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银行买保险理财本金能拿回来吗?产品有风险吗?(在银行买保险要注意啦!小心套路里的这些“坑”)
在银行购买保险和理财产品通常是可以拿回本金的,但具体情况取决于所购买的产品类型和合同条款。一般来说,保险产品是一种长期的投资工具,购买后需要按照约定的保险期限进行持有,如果在保险期限内提前解除合同,可能会有一定的损失。而理财产品则通常具有较短的投资期限,可以在约定的期限结束后取回本金。但是,理财产品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因为它们通常投资于市场上的各种金融工具,如股票、债券等,这些市场存在价格波动的风险。因此,在购买理财产品时,需要了解产品的风险等级和收益预期,并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做出决策。总体而言,银行购买的保险和理财产品相对较为安全,但仍然需要谨慎选择和管理风险。
在银行购买保险理财产品是一种常见的投资方式,它可以帮助个人实现财务目标并增加财富。然而,购买这些产品确实存在一定的风险,并且理解这些风险对于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非常重要。
首先,关于理财产品的本金能否拿回来的问题,一般情况下是可以的。银行推出的保险理财产品通常会有一定的投资期限,到期后,您可以选择将本金和收益一起取出,或者将其继续投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您在投资期限内提前赎回,可能会面临一定的费用或者损失。
其次,关于理财产品的风险问题,不同的产品存在不同的风险水平。一般来说,保险理财产品的风险相对较低,因为它们通常由保险公司或银行提供,具有一定的资金保障和监管机制。然而,即使是风险较低的产品,也不能完全排除风险存在的可能性。
常见的风险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是指投资产品价值的波动,受到市场行情的影响。信用风险是指发行机构无法按时兑付本金和利息的风险。流动性风险是指在某些情况下,您可能无法及时将投资产品转化为现金。
为了降低风险,您可以多样化投资组合,选择不同类型的理财产品进行投资。这样可以分散风险,降低单一产品的风险暴露。此外,您还可以选择购买保险产品,以提供一定的风险保障。
除了了解风险,还需要注意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和费用。收益率是指投资产品所能带来的回报,而费用则是购买和持有产品所需支付的费用。在选择理财产品时,应该综合考虑收益率和费用之间的平衡,以确保能够获取合理的回报。
总结起来,购买银行的保险理财产品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投资方式,可以帮助个人实现财务目标。然而,投资理财产品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了解风险并采取适当的风险管理措施是非常重要的。此外,还应该关注产品的收益率和费用,以确保能够获得合理的回报。最后,建议在购买之前,咨询专业人士或银行的理财顾问,以获取更详细和准确的信息。
从古至今,生活中出现的案例层出不穷。宋代的司马光曾说”善治财者,养其所自来,而收其所有余,故用之不竭,而上下交足也。”
还有明代的邱浚说“善于富国者,必先理民之财,而为国理财者次之。”
这些都在强调理财的重要性,然而生活在现代的我们,有时会被现实的诱惑冲昏了头脑,盲目去理财。
由于国人有储蓄的特点,银行“专业靠谱”的形象一直深入人心。所以银行为了增加自己的收入,卖起也是顺理成章的。
那么在银行买保险靠谱吗?接下来小小带你了解下!
很多人去银行存定期,被工作人员推荐购买其他“收益更高”的理财产品,出于对银行的信任,很多人没有过多的考虑就掏钱了。
其实这种更高的收益很可能包含了不确定的因素。例如分红险按高档分红演示收益,实际上分红是不保证的,有可能只有中档,甚至低档的收益。
期望于分红获得高额回报是不切实际的,而且极端情况下,可能存在保险公司股东红利很高,而给单个产品却不分红。
所以如果过多的强调高分红,而不强调不确定性,结果几年后发现根据没赚钱,甚至比活期存款强不了多少。
小知识:分红险是什么?
分红型保险,其实并不是一种单纯的投资产品,只是保险派生出来的一项功能,而现在因为保险公司的宣传,它已经被认为是一种属于理财类并具有分红功能的保险产品。
购买分红型保险的人在获得身故保障和生存金返还的同时,还可以红利的方式分享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果。
按照原保监会规定,保险公司每年至少应将分红保险可分配盈余的70%分配给客户。
以储蓄存款、银行理财、基金等产品的名义宣传销售保险产品,或将保险产品宣传为保险公司与商业银行机构共同开发的产品等,没有如实向消费者说明所推荐产品是保险产品。
没有如实向保险消费者说明与保险合同相关的重要信息,比如隐瞒保险产品的除外责任,提前退保可能产生的损失,费用扣除情况,犹豫期的起算时间、期间以及享有的权利等。
所谓飞单,是指银行员工借助行内平台,私自销售未与银行达成委托销售关系的金融产品。更直白的说,飞单是是银行个别员工打者银行的幌子为自己牟利。
2017年民生银行北京分行航天桥支行行长张颖,私自销售非本行理财产品,涉案金额高达30亿元人民币,给很多投资人造成了不小的经济损失。最近几年飞单更多的发生在私募理财产品中。
我们都知道在投资中最重要的三个点:安全性、收益性、流动性。
举个列子:
当你本来是去银行存钱的,却被忽悠买保险,当你买了这份保险后,它是取不出来的,或者说等你一百多岁才能取出来,而且银行的利率随时在变化,你的钱也许会贬值。真的着急要用钱取不出来,退保还会有很大损失。
因此,建议大家在银行买保险产品要注意,不是很建议大家在银行买各种理财险,建议大家把保险保障和理财给区分开。
很多朋友看到这里会很疑惑,说买保险不是都在保险公司购买吗?银行怎么会买保险呢?那么小小今天带你来了解下!
答案是可以的,但必须符合两点要求:
也就是说,客户可以在银行买保险,但买的应该是银行代理的保险,合同是和银行的理财经理签。最重要的是,客户必须知道自己买的是保险产品。
如果你被骗买保险不超过15天,可以立刻去银行要求退保。因为你还处在“犹豫期”内,可以好好把握这个“反悔”的机会。
小知识:"犹豫期"是指投保人在收到保险合同后10天(银行保险渠道为15天)内,如不同意保险合同内容,可将合同退还保险人并申请撤消。
在此期间,保险人同意投保人的申请,撤消合同并退还已收全部保费。该10天(银行保险渠道为15天)即通常所说的"犹豫期"。
我们买保险,本身就是为了转移风险,如果为了眼前的利益不顾风险购买保险,很容易“误入歧途”,不能很好地实现买保险的意义。那我们在银行买保险的时候要坚持哪些原则呢?
保险到底有什么用?说白了就是雪中送炭、锦上添花。
保险是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随着保险产品的发展和演化,市场上出现了许多具有投资功能的保险产品。
面对具有多种功能的保险产品,消费者应注意始终把获得风险保障放在第一位,在此基础上再安排进行不同功能取向的险种组合。
保险利益是投保人获得的风险保障,成本支出则主要是投保人付出的保费。投保的险种越多,保险金额越高,保险期限越长,所需的保费就越高。
因此,投保时一定要注意量力而行,对投保的产品数量、保险金额等作出恰当的安排,既要避免保险不足,也要防止保险过度。
目前,保险市场上的产品种类十分丰富,而且新的险种或产品不断涌现。尽管各种产品都具有一些独特的功能,但没有哪个人能够买尽市场上所有的产品。
购买所有的险种既不必要,也不可能。应根据风险保障的实际需要和能力,有选择地投保相关险种,切忌贪多求全。
1、保险公司查询
官网查询:保险公司官网一般都会有保单查询的功能
2、客服热线
3、保监会网站查询
通过保监会网站菜单栏依次点击:“办事服务”——“备案产品查询”——“人身险产品”
4、保险业协会网站查询
通过保险业协会网站菜单栏依次点击:“服务平台”——“保险产品库”——“人身保险产品条款信息公众多维查询”,可以查看产品的具体合同条款。
总而言之,我们在买保险时,切记不要盲目跟风,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保险产品。不断提高自身保险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保险投资需谨慎!
小编注:为了丰富原创内容,值得买社区与优质媒体号进行合作,引入更多优质原创内容,同时也为这些优秀的自媒体号提供展示平台。此篇文章来自于微信公众号——“小熊保”,微信搜索“xiaoxiongbx”。
近些年,银行代理业务发展较快,除了个人代理渠道、线上渠道等,银行代理也已经成为保险产品发展的主要渠道之一。
对于很多人尤其是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来说,在银行渠道选购保险较为习惯和便捷。当然,也有一些在银行选购保险产品产生分歧的案例。那么,在银行买保险,究竟靠谱吗?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我们今天一起来看看。主要内容如下:
银行保险是通过银行柜面或中心销售保险,以各类银行卡业务或银行消费信贷业务等作为载体销售保险。由于具体运作的相似性,通过邮政渠道开展的保险业务通常也称为银行保险。
对于银行来说,此业务属于银行的中间业务,是银行借助自身良好信用形象和接触潜在客户的便利。对保险公司来说,该业务是保险营销业务,银行和邮政机构是其重要的销售渠道。
那么,银行保险都有哪些特点呢?
1、操作简便。银行保险产品一般对核保要求不高,购买手续也较简便,客户只要到银行柜台填好投保单、提供银行存折(储蓄卡)账号或转账号码就可以完成投保过程,操作相对简便。
2、险种设计简单。银行保险产品通常具备标准化条款,保险责任和除外责任等都相对更容易理解,险种的设计形式一般都比较简单。
3、成本低。与个人代理渠道不同,保险公司通过银行柜台销售保险不需要较高的佣金,只需支付少量的手续费,可节省大量的人力、财力。
在银行选购保险,虽然有很多特点和优势,但是消费者在选购之前也需要了解一些容易犯的误区,以便理性消费,减少纠纷。
首先,银行确实是可以卖保险的,和下图中所列常见的保险公司、网上买保险一样都是合法合规的购险渠道。
但需要明确,银行不是保险公司,它只是个代理商,你在银行购买的保险依然是由保险公司来承保。
保险产品它所有的保障内容都在合同里写得清清楚楚。很多人不愿意看或者看不懂,所以才会在投保后出现和预期不符的情况。
保险不骗人,但最怕的是人在骗人。
远虑君也听银行的从业人员提到过,其实有些时候卖保险还是挺简单的,很多时候当面一次就能成交。那我们作为消费者就要格外小心银行柜员的销售误导行为,毕竟买错保险,最为致命。
而最常见的销售误导可能存在如下3种情况:
很多人去银行做定存的时候,常会被工作人员推荐购买一些“收益更高”的理财产品。可能出于对银行的信任,没有过多考虑就掏钱了。但是这种“更高收益”很可能包含不确定因素。
例如分红险会按高档分红演示收益,实际上分红是不保证的,很可能只有中档,甚至低档的收益。期望于分红获得高额回报是不切实际的,而且极端情况下,可能存在保险公司股东红利很高,而给单个产品却不分红。
一般人在购买时也不会那么仔细去阅读条款,但这种确实不小心就很容易被误导。
有些产品的保单收益看上去很厉害,一年5%甚至更高,实际上这只是预期收益。如果保险公司投资不利,你可能只有保本一年2.5%,而有些银行工作人员在销售的时候刻意回避了这个问题,取而代之是一个不切实际的承诺。
我们都知道,在投资中有一个“三性”原则:收益性、风险性、流动性。
一般来说,做投资这三个原则是无法做到“三全齐美”的。
保险其实是可以媲美银行存款级别的安全性,如果银行柜员给你强调很高的收益,那这款产品的流动性大概率是极差的。
例如,很多大爷大妈去银行给自己存个养老钱,但是却被销售人员误导购买了一份理财产品,大妈想着反正存着也是存着,做个投资也不错,还能涨一涨!但过了两年去取钱,却发现根本取不出来,着急着拿钱看病那就只能退保,而退保是有不少损失的。
所谓飞单,是指银行员工借助行内平台,私自销售未与银行达成委托销售关系的金融产品。更直白的说,飞单是是银行个别员工打者银行的幌子为自己牟利。
例:2017年,民生银行北京分行航天桥支行行长张某,私自销售非本行理财产品,涉案金额高达30亿元人民币。
遇到上述三种情况,远虑君建议,买的时候一定要看清。
在银行选购保险虽然方便,但保险本身比较复杂,大家在银行渠道买保险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明确自我需求,确定所选银保产品性质
在银行所销售的保险产品大多都是投资型产品,大家要根据自身需求、经济状况和保险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保险产品。
对于关注投资的朋友一定要明确:保单利益演示不代表对未来收益的承诺,最终利益给付取决于保险公司当年的收益水平。
所以在选购理财产品前一定要看清产品性质。
举个例子:
这是一款20年期的产品,在缴费5年后,产品现金价值就已超过了保费,随着时间增长,这款产品的收益也会越高。如果这笔钱5年内可能用到的话,那么购买这份保险就很不合适。中途退保的话,可能会造成不少损失;若这笔钱是一笔5年内都不会用到的闲钱,则可以考虑。
2、避免销售误导,分清各类产品区别
理财型保险只是一个统称,按照不同产品类型,收益构成也会不同。
比如银保产品,它不是银行理财产品、不是银行存款,而是兼顾投资与保障功能的保险理财产品。很多不确定的地方,不是几句话就能说得清楚,所以才给部分销售人员留下了误导的空间。
另外远虑君建议大家计算收益时,这几点需要注意:
现金价值:合同中明确约定,每年退保能拿多少钱;
固定领取:合同中明确约定,每年可以领多少钱;
保底利率:万能险会在合同中约定保底利率,通常为1.75-3.5%之间。
实际利率:实际的结算利率,一般变化的区间是多少?分红:这款产品的历史分红情况,分多少?
只有了解这些基本情况,才能更加客观地看待一款理财保险,总之,把产品吃透了再去买。
3、勿忘保障,不要盲目关注投资
不要盲目关注投资,消费者需要选择满足自己保障需求的银保产品。银保产品本质的属性是其他理财产品无法比拟的保障功能,客户在购买银保产品时需要明确产品是否能满足自己的人身、财产等保障需求,避免盲目地把保险产品当做投资工具。
远虑君此前多次强调保险实质就是一种金融工具,所以在购买前一定要了解自己的真实需求,否则,很容易被误导。
最后,若你确定在银保渠道购买保险,这几件事情需要一定的耐心:
1、先把产品吃透。签字确认之前,仔细阅读产品销售文件,亲自抄写风险提示。
2、双录时积极配合。“双录”是银行买保险的一大特色。商业银行销售超过一年保障时长的人身保险产品,必须在取得消费者同意后,对销售过程的关键环节进行同步的录音录像。这不仅仅是对销售人员的监督束缚,也是以后产生纠纷时,我们大家保护自己的一个有力武器。
3、回访的时候,根据个人情况认真回答保险公司的问题,不懂就问。