部协调资金的努力,也未能取得实质性效果,致使原定应于1月底完成的兑付无法完成。
致歉信表示,春节期间将继续推进落实资产处置工作,春节过后将进一步与投资人对话商议方案、取得共识,确保2月底之前完成兑付承诺的履行。
逾期信托产品规模方面,据媒体报道,雪松高管和投资者沟通时承认,雪松方面对外发行的理财产品存量规模大约在200亿元左右,涉及投资人约8000人。
这也是雪松信托2019年完成实控人变更后,再次因逾期兑付争议引发市场关注。彼时,雪松控股收购中江国际信托,并于2019年6月正式更名为雪松信托。在更名公告中,雪松信托表示,“正在控股股东雪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全力支持下,有序地推进历史遗留问题专项解决行动。对于已逾期项目,将在监管部门的指引下负责到底,积极并有针对性地制定‘一案一策’措施,妥善、有序地化解风险。”
记者注意到,目前在雪松信托官网“热销产品”栏目中,仍有多款信托产品可预约,包括长旺、长泰、长惠等系列,业绩比较基准在4.1%-8.1%。
上市公司回应“无影响”
随着雪松控股被曝陷入理财兑付危机,2月11日,其旗下上市公司齐翔腾达、雪松发展双双收到交易所关注函。
关注函指出,近期,媒体报道显示,雪松发展间接控股股东雪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雪松控股”)旗下雪松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雪松信托”)的多款信托产品未能如期在原定的2022年1月底完成兑付,涉及金额近200亿元。
雪松控股旗下雪松信托的信托产品逾期未兑付事项对雪松发展生产经营的影响如何?雪松发展控股股东是否存在股票质押平仓风险?雪松发展控制权是否存在不稳定的风险?就上述问题,深交所在下发的关注函中,对雪松发展进行了一一询问。
同时,深交所要求齐翔腾达说明实际控制人雪松控股创始人张劲及其旗下公司为公司提供担保的情况,并说明此次信托产品兑付逾期是否影响担保人履行担保义务的能力,公司债务续期是否因此受到不利影响。
2月14日晚间,两家公司回复了交易所的问询。在回复函中,齐翔腾达透露,雪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及公司实际控制人正就逾期产品的兑付采取积极解决措施,并就兑付时间安排做出了承诺。齐翔腾达表示,目前该事件未对公司的生产经营、新项目建设造成影响,公司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一切正常。
雪松发展则没有提及逾期理财产品的详细情况,仅表示公司与雪松信托虽为同一实际控制人控制下的法人,但公司与雪松信托均为独立法人,在业务、人员、资产、机构、财务等方面完全分开。因此,雪松信托经营状况不会对公司生产经营产生影响。目前公司经营情况正常。
值得留意的是,目前,雪松发展、齐翔腾达均处于证监会立案调查过程中,其中雪松发展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而齐翔腾达的控股股东齐翔集团涉嫌内幕交易,调查结果暂未公布。
违约事件仍时有发生
随着刚性兑付的打破,近年来,信托产品违约和延期兑付事件引起了投资者关注,并引发了对于信托产品是否依然安全的争议。
对于不幸“踩雷”的投资者而言,因为长期得不到兑付,往往面临种种压力。业内人士指出,对于违约信托项目的投资者,一般有等待项目清算兑付或接受受益权转让两种方案。
以安信信托为例,2021年12月,在历时两年多的等待后,其自然人投资者等来了兑付方案。在《关于上海维安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受让安信信托自然人投资者信托受益权的通知》中,安信信托称,“2019年公司风险暴露以来,虽然采取了多种综合清收手段,但效果并不显著。目前大部分信托计划底层资产已严重逾期,预计损失较大,且清收回款耗时漫长。”
安信信托表示,将于2021年12月28日起至2022年1月28日止,受让自然人持有的安信信托合格信托受益权。受让方案综合考虑投资者存续项目规模和过往收益情况,适当向中小投资者倾斜。根据安信信托消息,截至1月23日,“目前尚有不足8%的投资者未转让受益权。”
截至目前,信托产品违约事件仍时有发生。据用益金融信托研究院数据,1月共发生信托产品违约事件13起,涉及金额72.06亿元。其中,房地产信托产品的违约涉及金额达到55.79亿元,占比超过七成,工商企业和房地产仍是信托项目违约的高发领域。
百瑞信托研发中心报告显示,据用益金融信托研究院数据,截至12月21日,2021年共计披露违约风险项目272款,涉及金额1398.19亿元。“部分信托公司前期房地产信托业务过快过猛的增长,导致2021年房地产类信托的违约集中爆发。在经济增长下行和监管收紧的驱动之下,存量资产的风险加速暴露,但风险项目的处置仍是一大难点。”
“房地产类项目依旧是风险事件的主要来源,目前房地产市场的信用危机仍在持续发酵。房市销售不畅、房企资金链紧绷,加上融资渠道被收紧,未来部分存量房地产信托项目或仍需要面临违约风险。”用益金融信托研究院指出。
风险项目处置待推进
为帮助信托公司化解风险资产,监管部门亦出台新政策。2021年5月,银保监会下发通知,为推进信托业风险资产化解,促进信托行业转型发展,同意信托公司与中国信托业保障基金有限责任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和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等专业机构合作处置信托公司固有不良资产和信托风险资产。
“风险防控仍是监管的主要任务。”百瑞信托研发中心报告指出,预计将通过推动信托公司和AMC等机构的合作大力推进风险项目的市场化处置模式。
“从近几年集合资金信托发行指数以及信托业务实际来看,信托业务的拓展与集合资金信托产品的发行不能是盲目的,部分信托公司在过去大量发行产品,分指数进入到行业中上游,但由于管理水平、风控实力、资本质量未能同步跟上,导致几年后风险事件爆发,给企业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普益标准《中国信托公司综合竞争力指数研究报告(2021)》指出,集合资金信托发行的潜在核心基础是风险管理,只有在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风控要求的前提下,信托产品的发行才会更有保证,信托产品投资者的权益才能得到保障。盲目追求信托业务的扩展速度、高强度发行信托产品可能会在经营层面积累较大的风险。
从信托公司来看,在监管政策收紧及行业风险加剧暴露的形势下,普遍选择了夯实资本实力。2021年以来,信托公司资本实力继续增强。五矿信托、陕国投、陆家嘴信托、建信信托、江苏信托、国元信托等多家信托公司宣布增资。
此外,信托赔偿准备呈现缓慢增长的趋势。据中国信托业协会数据,截至2021年3季度末,信托赔偿准备为329.66亿元,同比增长11.28%,与上季度持平;信托赔偿准备占比为4.71%,同比小幅增长0.2个百分点,环比小幅下降0.06个百分点。
“在部分信托公司集中暴露消化前期信托项目风险积累的背景下,信托赔偿准备的增加有助于提高信托公司的风险应对能力。”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所长翟立宏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